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晓原 《河北学刊》2006,26(6):93-95
欧洲天文学在明末输入中国,至清初取代了中国传统天文学.在此过程中产生中西优劣之争是很自然的事情.明末的冷守中、魏文魁等人,清初的杨光先,皆力言西法之非,中法之胜.而杨光先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获罪,则可视为这一争论结束的标志.西法的优越性在当时已经得到承认①.然而,另一个更大的争论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并且成为清代天文学所面临的主要争论.这就是天文学上"用夷变夏"的现实与"用夏变夷"传统信念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梅文鼎与"西学中源"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学中源"说萌芽于明末,形成于清初,大盛于清代中期,梅文鼎是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通过论证西方天文学中的许多论断均见于中华典籍,来证明"西学中源"说的正确性.梅文鼎"西学中源"说的理论形成与其生平、所受教育以及仕途情况密切相关."西学中源"说至清末则进一步发展,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并且至近现代余韵犹存.  相似文献   

3.
明末西方天文数学以崇帧改历为契机传入中国。从现象上看,西方数学的传入是由于利玛窦及其追随者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阳玛诺等人奉行“学术传教”而弓I发的。但是进一步的深究:为什么利公等人奉行“学术传教”之策略?为什么明末中国人可以接受“学术传教”之作法,并有徐光启、李之藻清人推波助澜?数学传播在“学术传教”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对这一系列问题之探讨,则是对传入西方天文数学之根本原因的发掘,而这一发掘则涉及到明末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一、明末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余英时先生在其《中国近代宗教…  相似文献   

4.
1 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中国的先秦文化,西方的古希腊文化,印度的古代文化,各自独立发展,各以其辉煌的成就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如果以先秦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相比,中国的老子与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同为辩证法的创始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中国缺乏欧几里得几何学那样的严密的几何学体系,但是在代数学方面具有较大的成就。到两汉时代,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医学渐臻成熟,天文学上的浑天说与西方托勒密天文学的理论可以说互有短长。《内经》中的医疗学说直至现在仍发挥着治病保健的实际作用。中国古代在哲学、科学、艺术各方面的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和天文学发展史,对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天文学的历史作用重新进行评价,认为:(一)第谷体系当时比哥白尼体系更精确,也比当时中国的传统天文学优越,故汤若望等人选择这一体系有科学上的理由;(二)耶稣会士没有阻挠中国人接受哥白尼学说,相反还对哥白尼学说作了介绍和好评;(三)第谷体系在客观上也不会阻挠中国人接受哥白尼学说;(四)天文学的基本方法,从喜帕恰斯直至今日,一脉相承,而耶稣会士通过修撰《崇祯历书》将这种方法介绍给了中国,这是他们最大的历史功绩,这一点以前一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6.
从明末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在中国流传了二百多年。当时的西学主要是天主教教义和某些科学技术。西学得以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明清之际的王学风行和实学高涨为其提供了思想张力。学术界长期来对此甚少论及,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一、王学对西学的张力王阳明的心学至明末风行于世,压倒了曾笼罩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程朱理学。“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派和王畿使王学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潮而席卷明末,因而这里主要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西学传播所产生的思想张力。第一,王学的良知准则论引发出对儒学思想权威的破坏作用,创造了西学得以输入和传播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明末两部火器文献《西法神机》和《火攻挈要》的考证 ,指出学术界将两书完全定为西人所传 ,全面介绍西方火器科学技术的著作 ,实是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8.
犹太人对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人对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参与了中世纪盛期拉丁西方人的翻译运动,并在其中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二,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活动,并在医学、天文学、数学、星占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三,在公元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下半叶的一个世纪中,犹太杰出文化人物占到了所有西方杰出文化人物的21.9%,从而成为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并推动了中世纪盛期西方文化地理格局的改观。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半个世纪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最终命运的关键时期。与明末儒士群体地批判天主教文化相比,清初杨光先在批判天主教文化时,则是孤军奋战;在辟教内容上,除了情绪化地批判与指责外,重复明末儒士而并无新的内容则是杨氏辟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这种情绪化的批判,直接影响到了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命运,使得清初的儒士在对西方文化进行评价时很少能心平气和,进而局限了清初儒士开眼看世界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论洋务时期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系统输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洋务运动使中国具备了经济和人才方面的条件,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系统地输入中国。其特点是输入渠道多元化,既有军工企业系统。又有政府机构,还有教会系统;输入学科系统化,即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零星输入,而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所有重要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系统输入。洋务时期西方近代自然利学的输入,范围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高,与中国的近代化建设紧密结合,选择性强,既新且快,全面而又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哲学的前近代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宏 《文史哲》2002,(1):44-48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2.
明代嘉隆以后 ,儒释道三教会通成为明末文化领域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此时西方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 ,并参与了这场文化交流。由于相属异质的东西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使得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天学精神在会通中国文化时 ,必须对中国文化进行选择 ,儒学伦理因其在中国文化中固有的本位特征而成为天学精神会通的首选。但传教士们却把对儒学伦理肤浅的会通当作两种文化交流的基础 ,当明末反教儒士否定了这种肤浅会通后 ,这种潜在的不利因素也就迅速地变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实在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的朋友,现年八十二岁高龄的英国科学史家约瑟夫·尼达姆(汉名李约瑟,字丹耀),是西方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最负盛名的学者。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超越语言障碍,把中国上起殷商下迄明末的古老灿烂的科技文明认真介绍给西方世界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大量事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  相似文献   

14.
朱熹:一位被遗忘的天文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研究过天文学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 ,他是否可称为天文学家 ,迄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试图理清朱熹研究天文学的历程 ,概括出他在天文学上的卓越贡献 ,并对他的天文学研究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 ,从而认为朱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5.
多明我会是明末入华传教的主要欧洲天主教修会,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多明我会的早期入华历程,不仅与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殖民势力在亚洲的扩张活动纠葛一处,而且直接影响到明末天主教在华格局的演变以及著名的中国礼仪之争事件的发展。1632年,该会传教士从台湾渡海进入中国东南大陆传教,打破了此前半个世纪耶稣会独享中国传教区的局面。其后,多明我会传教士第一次在福建传教区针对现实中的礼仪问题展开系统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提交罗马教廷,终使礼仪问题演变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牵动东西方、延续数世纪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16.
潘志华 《东岳论丛》2004,25(2):151-153
明末的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在科技研究与管理中 ,形成了“富国强兵”的科技管理目的、“主于实用”的科技发展思想、开拓“百千有用之学”的科技发展思路 ,重视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为发展当时的科学技术作出了令人敬仰的重大贡献 ,其科技管理思想至今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明末西学入华之后,传统士人在研究西方技术知识的同时,以西学为镜,开始重视对于传统《考工记》器物制度之学的研究,戴震的《考工记图》即是这一研究的代表作.笔者意图通过对《考工记图》撰著的历史背景、戴震研究器物学的历程以及《考工记图》对考据学方法的应用等诸多问题的细致梳理、考据,还原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特殊的历史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对于传统“考工”之学影响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至清末译书书目的状况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曾有两次大规模的外国文化之输入,即始于东汉时期印度文化之输入和始于明末时期西方文化之输入。在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伴随着规模不等的译书活动。第一次以佛经的翻译为特征,从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经魏晋南北朝的进一步发展后,至唐代臻于...  相似文献   

19.
《型世言》与明末拟话本的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发现的《型世言》,堪与“三言二拍”并论。与“三言二拍”相比较,其内容多写明代事,更贴近现实生活。《型世言》及明末拟话本,较之“三言二拍”,更多是张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及针对明末社会黑暗、世风败坏发出的陈腐说教与劝戒。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以挽救危亡为旨归的明末东林党、复社倡导实学,复兴古学,大力清算晚明新思潮,从而影响到通俗小说领域,使之在关注现实人生的同时,更强调了忠孝节烈等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与劝戒。  相似文献   

20.
汤若望继承了利玛窦在华的传教手段,通过修历使天主教势力伸向宫廷,因此为西方天文、历算科学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他的宗教活动从政治上看基本上是成功的,先曾获取明朝崇祯皇帝的信任,继之又在清初依靠孝庄文皇太后,这次博得顺治政权的恩赏,终于在宫廷中为天主教争得合法地位。从宗教方面看,汤若望却以失败告终。这同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有关:他的“外学”只有天文学而无儒者学;他同利玛窦一样,坚决排斥中国化的佛学——禅宗,遂失去顺治皇帝的信任,致使天主教势力被禅师挤出宫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