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通过对桂林市9个村庄农民思想政治状况、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了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五大困境,提出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经济、育人、开发、凝聚五大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着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引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既是90年代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为了了解全省农民进市场奔小康的基本进程和思想状况,正确分析和把握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要求,更有效地做好农民进市场奔小康的宣传引导工作,省、地、县三级宣传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思想状况为主题,以农民进市场奔小康为基本内容,于1994年10月至12月用3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了“百村农民进市场奔小康”专题调查,共收到80余份调查报告。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劳模言行的影响下,一改以前"怕富"的经济心态和冷漠的政治心态,转而走向激进,这种心态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范大平 《船山学刊》2004,(3):178-181
我国农村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的文化影响,使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日趋复杂,呈现出种种矛盾、困惑、迷茫、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农民是中国农村文化的主体,客观地探析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的文化影响,使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日趋复杂,呈现出种种矛盾、困惑、迷茫、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农民是中国农村文化的主体,客观地探析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李仁彬 《天府新论》2004,(Z1):19-2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条件固然很多,但人的因素仍然是关键,尤其是农村党员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民自治条件下,一些农村封建迷信大有抬头蔓延的趋势,农村封建迷信泛滥的原因有历史的遗留、农村基层组织权威的下降、经济分散化、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封建迷信泛滥给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造成严重的危害.治理农村封建迷信现象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劳模言行的影响下,一改以前“怕富“的经济心态和冷漠的政治心态,转而走向激进,这种心态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作者对固原市五个村庄社区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社会网络的结构形态、农民个体与网络中其他角色的互动状况,以及他们在经济行动中调动和利用这类社会资源的方式等进行初步描述与分析。调查表明,以血缘和婚姻联系起来的亲缘关系依然是固原市农村社会网络构造的主导模式。同时,农民的社会交往正在突破家庭、家族的固有界限,农村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已初步显现。政府的农村发展干预政策应考虑有助于农民社会网络的扩展与优化,从而使农民能够通过其社会网络的运行自发地、内源地调动农村社区及农户家庭生计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民在政治生活、文化需求、经营方式、交换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农经济、产品经济以及封建宗法制度遗下来的陈旧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思想状况出现了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试结合茂名市的实际,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政治关系和谐构建与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及其秩序直接显示乡村政治关系状况,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我国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状况。针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不足与非制度化趋势的现状,构建和谐乡村政治关系的关键在于不断拓展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应该是农民。由于历史因素和农村体制的改革,使农民的社会资本萎缩,农民的合作能力低下,无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功能。从加强农民的公共精神教育、培育农村社会组织、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着手,提升农民合作能力,增加农民社会资本存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心淼 《河北学刊》2004,24(2):198-200
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收入着手;而农民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因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所造成.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表现.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就必须在坚持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原则下,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  相似文献   

14.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实现农民增收,应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制度和政策创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农村党组织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农民群众对农村公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农村党组织中出现了少数"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的迫切形势.以"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公仆建设成了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电视在农村已经非常普及,广大农民能够收看到或多或少的电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电视在农民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却极为有限——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都发现: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较低。具体表现在涉农节目少且内容杂,传播硬环境不尽人意,科技信息传播的思路与技巧上错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电视科技信息传播应该在传播机制、策略、内容、定位、技巧等方面采取符合农村特点、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的风险正在迅速形成。从可行能力的分析视角来看待我国的农村社会风险,可以发现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的可行能力匮乏,即改变自己状况和应对农村社会风险的能力相对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健康生存能力匮乏、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匮乏和农民社会参与能力匮乏三个方面。在导致农民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中,有个人先天禀赋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政策因素。这种政策因素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供给。为此,要实现对中国农村社会风险的良性治理,核心在于通过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来加强农民的可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入手,分析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传播对农民参与体育态度与行为、农民与体育活动之间的社会距离、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社会覆盖面、农民体育娱乐与生活方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显示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农村领域、在促进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以及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的收入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的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