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层次上阐述了巴尔扎克并未过时的观点:一、他是时代的镜子。巴氏的作品是一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完整历史。今天的中国人也需用《人间喜剧》的镜子照照自己,在一个新高度上重新记取他笔下形象的历史教训;二、他是文学的旗帜。在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他树起一面现实主义大旗。它虽遭到尖刻批评,但任何流派为阐明自身,仍要以它为比较和判断的参照系。三、他是作家的榜样。他以顽强意志创造了近百部作品,反过来,这些作品和他那非凡经历又塑造了作家自己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2.
胡厚培 《社区》2002,(20):54-55
舟舟不是天才,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从我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几乎无人不晓前苏联著作家奥特洛夫斯基,正是他的那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的名言,教育鼓舞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是的,当我们面对着正在玩耍或正在指挥“千军万马”的舟舟时,也这样想过:作为一个人,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一个健康而鲜活的生命更为重要?失去生命,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失去一个健全的生命,就意味着失去健全人的一切。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拥有健全生命的正常人,是很难体会到那些生命“残缺”的人的悲哀的。我们和许多家长不一样,越是在孩…  相似文献   

3.
诗人的修养     
诗人要想写出激动人心的诗篇,必须有很好的修养。 马克思说:“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愿意影响别人,你就必须是一个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诗人是创造艺术品的人,是用诗歌这种艺术品去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所以他必须是很有修养的人。“诗人的教养越是高,思想在他诗里的表现就越是明朗和完整,它和内心感情的结合也越是紧密。”诗人有很高的思想修养,他的见识才能超出同时代人的水平,他才能对每个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这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总是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文学创造是一种精神创造,于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成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古往今来的一切伟大作品也无不是以“人文关怀”为主题.阿瑟·米勒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够将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在一战后的美国现实这一大舞台上交汇,让后人深刻理解了那一特定时代里,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原始"与"自然"不仅是海明威创作中最为清晰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亮点,也是贯穿他全部作品乃至人生的主题和旨归。以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作品为参照来探究其"原始"情结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始"与"现代"、"自然"与"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深入了解20世纪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思想变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血风腥雨的年代,走出了一代呼风唤雨的时代巨人;苦难深重的民族,孕育出璀灿夺目的文学明珠。巴金就是带着赤诚与执着,从30年代走到今天。他蘸着自己的血和泪写作,把切骨的痛苦溶进自已的作品中,向不平的世界叫出灵魂的呼号。 在巴金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都会感到那血的奔腾、泪的流淌、心的颤动。巴金在《灵魂的呼号》中写道,“我的生活是一个苦痛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 多少年来,巴金一直被痛苦所围困,这痛苦是时代的苦难,是民族的悲哀,巴金的创作深深  相似文献   

7.
论诗歌意象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纷繁的物象和事象中,捕捉创造准确的"象"来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意",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判断的鲜活的"象",因而,越是准确的意象,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那就违背了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雨果是世界文坛的巨人,在有生之年他始终践行真善美,并用如椽大笔给世界文学贡献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今天我们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首先应该认识他那像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因为从这样一个侧面,最能让我们感受他的"人品",也最能体会到他那伟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对每个生命来说。有一天,上帝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的问题。上帝敲了敲门,走到智者的跟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探讨吗?”智者毕竟是智者,他虽然没有猜到面前这个老者就是上帝,但也能猜到绝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正要问上帝您是谁,上帝说:“我们只是探讨一些问题,完了我就走了,没有必要说一些其他的问题。”智者说:“我越是研究,就越是觉得人类是  相似文献   

10.
自然美是一种宝贵的副产品,一种非美学功能的功能,假借它,自然的各种事物,动物和人类,展示了它们各自固有的美德。我们越是注意和欣赏自然美,我们就越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然本身,集中在自然现象的各种特点和个性,而不是集中在它那可见的外观的美。唯美论者一心沉醉于为自然美而自然美,必然是大大得不偿失。他在三方面伤害了自然:首先,他把自然机械化,从而否定了它神秘的内在生命;其次,他剥夺了自然美的外衣,而不能很好享受它们;最后,他剥夺了自己从自然的表现中看出它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可能性。在视觉艺术中,当代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第一个倾向主要是表现在绘画和雕刻中所谓非表现的、也就是抽象的或者非客观的艺术。绘画的正当功能是通过纯粹的美学形式或造型来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情绪、感情和心境。第二个倾向则见于建筑和工艺之中。这一倾向把实用的功能放在首位,并把通常所说的“美”当成工程技术和获致成功的实用工艺的一种自然的功能或者副产品。晚近音乐有两种发展趋势:表现音乐这一有力的前进浪潮以及在音乐结构上所作的尝试。但晚近音乐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音乐的味道,缺乏伟大音乐所具有的那种结构、调式和动人的力量。在创造性文学中,美的次要但却关系重大的作用,十分了然。诗人和散文家创造言语的格式,都不是为了它们自身或者单纯的审美效果,而经常都是为了要表现沸腾于他们内心之中而又要求表现的东西。意义深刻的艺术,能够使我们对自然美的感受,活跃起来;这就因为这种艺术是植根子自然和人类本性的。因此,我们越是懂得和欣赏艺术美;我们也就越是懂得和欣赏真正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1.
论诗的意象     
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核心。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感找到与之准确对应的客观形象 ,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的鲜活的“象” ,因而 ,越是准确的意象 ,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 ,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 ,那就违背了提倡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孙犁,四十年前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小说《荷花淀》时,他的作品就被人们誉为是“一个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的确,他所描绘的那一幅幅冀中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至今还使人难以忘怀。孙犁作品之所以这样充满诗情画意、隽永清新,与他作品中描绘的一幅幅风俗画是分不开的。 一  相似文献   

13.
庄宗伟的诗湘味十足,诗歌的日常生活化在其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的小事、寻常的变化、朴素的情感,在庄宗伟看来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之稍作留意,再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处理,这些不经意的生活碎片就成为促动和激发他诗歌创作的源泉。越容易被忽视的细小事物,他越是愿意在上面倾注自己的心力。庄宗伟用他的诗句拾起了生活的点滴,为我们讲述一个个遗忘在角落里的故事,给浮躁喧嚣的尘世中人以慰藉。  相似文献   

14.
村上春树在中国--当代中国文学思潮下的村上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上春树在中国受到关注,是由于他的现实主义作品迎合了当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和价值取向.新写实主义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作原则.村上的作品具备了这些要素.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村上是中日读者的选择,也是文学的趋向.他创造的文学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和生命的伤口,并感动着今天所有认真思考生命、生活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人"与"圣"是诗人杜甫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人"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杜甫,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对杜甫的终生矛盾、心战不已就有了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那既是时代政治的结果,也是文化思想的产物,更是人性的普遍存在。其"圣"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终生奔走避难,不只为身体得其所,更是为心灵求解脱,他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精神的家园,寻找一片"乐土",那里既是自家安乐处,也是黎庶苍生安乐处。杜甫的伟大可敬之处就在这里,他实现了个体的、名利的,以及时代的巨大超越,也实现了从"圣"到"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造作,在中国现代文苑中,风格是独特的,所受到的客观评价和待遇也是独特的。早在三十年代,沈从文就以“文体作家”、“乡土文学家”和他的多产,颇赢得了不少读者。就艺术性而言,他的作品虽不无败笔,甚至为了卖文糊口,有时不免粗制滥造,但从总体上说是受人赞赏的。在他浩瀚的艺术画卷中,创造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他那对湘西山光水色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说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  相似文献   

18.
梁上泉先生的诗 ,是一个时代的热恋 ,甚至是一个时代的风景。他憧憬美好 ,创造美好 ,追求美好。踏着铿锵音韵 ,至善至美、快乐地走入广大读者心田。他的作品感动了几代人 ,并将继续打动纯真读者的心灵。原由无它 ,只在于 :艺术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19.
伤痕文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本富有寓意的书、重视科技及大学生等。这些不但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也反映了时代对作品的影响,是伤痕文学富有特征的历史胎记。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中深刻的自我人格内涵,是鲁迅作品的文化价值的精髓所在。鲁迅用自己行功塑造了一个时代的觉醒了的先驱者形象。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最高水准的人格内涵及其力量。鲁迅作品中渗透了他自身的人生价值与感情的体验,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契合在它的作品中,鲁迅的人生和他的作品中折射出的光芒便是那带着悲剧色彩的“鲁迅精神”——鲁迅人格。鲁迅人格是传统人格美的更完善的体现,鲁迅人格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生哲学的内涵。鲁迅形象,鲁迅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人格美的追求。鲁迅的人格是崇高的,伟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