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到三国里的人物,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评论者都认为智商最高的当属诸葛亮。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智商确实高人一筹,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能成为诸葛亮对手的人屈指可数,在这些可数的人里面,司马懿当推第一。但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的表现不如诸葛亮呢?这里面固然有小说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司马懿把握的平衡之道,他对此道理解得可谓深入透彻,运用得神乎其神。他完全可以凭借魏国的经济、军事和人才等优势打败诸葛  相似文献   

2.
每读<三国演义>,常惊叹于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智算之密,但在他对魏延的使用上,笔者实在不敢恭维.魏延也是书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从长沙献关到取西川、七擒孟获、六伐中原,可以说他是战功卓著的,最后竟落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这固然与魏延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关,但也与诸葛亮对他不公平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文山 《领导文萃》2006,(7):139-140
将帅的才能,并不只限于提兵布阵,纵横沙场。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却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无论在小说或在影视、戏剧中总是被人忽视,乃至遭到贬损。这便是东吴大将鲁肃。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鲁肃不过是一个忠厚而又平庸的好人,好到有几分颟顸,平庸到成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和关羽忠勇过人的反衬。比如写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诸葛亮偕鲁肃同往,一个成竹在胸,一个被蒙鼓里;一个谈笑自若,一个惊慌失色。最后是孔明借箭成功,志得意满,而鲁肃钦敬拜服。再如关云长“单刀赴会”一节,鲁肃在被孙权多番埋怨的情况下,为讨回…  相似文献   

4.
魏延悲剧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读《三国演义》,常惊叹于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智算之密,但在他对魏延的使用上,笔者实在不敢恭维。魏延也是书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从长沙献关到取西川、七擒孟获、六伐中原,可以说他是战功卓著的,最后竟落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这固然与魏延自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三国"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对组工干部提升个人能力有重要启示。一是学识深。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和说写能力,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干部、组织、人才工作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努力成为党务工作的政策通。"智圣"诸葛亮就是学习方面的楷模,他自幼熟读史书、兵  相似文献   

6.
河之洲     
明白自己的职守对诸葛亮的"事必躬亲"作风进行批评,并不是后人才有的事。早在诸葛亮在世时,他的部下杨就对他当面提出过批评。《资治通鉴》第七十卷载:有一次,诸葛亮正在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径直跑进他的办公室劝说:"为治  相似文献   

7.
陈旭 《领导科学》2012,(10):56-57
诸葛亮被称为不朽传奇和智慧象征,他一生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却壮志未酬,令人扼腕。然而,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越是智慧的人,越可能做出不智的事情。所谓胜有因、败有果,诸葛亮最终壮志未酬,至少因为他在四个方面做得不够明智——投机取巧、空想主义、事必躬亲、人际失调,而这四个方面又互为因果,让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8.
张程 《领导文萃》2012,(10):37-39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46岁了,顶着"汉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皇叔"的头衔,一事无成。那年初冬,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隆中乡间。这一次他拜访的是一位足足比自己小20岁的年轻人。他的事业出现转机。那个年轻人叫诸葛亮。刘备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求见只有26岁、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布衣"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才华出众?  相似文献   

9.
如果一个人不是大才,就要找大才帮忙;如果自 己已经是大才,那也要再找一个大才来出谋划策。刘 备一直很谦让,在曹操手下时甘当老二,让曹操当老 大;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也是甘当老二,让诸 葛亮当老大,基本上都是诸葛亮说了算。如果说刘备 当初甘心奉曹操为老大是没办法,那么他如今以诸 葛亮为老大就是一种很深的智慧了:他要让诸葛亮 做主人,也就是说,不做外人,这样才会使他最大可 能地卖命。  相似文献   

10.
正夺城者将,夺国者帅。诸葛亮在政治上,是帅才。正是他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决策,才能让蜀以最弱的力量,跻身于吴、魏之间,而成鼎立之势。但诸葛亮并不能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军事家,至少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指挥官渡之战,击溃袁绍六十万人马,统一了北方;也没有像周瑜那样指挥赤壁之战,消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巩固了江东。由于东吴在军事上的建树,才促使三国政治格局的形成。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也是想学曹操、周瑜,通过一次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帮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  相似文献   

12.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7,(11):89-90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是他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的敌手更多一些。 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近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评语。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那时只有二十六岁,要比刘备小二十岁。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是尽人皆知,在此不必细述。陈寿把诸葛亮列于和管仲、萧何平等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得体,因为他们都是良相而非良将。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的贡献似乎都是在外交内政方面,至于用兵作战,刘备常自有主张,并不一定尊重他的意见,甚至于也不征询他的意见。“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先生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由此可见陈寿将其与萧何相比,实在是很恰当。刘备反而比较尊重法正的意见,《先主传》上说,他以诸葛亮为股肱,法…  相似文献   

14.
正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27岁出山辅佐刘备,一生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54岁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是智慧的化身,他"功高不盖主,权重无野心"的高大形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卓越军事才能深入人心,为后世所推崇和称颂。到了明清时期,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使更多的老百姓普遍了解到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人物。《三国演义》中的基本史实是有史料可以佐证的,虽为文学作  相似文献   

15.
因为自信,才有毛遂自荐的典故传颂;因为自信,才有诸葛亮六擒六纵孟获的战事美谈。是的,人应该拥有自信,这样才有机会像毛遂一样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像诸葛亮一样将自己的睿智发挥出来。自信能使人坚定志向,走向成功。从前有个年轻人,家贫如洗,他和哥哥一起靠挑水卖给村里的人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挖一条水渠将水引到村里,那么下半辈子就不愁吃穿了。于是,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哥哥,哥哥一口否定了,并说他是异想天开。年轻人没有气馁,积极地准备工具开始挖渠。村里的人知道这件事,也涌上来说他是疯子,不安分守己……他不顾旁人…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人物中,谁打的败仗最多?曹操和诸葛亮的败仗最多.  相似文献   

17.
正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处于蜀国的帅位。他更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国尽忠,想以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朝廷中的大事小事他都竭尽全力,经常到半夜三更还在挑灯批阅公文。主簿杨颙相当于诸葛亮的"秘书长"。他看到诸葛亮太操劳、太辛苦,就劝道:"治理国家需要层层负责,不能把太多的事情扛到自己的肩上。请您允许我以治家作比喻:有个财主治家有方,给奴仆派活井然有序——男人耕田种地,女人洗菜烧饭,狗留在家里看门,鸡主管报时,牛出力耕地,马奔驰在长途。各尽  相似文献   

18.
朱升是上了中学历史教材的人物,他对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与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进巴蜀的隆中对策可有一比,对于朱元璋在元末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建立明王朝,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朱元璋对朱升很倚重,朱升对朱元璋很尽忠,可谓君臣知遇千载一时。但  相似文献   

19.
正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在蜀汉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草庐一场戏多少年来脍炙人口。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坐而待价,成为尊重人才的典范。不过,三顾茅庐其实是刘备与诸葛亮两位智者相互试探、了解的较量结果,这也许是粗心的读者想不到的。 就《三国演义》的情节安排看,刘备迫切需要一位军师。他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