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一”与“多”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家在探究世界本原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阐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问题,集中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因而它是理解古希腊哲学的钥匙。我们从各个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以看到,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存在着两条既对立又联系的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发展曲线。其中每个哲学家都是某一曲线上的一个环节,几个著名的哲学家或学派就连成了哲学史上的一个个大小圆圈,整个古希腊哲学史就是由这些思想圆圈所组成的。本文试图以“一”与“多”的思想为核心,用哲学家思想发展的圆圈去勾画古希腊哲学史的螺旋曲线。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与柏拉图分别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东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和柏拉图的“人性三分说”为理论出发点,初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二者在人性论思想上的异同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从而启示我们对当今社会中现实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犬儒学派     
在人类思想史上,由于所处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有一些哲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肯定人类有一种达到尽善尽美真正变化的能力,相信社会总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理想可以变成现实.因此,他们运用自己的理论,为实现美好社会而斗争,这些属于进步的哲学家.还有一些哲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前途失去信心,感到世界上的一切都变换莫测,没有什么永恒常住的东西,身外的一切都靠不住,统统都是虚假的,唯有主观的财富——德行才是绝对可靠、为己所有的.因此,他们要遗弃世界而独立,追求自然、返回内心.这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的世界观,对于人民往往起着麻醉作用.被西方世界称为“圣人”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由于反对雅典民主政治,而被判除死刑,他的哲学和他的死,对其门徒发生了奇特的影响.最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个性思想的发展过程,围绕“个性自由及其实现”问题展开,经历了五个发展环节:‘‘理性指引”——“意志自由”——“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思维进路为“理性本质、自然本质与现实存在的关系”——“个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现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处于一个特殊地位,它是辩证法的总体性规律,这在哲学史上是有依据的。在西方哲学史上,凡是揭示过程的整体的辩证途径的哲学家们,一般都涉及到或运用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或规律。这方面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卢梭和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哲学家们。 一、普罗克洛关于“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的思想 在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在阐述“太一”是三一体的全体和“太一”流溢出世界万物时,表述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他看来,作为世界万物本原的“太一”是一  相似文献   

6.
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尽管胡塞尔是德国哲学家并且深受典型大陆思想家笛卡尔和康德的影响,但他并不是典型的大陆思想家,他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的思想非常熟悉并且深受其影响。在他的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英国经验论的思想倾向。在许多具体问题上,胡塞尔和后来的分析哲学家有着相同的或类似的看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胡塞尔著作的英译本的出现,英语国家的哲学家发现,“胡塞尔所谈论的正是他们自己传统中关注的中心问题,并为胡塞尔思想的广博和深刻”所倾倒①。如今关心“胡塞尔学”的哲学家在英语国家亦不再是凤毛麟角了,特别是他的语言哲学思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但是我们在这里不想详谈胡塞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英语世界的语言哲学家思想的异同问题,而想简单的介绍一下胡塞尔在语言问题上的,特别足在意义问题上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9.
“群己之辩”在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古代哲学家以“群体重于个人”作出解答,近代哲学家们在此问题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尊重个性,发展自我”,并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特点的产生又有它深厚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群己之辩”在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古代哲学家以“群体重于个人”作出解答,近代哲学家们在此问题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尊重个性,发展自我”,并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特点的产生又有它深厚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人是什么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 ,中外哲学家们都从各自偏好的方面发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方面。马克思总结中外哲学家的思想 ,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应该到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社会实践中去找寻 ,实践才是人的一切本质力量的源泉和基础 ,人则是实践的主体 ,因而人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社会关系及其规范 ,同时改造自身的有理性、有目的的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12.
“群己之辩”在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古代哲学家以“群体重于个人”作出解答,近代哲学家们在此问题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尊重个性,发展自我”,并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特点的产生又有它深厚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3.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以及历史上哲学家们对人性问题的探讨都表达了人性由后天习得的思想。这一哲学思想和现实中存在的伦理缺失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任务,即建立关于人本身——人性的科学,创立一门科学的人性学,以指导人们自觉地按照合乎人性的方向塑造自己,使人人都尽可能地成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4.
墨子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其在中国和世界逻辑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墨家对于“辩”的涵义、“辩”的作用、“辩”的方法、“辩”的准则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均为墨家之逻辑学研究的起点,对我们的逻辑思维也很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其中他的幸福观是其伦理学研究的核心。他把“幸福”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认为幸福在于德性,实践性的现实活动;指出中道原则在实现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太理想化、圣化。不过,其幸福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播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构成之一,影响深远,衣被中华数千年。儒家传播思想的核心是传播与现实政治紧密相连,借助传播以实现对道德的规范,影响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在历史的进程中,儒家传播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由“传者本位”——“受众本位”——“回归的传者本位”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经过千百年的冲击震荡、发展演变和自我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播事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个人与社会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在没有弄清“人”或“人的本性”之前是无法回答的。自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先哲们才开始了对人自身的探讨,尤其是继普罗泰戈拉以后,苏格拉底进一步发挥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将哲学智慧之光照在人身上,明确指出:“认识你自己”,从而唤起了哲学家们对人的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人总是自由的”,“注定是要自由的”,注定要在一个没有神的荒谬世界上作出自己的选择,设计自己的存在,按照英勇孤独的特有规律来表现自己——让-保罗·萨特三十年前就是这样宣扬的。他是一位幸免于难的哲学家,他深受大学生们的尊敬。1945年渗透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最为独特的地方表现在其丛林小说创作及个人思想意识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对立的双重性,比如小说创作的主题、背景、手法中的双重性,“自我”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以及“他者”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多个文化觉醒的阶段后,康拉德从文化边缘人上升至具有矛盾对立的双重性的双面人,并以这种双重性思想作为自己创作的哲学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一”与“二”、“分”与“合”的辩证关系问题,有许多哲学家作过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包含着比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今天,我们追索这些论述,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探求人类认识发展规律,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