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项目“营销”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领域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学派,较典型的有八大学派——最优化或系统学派、过程学派、组织学派、成功学派、决策学派、权变学派、治理学派、营销学派,分别从八个不同的视角对什么是项目管理的重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项目管理中强调和重视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绘制战略管理研究的知识地图:作者共被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青 《管理评论》2005,17(3):55-62
与传统的个人归纳、学者访谈等定性分类方法不同,本研究试图运用实证方法——作者共被引法——来分析战略管理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绘制“知识地图”。实证结果表明在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存在三个主要的学术群体:经典战略管理学派、SCP范式、资源和能力基础观,它们分别体现了战略管理研究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来西方管理学“走俏”中国,给人的感觉高深莫测且纷繁复杂,那些艰涩的文字、难懂的数理模型、众多的学派,什么人性假设,什么Y理论、X理论、Z理论弄得大小厂长经理们一头雾水。管理,真的就那么复杂吗?其实也未必。扁平化管理西方工业革命后,管理学逐渐成为热门的理论学科,尤其在泰罗、法约尔等一批管理大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之后,近百年来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管理学派已发展成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林,在这些理论影响下,企业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组织变得越来庞大,最典型的形式就是企业的层级式管理,也就是所谓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个新的理论学派──笔者称之为“中国知识经济学派”正在中国学术界兴起。所谓中国知识经济学派,是一个以关心和研究中国“知识经济”为主要目的、由知识界和政府部门相结合的、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学派。以这一学派为中心,中国学术界初步提出了一个以外国的理论和预测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本土特色的“中国知识经济论”。因此,本文的目的为:一,说明中国知识经济学派的三个理论来源;二,说明中国知识经济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三,分析这一学派及其理论的三个缺陷。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引用的有关观点几乎全是来自“权威”人士发言和…  相似文献   

5.
领导力是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领导力类型得到迅猛发展,逐渐呈丛林之态。从怀特海的过程观出发,审视领导力不同学派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从道家的阴阳观及儒家的仁与礼视角分析领导力理论研究的发展之路。研究发现:领导力理论发展过程是在追求阴阳平衡、内仁外礼与环境动态平衡的统一;用过程、影响力等角度对领导力进行诠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构建一种追求人—组织—环境协调发展的整合领导力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信息加工过程视角,本研究提出和明确了个体学习中“悟”的概念,认为"悟"是一种获得与认知对象本质相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即个体对认知对象进行涉及其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或)在不同已被深刻理解而形成的知识间构建涉及本质的新联系,个体的知识获取在“深度”和(或)“广度”上实现了本质性的跃升.研究分别从空间(层次、维度)视角和时间(动态)视角解析了“悟”在组织管理实践情境中的体现和影响,为更好地理解“悟”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空间(深刻理解认知对象本质的程度、在不同知识间建立本质联系的范围)和时间(整个学习过程经历的时长)可以作为“悟”的分类和评估依据,研究也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悟”转化的可能性和路径.并且,将信息加工过程的“信息积累—信息加工”以及“内在—外在”作为划分依据,本研究探讨了可能影响“悟”的实现和转化的因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无形的手”思想由亚当斯密所提出,由于其应用广泛,成为当今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但该思想只通过隐喻所提出,并未给出明确所指。许多不同学派的学者纷纷就自身学派理论对该思想作出假设,并对该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内涵作出探究分析。因此学界出现定义混乱,假设矛盾等问题,同时也有学者针对亚当斯密三部著作的关于该思想的不同论述,而对其一致性提出质疑。此文通过考究对形戍亚当斯密无形的手的理论的影响因素,及综合分析当代主要学派的观点,而对关于“无形的手”思想理论的一致性与科学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尤建新 《管理科学》2019,22(5):15-17
围绕着盛昭瀚“问题导向: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一文对管理理论发展提出的问题导向之说, 作者认为, 问题导向有助于管理理论发展脚踏实地, 从容面对复杂问题的挑战, 还原管理问题数学化的初衷, 以及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理论突破.对于管理理论发展的“跨学科”问题, 作者认为应该消除认知上的误区和学科壁垒.对于问题导向可能带来的理论研究“工具化”、对“自由探索”的局限以及管理学派形成的模式化等, 作者提出了管理理论发展亟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关于小额信贷绩效的最新理论进展,分别从定义、“福利主义”和“制度主义”等方面进行梳理,最后对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理论作出了总结归纳,虽然不同学派的主张有所分歧,但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消除贫困,为低收入者提供便利,本文就不同的主张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一、管理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所说的管理科学 (managementsciences)是广义的 ,而不是管理学丛林中的管理科学 (managementscience)学派①。本文所说的管理科学的核心部分 ,是我们常说的管理学(management) ,但又不限于此。要想从战略角度 ,看清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就不能不一瞥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大致情况。(一)概况从世界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 ,管理科学还处于理论的丛林阶段。二战以前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 ,经由法约尔的总结 ,形成了14条一般管理原则 ,及管理活…  相似文献   

11.
国外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企业经营者报酬在国外引起广泛的关注. 早期的主流学派代理理论集中于对报酬与业绩 的敏感性研究. 近期人力资本学派、劳动力市场学派和“企业组织”学派从经营者人力资本、经 理市场和企业组织特征等角度对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又有新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将通过注重 各种理论的融合,寻求经营者报酬的综合分析模型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知识编排在大型复杂业务组织的动态能力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组织业务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知识编排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人工智能”作为组织“数智化”的关键产物,可以大幅提升组织知识编排的效率,也为我们理解知识编排驱动下的动态能力演化提供了潜在的微观基础,但是现有动态能力文献尚未从“人工智能”开发与利用的视角对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弥补这一理论缺口,本研究基于知识基础观的视角,聚焦“数智化知识编排如何促进组织动态能力演化”这一研究问题,以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提炼出知识获取、解码、筛选、编码、开发和探索等知识编排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小米科技得以从内外部业务实践中广泛吸收零散、静态的隐性知识并将其解码和重构成为以“人工智能”为内核的智能知识模块,而智能知识模块的进一步开发与探索则是组织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这一新兴理论框架既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微观基础视角,也扩展了知识管理和资源编排理论,同时为数智化赋能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工具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管理学者是这样定义“管理”的,如:泰罗:“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泰勒:“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其实,归根到底,管理就是通过管人去做事,人的思想和心理是复杂的,所以管理必定是复杂的,甚至是模糊的。因此,管理不仅要讲求科学,还要讲求艺术。  相似文献   

14.
西方管理理论中对人性的探索与两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一脉相传,历时百年,形成了犹如“丛林”般的人性假设观点: 先后出现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文化人”、“学习人”、“效用人”、“自在人”等多元化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15.
区别于传统“黄金资本”的“知识资本”向我们走来,如何驾驭未来“知识化”企业的知识资本,应是当今企业未雨绸缪应先做好的工作,让我们先从认识知识资本构成入手,构建知识资本管理的构架。  相似文献   

16.
如何管理团队中的一致性(“同”)和多样性(“异”)是重要的研究问题。最优区分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该问题的重要视角,个体既有与特定群体保持相似的“同属”需要,也有表现个人独特一面的“区分”需要。这两种心理需要间有内在张力,能否较好地满足和平衡二者会给个体和团队带来影响。本研究指出,该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基于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结合最优区分和团队管理研究,构建了在团队管理中如何实现和促进最优区分的理论。研究阐述了如何用时空理论理解团队管理,分析了团队中的“同属”和“区分”在空间(维度、层次)和时间(动态)上的表现与特征。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理论的团队最优区分管理框架,指出领导者可以在维度、层次上动态地采取不同措施,以实现对看似对立需要的协调统一。研究借助重心隐喻阐述了该理论框架对综合、系统地考虑多要素的强调,建构了最优区分的时空平衡和时空最优解。研究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实践意义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管理方法和知识管理系统项目在企业应用和实践的开展,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已成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国内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状况进行分析,对评价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以深化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志杰  刘瑞林 《管理学报》2005,2(Z1):130-132
旨在分析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现代知识管理的信息化、人性化特性,以及对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知识管理现状的认识、分析,并针对国内知识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人性的理解是所有有关于人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管理学思想形成和研究的重要哲学前提,管理可以看作是由人性驱使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人性”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逻辑范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哲学理论包括管理思想都是根据对“人性”的某种认识而提出的。各种管理理论的根本区别,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西方传统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起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提出“的经济人”思想。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已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体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为关键词的“中国·实践·管理”论坛对“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简称“直面”)进行了较有意义、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价值探索.基于“直面”的时代背景、论坛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发展脉络,尝试对“直面”的历程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认为在未来“直面”时,“实践学者”、论坛与“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该厘清中国管理实践的研究范畴与边界,更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直面”乃至中国管理学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需要回归管理研究的本质,避免“直面”研究走进新时期下的管理丛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