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以不同方式反抗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本围绕曹禺剧作中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探讨悲剧的外在和内在的成因及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2.
《丰乳肥臀》站在叙述的制高点上,以全知全觉的角度,立体地全方位地切入人物和故事,家事国事天下事层叠交映的戏剧情境,高潮迭起的戏剧冲突,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人线和事线纵横交错的网络渗透着凝重的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3.
戏剧意象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剧意象是一个局部性而非普遍性的戏剧范畴。它从表现内涵角度可划分为“观念意象”、“情绪意象”、“意绪意象”等三类,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可划分成“自然物象”、“人化物象”、“人物形象”等三类,并分别表现出多项不同特征。戏剧意象处于运动中,其基本运动形式是反复延续或交替活跃,其运动特征是在间断中延续,在延续中间断,并表现出“同向衍生”与“异向变化”的方向性。戏剧意象的功能是通过象征扩展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黑人戏剧作品也把身份认同、种族主义、边缘化作为创作主题。本文根据西方后学批评理论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进行尝试性解读,分析了黑人女性戏剧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创了"生活戏剧".他充分调用民间语言反映生活本身,注重语言的个性特征,以此表现人物之间微妙的心理冲突和人物自身心理变化.他将周围环境的外在效果与人物内心活动相糅合,展现隐秘的女性心理.使观众产生身体的、情感的、理智的反响所完成的递进,并从这些递进中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性剧作主体性与悲剧审美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探讨中国女性剧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建构完整的戏剧发展史观、扩展中国戏剧的研究空间意义重大.回顾女性剧作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困扰女性写作主体性艰难形成的压抑性因素,而这恰恰铸就了女性剧作独特的悲剧审美意识.这种悲剧审美体现了对女性弱势处境的体察、对文化传统强烈而压抑的情绪记忆,以及与时代环境碰撞时非她莫属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剧本《哈姆莱特》中,分析了内向化特征在戏剧文学创作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创作的影响,研究了有关莎士比亚戏剧内向化特征的诸多表现。  相似文献   

8.
从曹禺戏剧透析知识女性的妇女解放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 ,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并以不同方式反抗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为此围绕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及成因 ,分析了曹禺剧作对妇女解放道路所指明的方向 ,即由个体解放走上集体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的文本研究,探讨了乔吉的剧本结构安排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全剧在结构安排上,过于平均笔墨,导致前紧后松;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有了开放的思路却趋于保守,致使人物刻画最终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在《莎乐美》中,塑造了奔放热情,具备浓厚唯美主义色彩的莎乐美形象。以田汉为代表的中国剧作家,将莎乐美改造为艺术的代言人,与传统和因袭决裂。中文话剧《莎乐美》成为新罗曼主义精神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国唯美主义的先锋。与此同时,作为“文学研究会”一员的李建吾的作品,更多受到辛格等人的影响,描写下层妇女的苦难生活,突出“母亲们”面对艰辛命运的抗争,集中刻画民众的生活状况。从莎乐美到流泪的母亲的转变,反映出中国文学在借镜爱尔兰文学形象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民族性,与时代氛围、话语主体相契合,把女性声音逐渐纳入民族国家的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1.
男权文化背景下,中西女性共同的生活境遇使中西古典剧作家特别钟情于塑造贤惠型女性形象,且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美貌、忠贞、顺从、奉献、聪慧。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古典戏剧中这类女性形象在家庭出身、贤妻的标准、经历的苦难、结局等方面表现出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方守金 《东方论坛》2007,3(5):63-68
戏剧关键词的增减与内涵的变化,既反映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也表现出人们戏剧观念的深化。结合戏剧的创作和观赏实践,对戏剧关键词作新的解析,有助于清晰认识戏剧审美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古代某些长篇小说中,女性悲剧呈现出群体性的特征。《红楼梦》主要塑造了青年女性的群体悲剧,充分表现出对青年女性的普遍同情与普遍崇尚;《水浒传》在祸水观念下展现了女性祸人祸己的群体悲剧;《金瓶梅》展现了女性群体在性追求与物质追求下的本我膨胀与自我迷失;《醒世姻缘传》则揭示出悍妇群体表面的强悍与本质的弱势。这些女性群体悲剧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群体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必定具有群体性,而其生命力又在于个体悲剧的互补;群体悲剧的审美价值来自个体悲剧的叠加,又必定超越这种叠加;伦理社会是群体悲剧的土壤,群体悲剧必然导致对伦理观念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剖析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早期戏剧作品中数位女性人物.通过分析主要女性角色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特殊会话含义,揭示阿尔比笔下青年女性以及老年女性的不同精神特征,探讨美国现代女性自我的分裂与异化变形,展现阿尔比对女性善恶分裂、人性扭曲的诗意塑造.阿尔比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其作品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身份建构的失败尝试.  相似文献   

16.
戏剧情境论     
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在戏剧创作中,只有把握住了情境,才能为人物多层次的性格、人物的动作、人物间的冲突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使演员更准确地理解人物,使观众更投入地体验人物,实现剧中人与现实中人的融合,情感与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是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万比洛夫继承了契诃夫戏剧的传统,在自己的剧作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从而使他的剧作充满了诗意。万比洛夫戏剧中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的象征、人物上的象征、地域上的象征和语言上的象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与戏剧冲突理论相结合,用于分析电视剧作品的方法属于戏剧文体学的研究范畴。本文选取电视剧《幸福在哪里》中的一段场景,分析违反会话原则和产生戏剧冲突的关系,从而证明:英语会话原则能够用于对中国部分电视剧作品的批评和欣赏。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通过对尤金·奥尼尔晚期的两部经典剧作<漫漫长日入夜行>和<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勾画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下的不同反应,形象地再现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图像转向诱发感觉美学的狂欢,图像增殖导致"戏剧失魂",即文学性的缺失,文学性让位于表演性,剧场以"秀场"的形式成为戏剧审美场域的掌控者,"演"与"看"成为图像社会的审美倾向.戏剧审美在完成语言艺术的范式主型向图像艺术的范式主型的后现代转型后,必然会肯定一种新的美学话语,即非超越的、消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美学合法性.戏剧审美必将在戏剧因时顺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重组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