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对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又重新提出讨论已近两年了。参加讨论的人很多,发表讨论文章的报刊也很普遍,可见这是个多数人关心和感兴趣的理论问题。自然科学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中逻辑学、语言学的真理也是没有阶级性的,这点,绝大多数人的认识基本一致。问题的争论集中在对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分析上。分歧的观点、论据都摆出来了;分歧的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趋于明朗,主要是在两个前提问题上:第一,什么是真理;第二,什么是阶级性。要讨论得好,需要首先在这两个前提问题上取得一致的准确的认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许多同志通常采用的定义性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对真理这个概念的正确、全面的表述?讨论中已经有人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正在深入展开讨论,尚未得出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对什么是阶级性的问题,讨论中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而阶级性则是指一定阶级的主观要求、意志和愿望,是反映者的属性。因此,不能说真理本身也有阶级性;另一种意见认为,阶级性也是客观的,它也不依人们、阶级的意志为转移,阶级性和客观性都是社会科学真理的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只有把这两个前提问题弄清楚了,讨论才会有共同的基础,共同的语言。前提不解决,问题就无法解决。本刊两次发表计论这个问题的文章,都是采取笔谈形式。对笔谈文章我们希望短而精,长话短说,开门见山。一次谈不完,可分几次谈,以便于更多的人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目前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邢贲思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论述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觉得,真理的阶级性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回答,如说“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没有阶级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7页) 在讨论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时,必须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有阶级性,什么叫没有阶级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对真理是否有阶级性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看法。现在之所以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有分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什么叫真理有无阶级性这个问题理解不一致。因此,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什么叫有阶级性呢?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就是指某种真理,是反映阶级关系的,是阶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们党工作的着重点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尽快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理论上弄清科学、真理和阶级性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自然科学、真理和阶级性一股说来,自然科学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而谁去研究和利用自然科学,却是有阶级性的。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现在需要进一步分析,自然科学本身究竟指什么,它包括那些内容,这些内容那些没有阶级性,那些有阶级性?自然科学本身是指正确  相似文献   

4.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阶级社会毕竟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极其壮观的一页;诞生于阶级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无疑是社会科学真理宝库中最辉煌的成果。而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关于把阶级性和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的这一论断到底对不对?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5.
真理到底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争论很久了。我在去年发表过《论真理没有阶级性》一文,抛砖引玉,谈了一点个人的理解。现在讨论展开了,我觉得大家争论的症结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阶级性?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等等。我想就上述这几个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究竟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阶级性;然后再分析阶级性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关于这个问题,在同志们的启发下,逐渐地形成了一些看法。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把这些不成熟的看法拿出来,以便能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指正。什么是阶级性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人的本质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真理本身有无阶级性?应该怎样正确理解阶级性的含义?长时间以来,意见分歧较大,进一步把它弄清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这个问题,我想谈几点个人看法,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8.
过去,无论是赞成真理有阶级性的一方,还是反对真理有阶级性的一方,都把真理有阶级性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立起来。似乎承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本身就没有阶级性;真理有阶级性就无法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至今尚未统一认识,争论的焦点是,在社会领域内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 我认为在社会科学的真理中,凡是不与任何阶级的利益相冲突,可以为一切阶级服务的,如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具有阶级性,反之则具有阶级性。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是有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 什么是真理的阶级性?我认为,所谓真理的阶级性,是指在社会领域中有一部分真理,既是正确的反映了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某一个特定阶级的  相似文献   

10.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从真理本身具有的属性来看,无论在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到将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我想从四个方面划清界限,解决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 一是明确真理是客观的,划清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是物质的反映;真理则是人类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人们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同周围客观事物打交道,经过若干反复,逐步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了正确的反映,取得规律性的认识,这就叫做真理。可见,真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而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正  相似文献   

11.
“真理没有阶级性”这一命题究竟是不是一个普遍命题,是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界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有的人说“真理没有阶级性”只适用于自然科学真理,而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无法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一所谓“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其涵义无非是说: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真理的认识和运用受着他们的阶级地位、阶级立场的制约,或者说,社会科学真理只能被某一阶级所认识、所掌握、所利用。因此,揭示这种真理的社会科学只能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表面上,这种解说貌似有理。但是,只要我们追根究底,就不难发现:由此概括出“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这一概念是不科学的。它把社会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和阶级性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属性混淆在一起,因而推出一个荒谬的命题:“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两个被混淆了的概念在真理有无阶级性的讨论中,争论的各方实际 上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真理”一词的。认为真理无阶级性的人实际上是说,一种认识到底真不真同阶级性无关。这是把真理理解为“认识的真”。认为真理有阶级性的人实际上是说,对同一  相似文献   

13.
真理之所以被称为真理,就在于主体的认识符合于客体的实际。如果客体本身并不具有某一性质,而主体把主体所具有的性质强加于客体,这就不是主体的认识符合于客体的实际,而是以主体自身的东西涂染或掩盖了客体。这样就明显地违反了真理的本性,它只能是偏见、谬误。主体所具有的阶级性,决不能强加于客体,强加于客体,就决不会形成真理。所以,真理是否具有阶级性的问题,完全取决于认识的对象是否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必然表现为阶级的运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的矛盾体现的;历史的前进表现为阶级的更替,阶级的消亡。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它自身就否定着某  相似文献   

14.
李新事、付锐二同志在《从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谈真理的阶级性》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以下简称李文)中,认为我国学术界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之所以争论不休,在于争论双方的“观点都有正确的方面,但也都有比较明显的片面性”。要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作出比较全面正确的阐述,必须克服争论双方观点的片面性,把两种正确认识统一起来。”怎样才能使双方正确认识统一起来呢?李文提出要用“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二重真理说来“统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1980,(1)
<正> 本刊1978年第六期发表了樊瑞平、西敬亭同志的《真理没有阶级性》和臧乐源同志的《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两文后,陆续收到一些稿件,就这个问题提出商榷或补充意见。由于篇幅所限,现将一些主要见解摘要发表。自然科学真理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真理也没有阶级性。郭化民同志在其《谈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中说,客观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所谓真理的客观性,就是真理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自然科学真理和社会科学真理,都同样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它们在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柳文超同志在《客观真理没有阶级性》一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中,具体阐述了社会科学真理(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为了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现对柳文的几个论点谈点不同意见。柳文说:“所谓具有阶级性,是指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以阶级意志为转移,被一定的阶级利益、愿望、要求所决定的东西。”这是在告诉我们,谁要说真理有阶级性,好象谁就是把真理说成以阶级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说真理有阶级性,真理就不是客观真理了。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国哲学界对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所以长期争论不休,得不到一个较为一致的意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没有从分析认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把真理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角度,来探讨真理是否有阶级性问题.为了使讨论深入一步,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早在一九五六年我国学术界就有不同意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鼓吹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把不同的意见打下上,设置禁区。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问题又重新展开了讨论,至今没有一个结果。我认为,林彪、“四人帮”鼓吹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对此,必须予以揭露批判。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得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我国学术界虽然进行过多次热烈地讨论,但迄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有的说,凡真理都无阶级性;也有的说社会科学真理(语言学、逻辑学除外)是不能没有阶级性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既有阶级性的一面(指研究、利用真理的人),又有没有阶级性的一面(指真理的内容).我认为,这些笼统地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就某些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作出新的论证。 (一) 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首先应解决方法论问题,即从什么角度、在什么范围内与在什么意义上去规定和论证真理有阶级性或无阶级性。换句话说,不管人们对真理有无阶级性持什么观点,首先必须有一个讨论问题的共同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