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福 《民族研究》2004,(2):20-29
苏木世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的一个偏僻山村。这里居住着汉、藏两个兄弟民族 ,他们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下 ,形成了有别于纯藏语区或纯汉语区的习俗 ,其中也包括独特的民间祭祀仪式。本文在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 ,就此做了一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巴塘"谐"舞是藏族人民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传统歌舞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形式生动、分布面广,是藏民族四大歌舞中集歌、舞、诗、曲为一体的民间文化载体,它以独特的视听效果,集宗教祭祀功能、大众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凝聚功能、文化传播功能、艺术审美观赏功能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歌舞艺坛上独特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社火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在中国,国家政权建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逐步分化为国家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国家祭祀土地神活动与祭祀谷神、四方神活动合并,演变为祭祀社稷。民间祭祀土地神活动逐步与祭火活动融合,发展成为了社火。  相似文献   

4.
烧香,是流行"三肇"地区民间历史较长的一种迷信活动.这种活动是由中原汉族人传入的.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为怀念那些死去的功勋旧臣而举行的"为其超度亡灵的祭祀"活动,后来流行于民间,便成为"许愿还愿"的一种形式. 烧香,在这一地区一般是每年的秋冬(农闲季节)进行.当时社会上有专门从事这种职业活动的人——单鼓.  相似文献   

5.
土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人数相对较少的民族之一,"班斯纳得那"是土族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有些土族聚居地,还保有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几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思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班斯纳得那"的文化蕴含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现在的"班斯纳得那"中尽管有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但仍保留了大量古老的土族文化成分,对土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丽琴  卫崇文 《民族论坛》2015,(2):74-76,84
山西上党地区的赛社活动源于对土地神的自然崇拜与祭祀仪式,与古代国家祭祀礼法同源,具有多神崇拜、地域性与民间娱乐性的特点。在历代国家礼法制度下,赛社活动也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礼仪规则与习俗文化,不仅反映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也表现了差序等级的传统礼法秩序与特殊的乡土文化与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民间法样态,对民众的内在价值与外在行为取向起到规范、引领与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土归流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民间信仰上主要体现为信仰神团系统、祭祀仪式、祭祀用品的变化,并导致传统神职人员的社会功能弱化和社会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镇的图巴营村,流传着一个"交雨粮"的民间祭祀活动。每年正月初一半夜时分,村民们到附近的山神庙处向雷部交公粮,以求当年秋天时庄稼免遭冰雹的侵害。笔者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并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私了"作为民间社会的解纷实践理性,源于民间对正义的自我解读以及作为解纷资源的可及性。在西部民族地区,"私了"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私了"被视作无可争议的民间理性而被交往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支持,"私了"的结果契合民间正义且与国家法无根本冲突而为官方容忍;另一种是因"私了"的程序与结果规避国家法,稽越了民间社会对正义应有的自治底线,而对国家法造成颠覆的情形。对"私了"问题的研究志趣在于肯定其价值合理性的同时,使其理性层面的价值不纠缠于理论争论与描述中,而是通过规范法学的技术,使"私了"这类民间规则从"经验合法性"上升至"规范合法性",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软性融通提供智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说明】潮汕民间信奉的神灵名目众多,神明概称为"老爷",祭神称为"拜老爷"。潮地祀神,"拜老爷"在不同的时间段,所祭祀的对象也不同,这件设计作品就是依照不同时节,所祭拜的神明为创作灵感。"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是对神的一种祭祀活动,是潮汕地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重要组成活动。拜神活动不仅是单纯的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信念的寄托,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