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数学题时,所给的已知条件有两种:一是直接而明显的已知条件;另一种是题目本身所隐含的条件.本文结合例题浅谈数学隐含条件在解题中的作用.1定义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有些习题看上去可用较普遍的方法来解,而忽视定义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例!解方提:(1)分析:第(1)题通常的解法是格项、两边平方等变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根据<0,判断此方程无解.而实际上,只要稍微分析一下题目,便可根据很式的定义知即5<x<2,而这样的数是不存的,故原方程无解.第(2)题可根据对数的真教要大于零而判断此方程无解.2人为地缩小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2.
解题时,若能深挖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则可进一步拓宽解题思路,帮助我们迅速地找到解题途径。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求征:分析:本题如用代数法解较为困难,而x~2 y~2~(1/2)隐含着点P(x,y)到点0(0,0)的距离,分别隐含着P(x,y)到点A(1,0),点B的距离,而C(0,0、A(1,0)B恰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样就启迪我们用几何法求解。证明:作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OB,以OA所在的直线为x轴,0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则0(0,0)、A(1,0)、设点P的坐标为(x,y)则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本题得证。评注:挖掘数…  相似文献   

3.
指出隐含条件是解决某些力学难题的关键 ,结合实例给出了寻找隐含条件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经常出现求代数式值的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解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的方法是先化简所求的代数式,再把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中,从而求得此代数式的值。但对于一些高次代数式,用这种方法来解,往往使问题复杂化,从而给解题带来许多麻烦。 在这里,介绍一种利用隐含条件来降幂求高次代数式的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研究者们对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争议不断,本文首先论述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及其之间的关系,然后解读《早秋》的情节及主题,最后分析文中的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通过成功的形象塑造和相互征服在理想状态下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电视心理咨询的真实语料,用语言学谈话分析的方法,考察机构角色、话语角色,话语结构中的话轮转换,相邻语对等特征与之内含的话语权势的关系。通过微观层面的分析,本文指出"心理访谈"有别于一般的日常会话,它是一种具有非对等权势关系的谈话活动。话语权势不仅可以从上至下地实施,且可以通过特定的话语构架隐含其中。这种话语权势通常不被人们察觉,但它卻驾驭著人们的言语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7.
编辑实践过程中,如何遴选出优质文稿是编辑业务的中心环节工作重点.在学术期刊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前提之下,专职编辑如何准确高效地评审稿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根据已有的编辑经验,经过分析研究认为,抓住审稿重点,充分利用采编平台、加强与作者沟通等措施有益于促进编辑人员发现优质论文.  相似文献   

8.
关于隐含读者,其提出者伊瑟尔认为:“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头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而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并进行对话的过程。”隐含读者就是“作者在作品的本文中所设计的读者的作用。”把文学视为主体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创作是作者和读者两种不同视界的交融,隐含读者其实就是包含在作品本体中的读者视界的人格化。隐含读者是从现实读者转化来的。但隐含读者又不同于现实读者。这不仅表现为隐含读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解题中,不少学生常常由于概念不清,忽视条件而造成错误。本文试就那些不问条件、不看现象、拿起结论急忙去套而忽视隐含条件造成错误的现象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谈隐含     
隐含是指意思里有而话语里不出现的语义现象。它与逻辑语义范畴的蕴含、隐涵不同。隐含总是隐藏在复句里 ,并出现在后续句里 ;它与省略不同 ,无须出现先行语。隐含是汉语句法灵活性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播学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对游戏者传播互动行为控制无力的现象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有效的途径以增强该类网络游戏的可控性.并引入组织控制中的隐含控制理论,研究结果认为,这类游戏属于协商式的组织系统,其对组织成员的控制更多的是一种隐含控制.这种隐含控制,将成为游戏控制游戏者传播行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一些英语词汇的不同用法,展示了英语词汇中的隐含意义和常见类型,说明文化和词汇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章的一种类型,公文写作遵循文章规律和写作规律。无论是从动态的写作过程,还是从静态的文本分析 看,公文写作都不可避免地带入写作者有节制的情感。作为公文写作审美特性的内在标志,这种情感结合公文材料最终表现 为更加具体可感的外在形象。这个形象便是“隐含作者”(借用布斯提出的概念)。它对于公文写作具有整体把控作用并且引 导读者,发文机关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思想倾向寄寓其中,它是读者阅读公文文本能感受到的。隐含作者形象的把握对于公文 写作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0,(3):25-26
接线员:911专线。男孩:我需要一些帮助。接线员:出了什么事情?小男孩:我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省略与隐含     
不管何种语言,只要用于交际,都会有省略。省略这种语法现象是随着语言交际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在一定条件下,省略的发展变化又导致了隐含的产生。 按系统的观点,系统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省略和隐含作为语言系统的要素,联系和区别如何?与语言系统的联系怎样?这正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想要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与净化学生的感情.语文教学,由于其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形象诱导的特色,故在对学生施行美育中,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语文学科文学性特点,利用它的优势和长处,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达力呢?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8,(9)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18.
语义的隐含     
汉语中一些词语或结构的使用使句子隐含了某些意义,这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的隐含。这种关系是内在的、恒定的,而不是临时性的,不能因选用者主观视点的变化而任意改变,它对于表达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词语、结构的不同角度的考察,探讨这种隐含的实质和特点,提出隐含的几种类型,指出它是正确理解词语、结构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也是对误用、特别是外国人学汉语的误用作更正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英语句子中的隐含性逻辑连接问题。文章以语言逻辑学为基础,归纳了隐含性逻辑连接的表达方式并探讨了有关歧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术界分别研究“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思路不利对问题深入分析的情况,本文在考察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及流变以后,认为这是两个相通的概念,只是立论的角度不同。并且从“苏格拉底对话”的角度分析了“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艺术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