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风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范畴的文艺思想有其哲学和美学基础。这种哲学美学基础的形成既有着复杂的自身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背景 ,也有着作为理论话语资源上的复杂的理论背景。但胡风确实又力图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来理解文艺的哲学和美学问题。本文通过考察胡风关于作为主体的人的论述和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论述 ,对他的主观战斗精神与创作主体的观点进行哲学和美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贾敏 《学术交流》2007,23(2):152-154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表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石晓博  张念贻 《唐都学刊》2013,29(2):117-122
耿翔诗歌创作中,坚守现实主义并延伸着社会视线,激扬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愫和艺术视野,可以说是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融之中探索诗性精神.试图通过对耿翔诗歌纵横考量进行解析,并最终认为,在陕西当代文学之中,耿翔以故乡马坊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的双文本创作构成了陕西文学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个侧面探讨《史记》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认为这些浪漫主义因素非但没有影响《史记》作为历史著作的真实性 ,相反 ,这正是《史记》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群体意识的提炼升华,是图书馆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图书馆赖于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文章论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及其特征,探讨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分析了构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韩玺吾 《唐都学刊》2006,22(3):135-139
周民族是一个专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农业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形成了周人定居的农耕文化。作为周文化遗存的《诗经》,正是这一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可以从《诗经》所流露出的农业生产的乡土情怀、宗族伦理与宗国感情、以文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基于现实的创作精神上清晰地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诗经》就是我国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农业文化的诗集,它是中国上古文化诗的总结和艺术升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超出了诗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的创作素材十分丰富,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资料汇编>等专著已总其大成,周林生等又做了一定的补充.笔者通过阅读明清相关史传笔记资料,又发现一批新的<儒林外史>创作素材,现将这些材料陆续整理出来,供研究者们解读<儒林外史>时参考.这些材料大多从未被论者所引述过,少数材料虽然论者已有所涉及,但笔者又发现另有出处,现一并整理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钟英明 《社科纵横》2007,22(6):114-115
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是画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性真实的观察体验,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生活是激发画家思想情感的基石,要充分利用现代手段收集素材。  相似文献   

10.
刘小兵 《唐都学刊》2007,23(6):16-20
王绩诗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三仕三隐的人生经历,使其诗有较厚重的情感积淀与哲学内涵,表现出深深的隐逸情怀;"无事不兼修"的才情与狂狷兼具的个性气质,对其风格形成起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诗言志"、"题歌赋诗以会意为功"的创作观念,使其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前代诗人的接受而又有所创新,才形成了自己诗歌疏野澹朴、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伍尔夫创作思想形成轨迹略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甄艳华 《学术交流》2003,(8):157-15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往往认为,现代派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笔抹杀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伍尔夫对现实主义作家如笛福和哈代评价极高。她所反对的并非现实主义,而是物质主义或自然主义。她曾说过:“我们对于笛福和他这部小说(指《鲁宾逊漂流记》)的心情,与希腊人对于荷马的崇敬十分相似。”[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伍尔夫十分尊重本国文学传统。事实上,伍尔夫不仅善于继承本国的传统,而且从俄国、法国、美国的优秀作家那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我们可以说,伍尔夫的现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2.
13.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欣赏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东方之日》,古序曰刺衰也。毛公曰,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子非之,改为淫奔者自作。其实这纯粹是一篇男女恋爱之诗。那有什么君臣之关系呢?这首短篇小章,是一个男子自述其在恋爱中和情人的暗昧之私。诗章之法,两章叠咏。每章五句,十句换了三个字,而基本意思未变,亦衡水仲达所谓“重章共述一事”也。  相似文献   

14.
艰难情艳娓娓曲至——《诗经·周南·汝坟》欣赏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汝坟》,序谓道化行也。毛氏以为“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韩诗外传》以为“周南大夫受命平治水土,过时不归,其妻恐其懈于王事,因陈义以匡夫”。朱《集传》说:“汝旁之国,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此”。以上诸说,皆穿凿附会,因诗在周南,就伪讬文王之化。因不能解释“王室如燬”,就附会为纣政酷烈,君子行役。因“父母孔迩”,就望文生义——“勉之以正”,“陈义以匡夫”。如此牵强拟议,想像为说,很难园通全篇之意,  相似文献   

15.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5,3(5):62-68
心理体验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形态,是在审视现实主义文学自身缺失的背景中形成.其强调创作主体的作用,重视作家主体的深层心理体验在创作中的运用,深化对现实中的"人"的认知与把握,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独创性.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形态,汲取其有益经验,对丰富与深化现实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高金岭 《社科纵横》2011,(8):103-105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两个从西方引进的重要文论术语在中国近现代的文学研究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本身的含义已经变得含混不清,它们经常被作为静态的概念来运用,被视为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或传统精神,进而被认为是从古就有的两种文艺思潮,而忽视了它们是历史性的范畴,也有一个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作为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一个历史中介和一个过渡环节,只有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完整把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海楠 《社科纵横》2005,20(1):119-120
《七月》一诗应该是编定《七月》一诗的人把两首或两首以上关于豳地的农事诗加以整合的结果。对《七月》中不同来源部分的创作时间应分别加以分析。经过参照《大戴礼记·夏小正》、《逸周书·时训》等文献 ,以及结合古代历法知识 ,我们可以大致确定《七月》原始内容的创作时间不晚于夏代 ,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 ,其内容历经后人的充实与改造。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七月》也许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相似文献   

18.
《关雎》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首篇。因此,历代人们研习《诗经》,必自此篇开始。对它的解读纷纭杂陈,见仁见智,不胜枚举。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取冠《三百》,真绝唱也。”《关雎》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青年男子对河边采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思恋深情。原诗分三章,各章诗句有多有少,不够整齐,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形成整齐的章句结构,后代研究者多从之。  相似文献   

19.
痛苦的呼唤之死矢靡它——《诗经·鄘风·柏舟》欣赏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一位少女的恋爱到阻挠而发出的痛苦的呼声。它呼唤爱的坚贞,呼唤爱的自由,呼唤爱的理解,呼唤爱的支持。那个驾驶着柏木船在大河中漂游,头上挽着两绺垂发的英俊少年,正是少女钟情的对象。少女一片钟情地挚爱着他,不管遇到什么阻拦,至死不变心,河枯石烂,坚定不移。我  相似文献   

20.
管兰生 《社科纵横》2005,20(5):156-157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思想上的进步对人们的服饰文化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人们理性的思考萌生和发展的阶段,逐渐脱离了黑暗无边的盲目的神的束缚,自觉的反省理性思考与野蛮的原始之力的结果,中国服饰文化的以人为本而不是鬼神为本的朦胧信仰观念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以宗法社会礼制为基础的服饰文化观念已经是“暗香浮动”了。这正是周代“重民轻神”“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这一点在《诗经》上表现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