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亚洲中南半岛的内陆国家老挝,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583.6万,民族60多个,其中也有华人。老挝华人的人数约2万,祖籍地为广东潮州的华人占了总数的80%以上。首都万象是华人的主要聚居地。老挝潮州话是一种非常弱势的方言。使用人数少。且又远离母体方言广东潮州话,在老挝的主体民族老龙族语言等的长期包围中,老挝潮州话虽保留了潮州话的基本特征,但也衍生了一些自身的特点。文中分析了万象潮州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文章的材料来自作者的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2.
潮州方言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闽南方言。说潮州方言的市、县有:汕头市、潮州市、饶平县、澄海县、揭阳县、揭西县、普宁县、潮阳县、惠来县、南澳县。南洋群岛一带,潮州华侨有数百万人,潮州方言占相当大的势力。 潮州人学习现代北京语音,在韵母方面,难点集中在-n尾音韵母。本文对现代北京语音-n尾音韵母与现代潮州方音韵母的对应关系试作初步的探讨,可作为研究方言及潮州人学习现代汉语语音时的  相似文献   

3.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香港、海南岛、雷州半岛,以及泰国、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地区,并随华侨、华裔传播到欧洲、美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潮剧明代称为潮腔、潮调,清代初称为泉潮雅调,以后有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等称谓,建国以后统称为潮剧。潮剧源于宋元南戏,用潮州方言唱南北曲,兼收昆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梆子腔、皮黄腔等牌调及潮州歌册、歌谣、小调的唱腔,融汇变革。历代潮剧艺人和社会志士用智慧和血汗,浇灌成今天的艺术奇皅——潮剧。潮剧…  相似文献   

4.
广东丰顺汤坑片的居民,一般都会说客家话和潮州话两种方言。在对丰顺县汤南镇潮州和客家混居的长坑管理区里的两个自然村落:长林村(客家)和金灯盏村(潮州)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居民使用语言的现状,并从性别、年龄、家庭、职业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居民掌握和使用语言的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潮州话分布在广东省的韩江流域的汕头,澄海、潮安、揭阳、饶平,普列、海丰、陆丰、南澳各县。客属的大埔、丰顺两县也有部分人是说潮州话的。南洋华侨说潮州话的也不少。潮州话与厦门话、海南话同属闽南方言系统,潮州话与厦门话较为接近,与海南话的差异大些。潮州各县的话分歧不大,各县的人彼此交说并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平面地向大家介绍潮州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别。潮州方言语音的统一性较强。声母完全一致,声调大同而有小异,差别较大的只有韵母。是否有[-m]、[-p]韵尾,是潮州方言语音的最大差异。澄海变[-m]、[-p]为[-η][-k],和其他各县完全不同。其次是潮安以[e]为主要元音的复合韵母[ie]、[ieu]和其他各县以[o]、[a]为主要元音的复合韵母[io]、[iau](澄海为[i(?)u]的不同。另外,还有一些其他韵母的不同。从全面考察,潮州方言内部大致可分为三区。第一区:汕头,澄海,饶平,潮安。第二区:揭阳,揭西,普宁老县城洪阳及其附近,潮阳北部。第三区:潮阳,惠来,普宁。  相似文献   

7.
汕大学人     
林伦伦教授 现任汕头大学副校长,中国 语言学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学会副会 长。 十年来的主要著作有:《潮汕方言与文化 研究》(1991)、《潮汕方言词考释》(1992)、《新编潮州音字典》(1995)《广东闽方言语 音研究》(1996)、《澄海方言研究》(1996)、《广东方言与文化论稿》(2000),《古诗文别 称词与中国文化》(与朱永锴合作,1993)、《中 国言语禁忌和避讳》(1994)、《中国民间秘密 语大全》(1998)、《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等10多种;在《中国语文》、《方…  相似文献   

8.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此可以合腔,《荔镜记》就是使用潮泉合腔的戏文。《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不论是潮腔还是潮调,都见出至迟到明中后叶一种独立于正字戏、也独立于闽南戏的潮州本地声腔已经成熟地运用于潮州、海陆丰的戏曲舞台。这些潮州戏文虽然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其体制则秉承南戏的长篇巨制、七角行当以及基于曲牌体的灵活自由的演唱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唱正音的遗存。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与当地乡社祭祀小戏结合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石门方言指的是广西平南县大鹏乡石门自然村的居民讲的客家话。石门人的先祖于清初从广东梅县迁到石门村;石门方言虽经两百七十多年的演变,仍与其祖语梅县方言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均属客家方言(即客家话)。由于石门方言是客家话方言岛,故石门方言深受其周边方言—粤方言平南话的影响,其中在词汇中受影响的程度最深,例如,将“冰棍”讲作“雪条”,将“刚才”讲做“”等等。石门方言词汇还保留不少古代汉语的词语。  相似文献   

10.
泰国报刊书面汉语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报刊的书面汉语由于受到了粤方言、潮州方言等汉语方言和泰语的一些影响 ,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 )相比 ,在词汇、语法方面都产生了一些变异 ,这些变异并未引起语言的质变 ,是属于语言的地域变异  相似文献   

11.
潮州方言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据史书记载,闽方言区人民是历史上因“避乱”或因“征蛮”,陆续从中原一带迁移而来的。从中原汉人迁移入闽的事实,可见今天作为汉语方言重要的一支的闽方言,其形成和发展是远自秦汉开始就由中原汉语和当地原有的语言不断接触融合,而终于逐渐形成的一个方言群。今天,从这个方言群复杂的语音系统和  相似文献   

12.
潮安畬话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年8月間,趁受广东省敎育厅委派往潮汕地区調查方言之便,我們粗略地調查了潮安县的畬話。畬話是聚居在潮州地区的少数民族——畬族所使用的語言。我們調查的是潮安县凤南公社山犁大队碗(?)这个地方的畬話。发音合作人是当地的雷岳同志。雷同志年約四十多岁,能讲畬話和潮州話。山犁大队碗(?)聚居畬族同胞約千余人;成年人大都能讲潮州話,在本民族內部交际用畬話,对外則用潮州話。該地的畬族同胞,在生活及生产习慣上已与潮州地区的汉族人民沒有什么大的差异,只在語言上才有所分別。  相似文献   

13.
<正> 潮汕方言也叫潮汕话、潮州话、汕头话,属于闽方言的闽南次方言,流行于粤东的汕头、潮州二市和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潮阳、普宁、惠来八县,汕尾市的陆丰县、海丰县,梅县市的丰顺、大埔和福建省的东山、诏安等县部分地区也有不少人能讲潮汕话。以上地区人口加上潮籍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估计能操潮汕话的人不少于一千五百万。(据文献(16)) 这个使用人口众多的方言以其形成早、保留古汉语成分多的特点而备受海内外语言研究者的青睐。几十年来对潮汕话  相似文献   

14.
试谈广东诸方言倒序词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这里的“广东诸方言”,指广东省境内的粤方言、客方言和闽方言。文中所举的例子,实际上是取自广州话、梅县话和汕头话。“倒序词”指的是方言中词素顺序与普通话不同而词义相同的词。所谓“倒  相似文献   

15.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一是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的描写研究;二是对上述方言与汉语语音史关系的研究;三是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李教授治方言学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为点面结合,既博且精;二为“死”“活”结合,相互印证;三为动静结合,着眼发展;四为长短结合,换而不舍。  相似文献   

16.
潮州木雕简介 广东潮州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木雕体系。潮州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往往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所以又叫潮州金漆木雕。  相似文献   

17.
清朝学者钱大昕在《恒言录》(卷三)中认为“婶”由“叔母”合成,乃精当之论。现代汉语方言称叔之妻含“叔”语素者有广东梅县话,称“叔姆”。最普通的是含“婶”语素,如西安叫“婶”,成都、昆明、长沙叫“婶婶”,北京叫“婶儿”,济南、沈阳叫“婶子”,温州、广州、阳江、厦门、潮州呼“阿婶”,福州唤“依婶”或“家婶”。  相似文献   

18.
<正> 林毛根先生1929年出生,广东揭阳人,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顾问。 问:潮州音乐源渊流长,素有“唐宋遗响”、  相似文献   

19.
《刘希必金钗记》是广东潮州出土的明代宣德年间戏文抄本,该剧题旨是颂扬主人公刘希必的忠孝品格与坚毅精神;剧名前冠以“正字”,是“正音”的意思,即采用潮州话“正音”读法。论文还列举全剧所用的潮州地区特有的风物习俗和方言土语,论证这是戏剧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潮剧本子。  相似文献   

20.
音系表现是音系成分在音系中的作用体现。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音系表现的实质内容,然后通过分析苏格兰英语口语和汉语潮州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说明音系表现是确定音系成分性质、认识音系变化过程、比较和评价不同音系规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