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与民族学科进入中国七十多年来,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的本土化阶段,到50~60年代已根据中国国情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人类学与民族学2000年中期会议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2008,(4):61-62
1978年,中国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相继恢复或筹备重建。上海开始酝酿成立人类学会,1979年4月,在昆明召开全国民族研究规划会议,民族学组的一些代表呼吁重建人类学,1980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人类学学会筹委会,1981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山大学建立人类学系,同年5月4日-9日首届全国人类学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中国人类学会,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人类学学科地位的讨论还没有形成共识,这对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前人类学一级学科的设置时机已基本成熟,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窘境和困惑.随着我国人类学在理论方法的创新突破,本土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人类学知识的普及,中国人类学就会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也会不断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4.
肖坤冰 《民族学刊》2017,8(3):45-52,110-112
营养人类学(Nutritional Anthropology)是营养科学与人类学结合形成的一门分支交叉学科,探究文化、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西方,营养人类学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中国人类学界对这一分支学科的关注并不多.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营养人类学的学科起源、关键概念以及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自人类学在中国恢复学科建设以来,“本土化”问题一直是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时间中,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有了新的实践,在人类学中国学派的思考、理论的探索、应用的扩展、研究区域深化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依然面临着学科地位、学科教育、社会功用、研究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的政治人类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尽管其学科地位与学术建制存在不少争议,其作为人类学而非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也已得到了更多认可。但是,这并不妨碍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将该学科视作自身的对话伙伴与理论之友。文章梳理了西方人类学的五大范式,并以国家研究与政治文化研究两个领域为例来剖析政治人类学与政治学的区别及联系,揭示学科内在逻辑、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立足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呼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彼此,实现融合创新。有必要将历史的想象力与民族志的精微相结合,在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与生活在地化并存的当代加强政治人类学学科话语,拓宽"中国之治"的问题域并提高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人类学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对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定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应与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同属一级学科。文章进而回顾了20世纪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人类学的地位与作用尚需进一步取得共识;在我国还缺乏一个专业的研究所未领导全国人类学研究;人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足;人类学专业译著、著作出版不多,更没有科普读物,也影响了人类学发展;要多建人类学博物馆,以推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民族学学科发展史为线索,对民族学传入中国后90年来的学科定义与学科设置展开讨论,辨析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相当"或"等同"的普遍认知,就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其在中外科学领域的各种学科分类进行比较,针对民族学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和学科母体萎缩等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民族学必须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坚持民族学学科母体地位的问题给予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当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理论、分支学科设置及其内涵作出了示例性解释,其中也包括人类学学科地位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民族学学科发展史为线索,对民族学传入中国后90年来的学科定义与学科设置展开讨论,辨析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相当"或"等同"的普遍认知,就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其在中外科学领域的各种学科分类进行比较,针对民族学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和学科母体萎缩等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民族学必须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坚持民族学学科母体地位的问题给予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对当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理论、分支学科设置及其内涵作出了示例性解释,其中也包括人类学学科地位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波折,相关研究者对此已有颇多论述,学科设置演变和学科发展竞争为系统分析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分析、反思视角。客观回顾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其学术研究成果颇丰、影响巨大,但中国人类学在历史时期的学科地位被想象性地言过其实。学科恢复重建之后,人类学同民族学的发展纷争对其学科地位产生了严重冲击,人类学理论研究有限的社会贡献和公众认知也是限制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应从构建自我理论话语体系、加强应用研究、丰富研究对象、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入手,争取学科未来发展的更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关注艾滋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研究疾病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关系.世纪之交的中国,艾滋病问题日愈严重,引起人类学者的集体关注和行动,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话语声势"和社会影响.艾滋病这场世纪瘟疫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人类学学科利用自己的武库为现实服务并发展自身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际人类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回顾了中国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探讨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根据国际人类学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中国人类学一级学科的建议,以实现费孝通先生提倡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三科并列、互相交叉、各得其所、努力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共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06,18(5):41-50
关于"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早期的"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19世纪下半叶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而"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在早期则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人类学"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在当代中国,"民族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基本相同.把广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个一级学科,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遥想人类学之父的泰勒先生坐在他19世纪的书桌前,对着将要完成的原始文化的书稿,以学科创立者的自信口吻写下结语:"我们的工作尽管还不是硕果累累,然而为了人类的幸福乃是紧迫而至关重要的.其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时清除障碍.这种文化的科学,本质上是改革者的科学."时,他可能未曾想到,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人类学不但硕果累累,成为流派众多,思想丰富的"显学",更成为整合多个学科又影响多个学科的一个学术平台.当年作为"达尔文的孩子"的人类学,其学术容量和精神内涵,早已超越了生物进化学说的范畴.人类学也从诞生时的蹒跚学步阶段发展成从学科领域,研究任务,基本学术观念,研究方法上凸现自身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性,构架起对人类及人类的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和对人类自身善意观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8月27~28日,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北方民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相似文献   

16.
对很多人来说2003年7月10日可能平平淡淡,而对申办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的学者们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获得了第16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举办权,并将于2008年在昆明举行.它对于13亿中国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议题包含了从基因到人权几乎所有与人类相关的内容.我们国家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需要各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家来认证.中国需要向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介绍改革开放的经验,也需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更好的经验和做法.至少我自己把这次会议看得很重.中国加入世贸说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是有信用的,是举足轻重的.而中国能够击败竞争对手,申办下一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说明在我们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和改善我国人口质量方面是得到世界认同的.我认为这个大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因此我想通过以下内容向读者介绍这个重要的日子和了解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类学在重建后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仿佛依然"孤悬"在国际人类学界之外,未能真正"与国际接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抓住西方人类学的核心问题,对其认识不足、把握不透所至."自我"和"他者"问题作为人类学发展的灵魂,激励了一代代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和反思,将该学科一步步地向前推进.采用"自我"和"他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和把握西方人类学发展史,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该学科的本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中国人类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人类学一直面临着学科本土化和国际化两者如何统一的难题.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的人类学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主流的理论范式,去影响国际人类学界对中国的研究;而国际上以中国为对象的人类学研究,又总是用西方的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的现象,其解释力显得颇为不足.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是以人类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科,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研究解决工商管理的实践问题时,我们就将其称之为工商人类学。本文对工商人类学发展的历史作了详细梳理,并对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虽然工商人类学在中国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但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是以人类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科,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研究解决工商管理的实践问题时,我们就将其称之为工商人类学。本文对工商人类学发展的历史作了详细梳理,并对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虽然工商人类学在中国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但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