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雅文 《学术交流》2005,(6):175-177
社会责任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提高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是社会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某些舆论导向出现偏差,使新闻作品呈现泛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都是着眼市场占有率、弱化社会责任所致。鉴于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践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赋予新闻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培养受众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以促进大众文化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第五淳 《社科纵横》2009,(9):63-64,71
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的关系。本文以理性的态度解读了大众文化的内涵,提出大众传媒必须统筹兼顾地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大众文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突出优秀文化在传播中的分量来丰富与提升大众文化品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的风格与编辑的品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期刊的风格是期刊特色和个性的体现,而学术期刊的风格是决定学术期刊生存、发展乃至凸显在期刊界、学术界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确立期刊的思想创新性与期刊的主体性这一个性与特色是形成学术期刊风格的关键所在.期刊的活动主体--主编和编辑的素质、品味对于学术期刊的风格,尤其对于学术期刊保持思想创新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熊晓平 《学术交流》2002,(4):171-174
茅盾当年主编《小说月报》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科理论期刊要破除狭隘的“内向性”的束缚,以学科特色和学术权威立足于学术界,共同追求创造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各家期刊都要有自己的学术品位与文化追求。期刊有无特色和成就,取决于主编有无办刊理念、智慧和个性。社科理论期刊呼唤茅盾式的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5.
媒体变化与审美文化的品位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传媒的发展带来当代审美文化的重大变化 ,但往往造成其产品在历史的、人文的、诗意的因素缺失。如何使商业资本规范的运作 ,成为当代审美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消费分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青 《浙江学刊》2007,46(6):72-76
消费分层作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大众消费时代的一种必然,是市场机制发展不平等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正常体现。消费分层本质上是社会资源和消费机会在不同消费群体中的分配及分配方式的差异。消费分层的标准应以消费公正为原则,通过制度保障,促使消费分层的公正、规范、有序,保持不同阶层之间消费级差的适度合理。同时,加强消费伦理疏导,使不同消费阶层差异有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实现消费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童星  张海波 《社会》2005,2(6):68-80
一、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社会学永恒的话题在所有的社会中,人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不平等,即缺少平等的途径以得到社会所提供的满足欲望的物品(戴维·波普诺,1999:239)。因此,在所有的社会中,都如同地质结构一样,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即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永恒的话题。自社会学的经典时代起,就形成了马克思和韦伯两种传统,此后,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就从未脱离西方主流社会学的视线。1在国内学界,社会分层研究也是方兴未艾,其态势正如边燕杰(1999)所言,“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研究成为近年来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肖平容  程舫 《学术交流》2012,(8):131-135
当前,我国食品消费安全保障措施缺失,除了经营者不法经营与监管者监管不力外,未充分发挥消费者对经营者的制衡也是其重要原因。我国传统消费文化所蕴涵的某些消费审美、消费心理等消极因素极易诱发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和供给,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的缺失是食品安全隐患产生的重要诱因。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加强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的培育,消费者应树立为自己的食品消费安全承担责任的意识,培养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参与意识,增强防范不安全食品的忧患意识,营造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氛围,筑牢消费者自身安全防线,推动食品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在社会文化以及消费文化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基础性的角色.当代信息技术革命,不仅给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使其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趋势与特点.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前的后现代社会及其消费文化进行了较系统的概括和论述,然后着重阐述了信息技术革命对后现代社会产生的新影响以及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1.市民社会的概念 对于俄罗斯来说,市民社会问题乍看起来具有纯理论意义;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对于国家当前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于国家的未来,如果说这个问题不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很重要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为什么社会以对其有害的方式向前发展?为什么代价十分巨大的、具有破坏性和争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比和平、稳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占据上风呢?  相似文献   

11.
办好学术期刊,从根本上来说要以学术为本。办好学术期刊的根本途径是:杜绝关系稿件;把住底线、丰富自然来稿,稳住中线;要抓准学术问题、提高上线;提高稿件质量提高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由于受过度节俭型传统消费文化的不利影响,是没有首先产生和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要有效促进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创新传统消费文化,系统构建新型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的运行离不开日常社会意识的认同,要达到对意识形态的具体把握,就要揭示意识形态与人们的日常意识和心理的联系,探讨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问题.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中就包含着关于意识形态与日常意识关系的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作了深入的挖掘和阐发.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利益日益分化、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注重对意识形态与日常意识关系的研究,在多样性的价值取向中寻求统一,在基本价值指向上达成社会共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胡秀丽  黄圣平 《社科纵横》2008,23(10):45-46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文化消费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文化产品的供应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文化需要,居民总体的文化消费水平比较低,文化消费的内部构成不够均衡.要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必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通过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15.
陈劲松 《浙江学刊》2001,(3):112-114
每一个社会都具有对其内在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的控制样式.儒学社会中,这种样式即表现为伦理控制.  相似文献   

16.
张斐男 《学术交流》2015,(3):160-163
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之一。在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网络社会改变着社会分层结构,加速了社会流动,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重塑着社会认同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社会分层呈现新的特点:经济和社会权力分配出现变化;社会不平等的内容有所改变;认同感呈现多元化发展。社会分层正在从金字塔结构向"空中花园"转变,这些网络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新特征正在影响并消解着原本的由上而下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的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关注文化建设和发展、关注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更应当成为城市政府的理性自觉。在广州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建成“新岭南文化中心”成为广州当下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应从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双重维度来审视并制定广州的文化发展策略,着眼于推进以岭南文化为底色与特质的城市文化新发展,来提升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伴随社会转型以及社会变迁的加速,我国社会阶层呈现出愈发多元复杂的状况.分层多元化在实现了社会伦理关系从单一到多元、从对立到互补、从封闭到开放、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表现为:贫富分化现象造成层际关系紧张及伦理关系失范,畸形的阶层结构引发伦理秩序紊乱.为了尽可能地遏制负面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阶层结构,应在和谐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实现三个统一:一是不要从起点上更要从结果上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实现社会分层的多元化与合理性的统一;二是重视不同阶层在利益上的互补和道德上的互助,实现伦理关系的多样化与互补性的统一;三是确立统合意识及其相应的整合机制,实现伦理秩序的复杂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如此.才能确保实现社会伦理关系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化与性别分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宛丽 《浙江学刊》2004,(6):203-207
当代中国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机制的发育,伴随着社会分化,性别因素、年龄因素、教育因素等与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的相关性显著增长.在这一社会结构转型及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当代中国女性社会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状态,验证了曾被西方学者讨论过的工业化社会结构转型较普遍的两个命题:第一,在"女性地位机会增加"(第一个命题)的同时,两性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在不断扩大;第二,不仅存在"女性地位分布的边缘化"(第二个命题)问题,同时出现了女性整体地位的弱势化问题.当代中国男女两性社会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资源分配中,是否获得了同等的地位机会?在社会地位上是否更加趋于平等?性别分化与社会阶层分化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近些年来,已经引起中国社会分层研究者的关注,提出了性别分层的论题,对女性群体社会经济地位状态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辉 《求是学刊》2007,34(2):28-33
普遍消费或消费的普遍化是我们直观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状态下,看待消费与消费主义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前工业社会,节俭被视为美德;在现代社会消费被看作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市场不但造成了“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且生产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消费与消费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表达其意愿、炫耀其地位、展示其身份的重要方式。不但消费物变成了一种符号,消费者也已经变成了资本表达其意志的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