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宁 《唐都学刊》2005,21(3):134-138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众多民俗事象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宜川民俗事象为例,其起源、发展、演变受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气候、区域水文、区域地貌、区域土壤、区域植被、区域动物等要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4):148-151
在悠久的人类文明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却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不断地前进,对于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在愈加珍视。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读、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与优势等方面论述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认为民俗博物馆对于非遗的保护更具专业性、基础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对传承人、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并结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保护非遗的专业工作经验,阐述新时期博物馆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潘彬彬 《社科纵横》2013,(12):122-127
近年来中国众多博物馆开始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责任,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取得一些共识、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介绍、分析了该馆开展保护与传承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在调研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该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理念、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4.
花儿这种民间歌曲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沿袭不断,靠的就是那些勤劳、质朴而又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民间的歌唱者——花儿歌手。在文化转型期中花儿歌手及其传承也陷入了窘境。文章基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对花儿歌手的生存环境、花儿歌手的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鹤鸣  王玮  李峻 《阅江学刊》2013,5(2):93-97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催生了社会对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也倒逼了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南京邮电大学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为中心,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教、学、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归纳式”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立体式”的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个性化”的学习进程、“诊疗组式”的教师团队、“问题类聚”型的学科组织,推动了创新型信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李峰 《社会》2013,33(2):84-110
本文利用上海市的调查数据,从宗教归属、人口学变量、社会经济地位因素、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和其他机构信任等方面对宗教组织信任进行分析,了解人们对宗教组织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回应。结果显示,与对其它机构的信任相比,民众对宗教组织的信任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宗教归属、社会信任、组织参与和对世俗机构的信任对宗教组织信任的影响最大;阶层、社会参与也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等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洪 《创新》2008,2(6)
文化资源是一种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种强力资本,地处云南省南部的建水县是一座被誉为"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梅州客家山歌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同时也是梅州客家人的精神文化载体,其思想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客家精神之所在.在梅州地区开展了以客家山歌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当地客家山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试图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有效建议、探寻客家山歌传承和发展的阻力.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发展对地域文化传承具有较大的影响。论文采用系统论方法,以贵州黔东南州西江苗寨为例,进行系统讨论旅游影响下的文化传承及其机制。论文认为,旅游地的文化传承在是旅游流系统、旅游制度系统与旅游地文化系统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进行的。西江苗寨作为贵州发展迅速的旅游地,在旅游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构建了西江多层次立体型的文化传承框架,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民族文化传承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高焕利 《生存》2020,(6):0026-0027
五千年华夏文明孕育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人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而《上新了,故宫》的火爆恰当地表现了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动力之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全国创新资源,共享共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实践基地拓展、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和方向的改革发展,促...  相似文献   

13.
混合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研究混合教学尤其是混合教学的效果,对促进混合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重点研究了实践类课程的混合教学,从学生、教师、交互、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混合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并在课程中加以应用,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闵学勤 《浙江学刊》2004,(6):208-211
社会性别在职业期望差异中的模糊和多元化趋势,将会最终引导职业分工中性别差异的发展轨迹,这从一个视角说明社会发展不是加剧而是在缩小性别差异,但对不同的区域来说,这种变迁速率是不一样的.同时,社会性别的内涵也在不断地经受挑战,在劳动分工和职业选择上,男性和女性都因社会化的不同背景而导致各自的冲突,这样的冲突积聚起来就构成性别在职业中的交叉和融合,社会也将因此不断更新对性别差异的认知,并增强其承受力.  相似文献   

15.
陈振兴 《社科纵横》2014,(10):144-147
家训撰写者将自己及前辈先贤浓缩的人生经验用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子嗣,是一种亲情的文化传承形式。以甘肃洮州包氏《家训韵语》十则为例,可以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和处世类。挖掘和解读其家训精神至今仍然有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社科纵横》2017,(5):134-136
立足陇南白马藏族,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空间及其本身含义加以概述,并探究与分析了其记忆传承的文化生态因素,拟建构一个和谐、天人合一的集体记忆传承模式,旨在丰富和完善其传承理论,保护其文化原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传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无法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的问题,提出采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相结合的智能云进行智能制造类课程资源建设,通过云上课程内容建设、云上课程管理建设和云上评价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采用云平台、模块和案例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云上课程内容,通过模块与权限的设计架构搭建云上课程管理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教与学”数据构建课程评价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学生不断创新推动其发展.笔者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深入剖析林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惑,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平台构建、师资队伍打造等改进措施,供同类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打造“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目标为指引,深入探析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试点、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始性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方面肩负重大使命。对此,本文在分析国家公园建设中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试从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三个维度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从大力支持挖掘、传承、发扬本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完善国家公园全民共享机制,推动构建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以期为推进全国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有益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