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左翼加速主义以马克思"机器论片段"为主要理论支撑,对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并以数字技术的解放潜能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辨支点。左翼加速主义认为数字技术强化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催生了平台资本主义的最新形态,仍是旧有生产关系参数框架内的继续。实现社会的后资本主义转向必须加速技术进步并将其重新目的化。左翼加速主义将传统上属于右翼话语体系的加速思想引入左翼框架,丰富了当代左翼理论的最新光谱,具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面向,也具有难以剥离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加、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开始了新一轮的全球扩张,然而资本主义全球化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反而导致了世界的动荡、冲突、危机不断出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弊端和缺陷更加暴露无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问题何在?有没有一种新的替代方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些西方左翼学者建构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全球化理论,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进行了批判,并寻求和探索替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另一种新的全球化方案。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著名左翼学者沃勒斯坦、哈维、斯克莱尔、罗宾逊、奈格里和哈特等人对替代方案的探寻,并对这些思想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消除生态危机的关键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他依据当今世界上所发生的种种事实,证明了马克思的观点的正确性,并指导人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赵宗博 《社科纵横》2011,26(1):27-29,42
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新自由主义模式在经济运行、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各个层面上都已经表现出不可持续性;凯恩斯主义根本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挽救新自由主义危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及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双重背景下,伴随着新自由主义主导地位的被削弱,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将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国际理论界一大学术热点.与其他全球化理论不同,当代西方一些左翼学者建构了一种建立在全球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特殊的全球化理论.在这一阵营中,近年来美国学者威廉·罗宾逊以其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思想、清晰而又深刻的理论分析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倾向逐渐崭露头角,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他从全球资本主义视角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分析了全球资本主义主要特征即全球经济的出现以及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国家的崛起,进一步揭示了全球资本主义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机,从而提出了替代全球资本主义的一种所谓“建立在普遍民主基础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全球化方案.这一全球化理论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又存在着内在困境和局限.  相似文献   

6.
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墨菲认为当前世界已经走向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后”政治时代,造成了民主失实与右翼民粹主义盛行的局势。在《写给左翼民粹主义》一书中,她规划了一套左翼民粹主义方案,旨在为左翼政党争夺政治话语权。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虽然看起来颇具诱惑性,却并不具备很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一方面,民粹主义自身内含着某种“暴力性”的倾向,反而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导致非民主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右翼民粹主义相比,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仅仅围绕着政治话语权而运作,摒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而代之以“人民”“对抗”策略。因此,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策略虽然易于发动底层民众反对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8.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资本扩张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本文认为,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西方生态哲学仅仅拘泥于抽象的价值观视角来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模糊了生态危机的本质,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辩护的作用,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学。由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价值观的批判和技术批判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其理论本质上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认为,宗教必须与政治截然分开。哈贝马斯则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意义建构的世界观不可避免地会涉足公共领域,宗教也可以提供合理的、有价值的观点,但是宗教世界观在进入公共事务讨论之前要经过世俗化的翻译过程。哈贝马斯试图在世俗主义和宗教多元主义之间探索第三条道路——商谈伦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从本质决定性的角度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观点在当代西方左派学界遭到了各种形式的质疑。有人从生产与消费的新关系的角度来论证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非固定性;有人从工人阶级的新变化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生产关系的开放性;也有人从控制论的新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角度来证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绝对革命性。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出发,对这些观点进行解读和批判,可以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范畴既不是一个僵化的名词,也不是一个无本质规律的动词,而是一个在本质层面具有名词性、在现象层面具有动词性的辩证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理论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丹华 《社科纵横》2009,24(3):2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生产方式范畴是对早期工业社会的反思,但在当前马克思唯物史观仍具有时代的精神价值;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方法论依据。作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技术新变化的理论范式,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技术新变化的规律,对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透视、分析和批判形成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从注重文化层面的激进政治斗争,逐渐走向承认自由民主制,并且力求在自由民主制的框架内拓展社会民主,这些成果虽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但也从多角度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资本主义精神,即它的起源、产生、结构和生命力等问题.对于它的起源和产生,学术界最广为人知的学说是马克斯·韦伯从新教伦理来阐释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但实际上比韦伯更早的是韦伯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桑巴特对此问题进行的独特的思考和解答.随后同样作为知识社会学创始人的马克斯·舍勒作为现象学的第二号人物,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资产者类型的人的关系、资本主义精神的爱恨秩序、性情结构以及这种精神的生命力与资本主义未来的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解答,构成了一战前后思想界关于现代性问题之思想的三驾马车.本文主要以舍勒的<三论资本主义精神之问题>为文本依据,对舍勒关于这一问题以及他对于桑巴特和韦伯思想的梳理做出了精到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反本质主义论争中,多元论的出场具有明显的调停意味。多元论的知识原则在于对话和承认,其目的在于超越建构论和本质论。多元论所面临的问题是后现代语境下多的危机。这一危机的缓解有赖于知识主体之间、知识主体和知识对象之间、多元个体的差异性知识和作为整体范畴的学科知识之间良性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郭祖炎 《创新》2016,(6):68-74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含着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根源,而且蕴含着文化价值观方面的缘由。对后者,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流变中揭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文化价值观根源。  相似文献   

17.
自我观是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点.自我观的分殊阐释与定位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大流派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论争的焦点.建立在普遍主义、个人主义方法论前提的自由主义原子式自我观遭到社群主义的批判,社群主叉自我观具有构成性,是具有历史感、现实感、厚重的自我现.自由主义的自我观根源于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体价值混乱、公共责任丧失等现象在社群主义自我观的理论展开和实践履行中得到弥补与救治.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立足于一种总体的历史主义视角来探讨意识形态问题,包括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义、分析框架以及功能意义;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和墨菲则主要从一种偶然的连接主义视角来探讨意识形态的内涵、分析框架以及功能和意义等问题。因此,尽管后者一直声称从葛兰西那里继承了众多意识形态分析范畴,但从共同的范畴出发,他们却得出了与葛兰西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葛兰西和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西方的文化论争中,多元文化主义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赫勒的三种文化概念,即高级文化概念、文化话语的文化概念和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可以被借用来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及其实现的可能性途径进行探究。由此导致的结论是:只有从宽容走向团结,从对差异的承认走向与他者真正的对话与交流,才能避免将差异理解成无差别的多元主义,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文本给人留下了这样的一种印象:自由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一种价值,马克思的著作都是围绕自由展开的。哈灵顿和布伦克特等人甚至由此认为,自由是马克思追求的道德价值,马克思以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构想共产主义,但这一观点受到了伍德的有力质疑。通过辨析其中的理论得失,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要历史地、具体地辨析马克思关于自由的思想;第二,注意区分马克思自身持有的自由与马克思分析、批判的自由;第三,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要避免把阅读主体的感受不加辨析地赋予马克思;第四,进入马克思文本的一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的,而不是以何批判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