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每类皆为之序,每书皆学术的发展演变,其精神不可避免地对清代中后期的学术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考察其中的<诗>类部分,既能理清清初百余年<诗经>研究的发展脉络,又能捕捉到其<诗经>研究思想对清中后期<诗经>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天人合一"对《三国演义》叙事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它在审美旨趣上表现为对中和圆融之美的认同与崇尚."天人合一"促使<三国演义>等古代章回小说在创作构思和谋篇布局等方面追求一种中和圆融的审美理想,努力营造和谐完满的艺术境界.具体而言,天人合一对<三国演义>叙事系统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三国演义>的三大叙事特点叙事时空的自由灵活,叙事机制的摇曳生姿以及叙事结构的严整圆满.  相似文献   

3.
<明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认为<东嘉先哲录>的作者为王佐.经过凭籍<四库全书总目>和<续文献通考>的考证,<明史*艺文志>记载有误,<东嘉先哲录>一书的作者应为王朝佐.  相似文献   

4.
<美狄亚>与<沙恭达罗>是源于同一母题并且分别在东西方有重要地位的戏剧作品.通过对这两部戏剧作品的比较,透过它们在法制、伦理、审美观念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化表象,提示出二者共同的精神实质对平衡、和谐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春潮>是很好的叙事学研究的范本,它采用了双线交替行进的叙述结构,几种叙事情境频繁切换,大量运用元叙事,使作品的主观色彩浓烈,增强了叙述声音.  相似文献   

6.
陈世旭的近作<救灾记>、<试用期>是新世纪文学中两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们不仅展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塑造了像秦友生、陈火林、岳卫东等典型人物形象,并且体现了创作主体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从中可以看到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在新世纪文学里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并且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编纂<辞海>始于1915年,历时20多年,于1936-1937年出版.期间数易主编,分别为徐元诰、舒新城、沈颐、张相,参与其中的编辑人员前后达百余人.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辞海>是中华书局在近代著名的文化工程之一,也是书局同人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王震先生认为舒新城一人"三次挽救了<辞海>",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戏曲评点对朝鲜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已知受到中国评点小说、戏曲影响的作品有<广寒楼记>和<汉唐遗事>.前者主要是受到了金圣叹评点本<西厢记>的影响,在<广寒楼记>的两个版本系统中,第一个系统的版本所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例上,同时在评点文字上也大量套用了金评的内容,而在本文内容及夹批中还套用了金评<西厢>的曲词.第二个系统的版本不仅保存了前一个系统版本对金评<西厢>内容的套用,而且更多地融入了<西厢记>的曲词.上述影响在对比<广寒楼记>与<西厢记>时都可找到实证.<汉唐遗事>在创作上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评点方式上则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重复叙述作为文学叙事的基本方式在<悲悼>中表现极为突出.<悲悼>通过意象、人物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突出了"存在"这一意义指向存在是无数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尴尬,但人的本质不是被动地接受尴尬,而是行动与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1.
《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变现实为魔幻而不失其真,魔幻是其形式,现实是其根本;《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在总体现实的同时,有大量的非现实的虚幻内容。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百年孤独》与《红楼梦》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比较两部作品的一个侧面———事件描写的虚与实,从中可以发现人类审美活动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 ,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作品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 ,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 ,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 ,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 ,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荒诞真实感  相似文献   

13.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设计了多处“导语”,通过“导语”的引领,《百年孤独》那看似混乱的时序就显示出了清晰的脉络。同时,“导语”式的结构方式也让作品更强烈地表现出了诗性的情感张力和宿命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4.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但一部产生于边缘社会的文学作品如何能让处于中心地带的西方社会接受自己 ,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并产生如此大的反响 ,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叙述策略。从《百年孤独》中人物的主体性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重点不在于已成定论的马尔克斯的叙述目的 ,而在于其人物主体方面的具体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死亡是这部作品的重大主题之一。《百年孤独》中的死亡大致可以分为非自然的死亡、自然的死亡和奇怪的死亡等三种基本类型。造成这些死亡的原因,既有生老病死等自然因素,又有暴力、战争、政治纷争以及腐朽封闭的社会环境等外在的现实原因,同时还有孤独这一内在的精神因素,诸多合力造成了马孔多非自然的死亡,形形色色的死亡构成了马孔多的消亡。作者将政治、破坏力与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并把死亡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在对死亡的叙述中又透露出对死亡的哲思。  相似文献   

16.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孤独意味着隔绝与疏离,团结意味着沟通、理解、信任与同情;孤独的真正谜底是爱的缺失。小说中的马贡多曾是一个和谐孤独的地上乐园,外来文明的涌入,使蒙昧天真的马贡多人张皇失措,难以适应。在文明与愚昧、道德与罪恶的碰撞中,物质主义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战争暴力扭曲了人格,亲情被同谋代替,爱情坠入乱伦与情欲的污淖。马贡多人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打破孤独,走向团结,复活爱心,建立沟通,正是《百年孤独》的题旨要义。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百年孤独》的悲剧意蕴,认为马尔克斯在其代表作《百年孤独》中,独创性地把现实的魔幻与魔幻的现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对拉美大陆魔幻之境独具匠心的描述,揭示了拉美人民百余年来所走过的孤独之旅,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及其悲剧震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百年孤独》在新时期中国引发了接受热潮,它的译介和迅速经典化在于其将"拿来"的欧美文学经验与本土的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契合了当时中国对文学现代性的整体想像与要求,由此引发了中国作家从形式、手法到内容、题材乃至观念、精神的全方位的借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误读,当然这种误读也可看做是中国读者抵制经典的巨大影响焦虑,发挥自己自主创造的有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中,着力刻画了雷梅苔丝这个女性人物形象.在一个孤独的大家族里,雷梅苔丝既是美的化身、亦是纯洁的象征和善的体现.中国作家蒲松龄也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爱笑的狐女婴宁.她们都在世俗世界中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体现出作家对肮脏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美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百年孤独》有历史和宗教两个文本。其一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表现拉丁美洲从原始村落到殖民时代的漫长历史,其二是变形运用圣经话语,通过对圣经文本的援引和变异,表达神性烛照下的另外意义。双重文本的运用是为表明马尔克斯对拉美历史的神性认识,思考拉美在西方神学语境中的处境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