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八幡制铁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1970年它与富士制铁合而为一,组成今日的新日本制铁公司,是当代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大冶铁矿位于湖北省大冶县,开发于1890年,是中国近代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配套企业,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组建成汉冶萍公司。八幡制铁所自始建之日起,便对大冶铁矿进行侵掠,其时长达47年之久。在近代日本的全部经济侵华史中,这是一个较突出的事例,具有典型意义。它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掠夺和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矿业的缩影。在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军火工业先行,为对外侵略…  相似文献   

2.
李维格与汉冶萍公司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格是中国钢铁工业之先驱。他历任汉阳铁厂翻译通事、会办、总办和汉冶萍公司协理、经理,对公司发展贡献巨大。1896年和1900年初,他两次进入汉阳铁厂,根据实践观察和了解,先后数次提出改良铁厂的计划。1904年,盛宣怀畀以重任,委派李维格出洋考察,并委以总办汉阳铁厂改良扩建事宜,汉阳铁厂及附属厂矿因之发展迅猛。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维格力任时艰,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支撑公司生产事宜,并为尽快恢复生产、筹建大冶钢铁厂而奔波劳碌。1916年,李维格因身体原因离开公司。  相似文献   

3.
汉冶萍公司这一名称正式出现的时间是1908年.而学界对其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在研究1890~1908年之间的历史时往往模糊和交叉使用汉冶萍公司和汉阳铁厂的概念,使初涉汉冶萍公司历史的人产生困惑.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将汉阳铁厂的历史纳入到了汉冶萍公司历史的框架内,这就不可避免造成这样的情况:既坚持汉冶萍公司起于1890年左右汉阳铁厂创办之时,又承认1908年三处合并正式定名为汉冶萍公司;在研究1890~1908年间的历史时,同时使用汉冶萍公司和汉阳铁厂的概念.严格说来这是不科学的.目前,模糊和交叉使用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4.
萍乡煤矿的创办在于解决汉阳铁厂的燃料供应问题。1897年,张赞宸主持萍乡矿务,采用机器作业方式,筹商煤焦运输线路,加强金融管理,协调各方关系,奠定了矿局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界曾认为1896年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是被张之洞胁迫的。本文经考证以为,甲午战后,盛宣怀被查办与张之洞根本无关,系王文韶独力保全。盛宣怀对铁厂的接办从酝酿、策划到实施有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不仅对接办铁厂早已胸有成竹,并欲图将铁路和铁厂"综于一手"。在接办铁厂的过程中,盛宣怀主动争取到南北洋和中枢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得到翁同龢先接办铁厂的授意,并非张之洞一人所为。铁厂的商办使盛宣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盛氏也实现了一次从困境中突围而确立强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1890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采大冶铁矿,揭开了湖北新政的序幕。大冶铁山及周边地区这个原本闭塞的农耕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的各阶层在调适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嬗变。本文通过描述这段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磨合的历史过程,以揭示在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社会各个阶层的流动规律,以及影响这种社会流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1890年张之洞督办芦汉铁路,开采大冶铁矿,兴建汉阳铁厂,揭开了湖北新政的序幕。大冶铁矿这个原本闭塞的农耕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迅速地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的各阶层在调适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生了社会流动,并产生了新的阶级阶层。本文通过描述这段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磨合的复杂历史过程,以揭示在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社会各个阶层的流动规律,以及影响这种社会流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汉冶萍公司看旧中国引进外资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一八九四年),在汉水之滨崛起了一座新式的钢铁厂——汉阳铁厂.它是中国也是远东最早的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出现引起了欧洲人士的震动,招来了东邻日本的觊觎.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个被张之洞称为"创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的汉冶萍公司终于以失败告终了.比汉冶萍公司迟办两年的日本八幡制铁所主要依靠汉冶萍供应矿石与生铁,却发展成日本第一流的钢铁企业.从一八九六年到一九三三年,八幡制铁所的钢产量占日本钢产总量的一半左右,生铁产量则占将近60%的比重.直到今天它作为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本制铁会社"的一个组成部分,继续在发挥作用.汉冶萍是失败了,但是它所经历的坎坷曲折的道路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人们总结和深思.  相似文献   

9.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功绩卓著的实业家,也是清末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称雄亚洲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公司便是由他一手操办建立的。1903年始,公司因发展需要而举借外债,其中以向日本借款最为甚。日本方面觊觎之心昭显,借借款之际向盛宣怀提出诸多借款条件和要求。盛宣怀也因此备受瞩目和争议,以至于被扣上了"资本主义大买办"的帽子。而以其记述的史料来看,实际在向日本借款交涉的过程中,盛宣怀曾对日本的要求和借款条件进行抵抗,也曾竭力维护汉冶萍公司的利益以及保护民族产业,并没有全盘接受。因此,研究和探讨这一课题,对重新认识盛宣怀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李鸿章主持下,近代中国第一家新式矿业企业湖北开采煤铁总局于1875年创办。总局经营过程中,大冶铁矿被意外发现。被大冶铁矿优越的开采条件所吸引,总局洋矿师郭师敦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份炼铁厂建设计划。对此计划,总局督办盛宣怀经历了从犹豫到极力赞同的思想转变过程。但是,该计划最终没有得到李鸿章的支持,因而流产。总局炼铁计划的夭折是中国钢铁工业建设史上一次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在汉阳铁厂建设问题上,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张之洞选购炼钢设备时盲目自大,颟顸无知,以至于设备不符合原料品质,造成了严重后果,因之对张之洞非议颇多。其实,这些批评都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形。张之洞根据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要求,立足于大冶铁矿石的化验数据,以此作为订购炼钢设备的依据。后来汉阳铁厂钢铁产品含磷过高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设备购买环节;同时,今人也不应该过分夸大由炼钢设备所引发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北矿化学堂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官办新式学堂,也是全国第一所矿学专门学堂,其开办计划最早缘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对盛宣怀在山东烟台筹办“矿学学堂”之构想的积极响应,此后曾一度尝试在广东开办此类学科,并最终在移督湖北之后,在他所筹设的汉阳铁厂内成功开办。由于当时湖北地区近代新式教育基础薄弱、经费与师资匮乏等原因,矿化学堂开办数年后成效甚微,最终并入自强学堂。其短暂历史可反映出洋务教育注重实用技术、忽视普通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张之洞对西学的认识反复多变,在人事任用方面亦是有得有失。尽管湖北矿化学堂存在诸多缺陷,而且只是昙花一现,但其作为中国近代矿学专门教育以及湖北近代官办新式教育(尤其是实业教育)历史先驱的开拓意义仍然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13.
汉冶萍公司是中国近代唯一大型煤铁厂矿联合企业,其现存器物、建筑、景观和文献等跨越了武汉、大冶、萍乡和重庆等地,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近代冶金工业遗产。当前汉冶萍公司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相关企业的推动下已先于国家层面而得以展开,但尚未与技术史和工业史的研究紧密结合。对于中国近代冶金技术史研究而言,如何充分地利用和挖掘现存冶金工业遗产的价值,形成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技术史研究相互促进的局面值得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近代大冶铁矿自1890年在铁山设局开矿以来,对大冶地区的社会变迁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对大冶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近代大冶铁矿的开发对大冶社会变迁影响的实质是近代化的进程。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由沿海城市向内陆长江沿岸区域发展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务派后期的最大代表张之洞在湖北兴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官营机器工厂,如湖北炼铁厂(俗称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布纱丝麻四局等。这些近代化机器工厂,就规模和设备水平而言,都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甚至可以与外国企业一争雄长。如汉阳铁厂所用高炉和贝色麻炼钢炉,其技术性能都属十九世纪晚期的上乘设备。而且,象汉阳炼铁厂这样大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连当时的东方强国日本尚不能望其项背,日本的第一家钢铁厂八幡制铁厂1901年才建成投产,较汉阳铁厂晚七年。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步枪是仿照德国1888年出品的型号制造的,在当时也算性能较佳的小口径枪械。然而,这些靠清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晚清时代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煤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1908-1911年间迎来了短暂的繁荣.导致这一繁荣的原因很多,企业的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良好的市场机遇,为公司盈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以钢轨为产品定位和洋轨的有力竞争等因素,公司能够盈利的决定性因素则来自盛宣怀的官权保护.此期,公司还大借日债.这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建设,另一方面却使公司逐步走上了被日本控制的不归路.因此,汉冶萍公司此期繁荣既受制于晚清政治,又存在着严重的外患隐忧,被深刻打上“表面”繁荣的标签.  相似文献   

17.
汉阳铁厂创建初期的设备来源状况为:炼生铁厂以及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的设备均来自于英国谛塞德公司;贝色麻钢厂和造钢轨厂的设备来自英国,疑为斯塔福德郡贝丁沙甫阿克司尔滴里公司提供;马丁钢厂以及炼熟铁厂设备来自于比利时科克里尔厂;鱼片钩钉厂设备由英国厂商提供。  相似文献   

18.
1927—1929年,国民党政权展开了"整理"汉冶萍公司的活动。其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增强自身统治的基础。汉冶萍公司无力对抗,遂向拥有公司巨大债权的日本求援,整理汉冶萍便转化为国民党政权与日本之间的博弈。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不仅国内政局动荡,而且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在日本的干预和阻挠下,国民党政权无论是武汉政府还是南京政府均无法真正对汉冶萍公司进行接管整理。国民党政权丧失了将汉冶萍公司收归国有的一次良机,而汉冶萍公司则在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依靠日本,最终沦为日本的附庸。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务派后期的最大代表张之洞在湖北兴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官营机器工厂,如湖北炼铁厂(俗称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布纱丝麻四局等.这些近代化机器工厂,就规模和设备水平而言,都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甚至可以与外国企业一争雄长.如汉阳铁厂所用高炉和贝色麻炼钢炉,其技术性能都属十九世纪晚期的上乘设备.而且,象汉阳炼铁厂这样大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连当时的东方强国日本尚不能望其项背,日本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支坚决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队伍。辛亥革命失败以后,资产阶级日益失去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而工人阶级却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了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罢工次数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迈开了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步伐。汉阳兵工厂工人在一九一二年和一九一三年接连进行了两次罢工斗争,就是这种历史趋向的表现。 汉阳兵工厂是当时国内较大的一个军事工厂,其前身是广东枪炮厂。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于一八九○年将广东枪炮厂迁至汉阳,一八九二年建成投产,称湖北枪炮 厂。一九○四年更名为湖北兵工厂,后又改为汉阳兵工厂。最初,它与铁政局”(汉阳铁厂)合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