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珑 《学术论坛》2012,35(3):143-146
自从2002年国务院5号文件确立了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市场化方向以来,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厂网分开"的发电侧竞争的市场格局。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电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电力市场管理规则严重滞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现实要求重建电力市场管理规则。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电力市场现有规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电力法》,重建电力市场管理规则,规范市场化的电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由于集中式的计划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模式,从资源承受的角度看是难以延续的。所以,进入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数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让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这种市场化改革或称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主要包含三大任务:第一,是让企业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用竞争的市场体制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体制;第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取代原来的行政命令体制。一、两种改革模式的现状西方经济学家按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学派)…  相似文献   

3.
实践呼唤过渡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过渡经济学——来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践的呼唤1.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错位——中国过渡经济的最大国情与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之间并不是相互吻合的,而是严重错位的矛盾关系。表现在产业之间,文化技术先进的现代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退化落后,市场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一般较低,而文化技术水平落后的传统部门,集体乡镇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灵活先进,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效益反而较高;表现在地区之间,落后一元的西部地区基础工业比重,国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陈云不仅积极支持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和方针政策,而且以自己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陈云首先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主张引入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并得到邓小平的赞同。在邓小平和陈云的理论认识中,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的内涵是相同的。但在改革的前期,出于减少意识形态障碍的考虑,他们在内部讲话和文献中,将市场经济与市场调节通用,但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多用市场调节概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采纳了陈云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上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市场取向改革,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对于邓小平突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的传统观点、并为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的南方讲话,陈云也表示赞同。邓小平和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理论观点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那种将邓小平和陈云的观点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市场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外资的大量引进 ,一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对我国民族产业、国内市场、经济结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构成了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外资的宏观调控 ,尤其是要通过市场管理手段 ,抑制那些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不利因素 ,从而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6.
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会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周期波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动强度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用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较大程度的干预和调控;战后西方国家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在计划经济国家中,经济体制转换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波动表现为高增长率、高波振幅和隐性失衡。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经济波动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波动幅度有所缩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的形成,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不管社会制度如何,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可能是各国宏观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经济波动的特征也将趋于相似。  相似文献   

7.
全毅  吴德进 《东南学术》2011,(1):124-138
二战后东亚经济体制经历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东亚经济奇迹某种程度上是东亚国家与地区经济制度创新的结果。本文考察了东亚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特点,形成颇具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与宏观导向型的国家干预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单纯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更有效率。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塑造了微观市场主体,也为工业化的重大进展提供了市场制度保障,从而使东亚经济快速成长并跻身新兴工业化行列。  相似文献   

8.
建立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杨正钷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为基础产权制度作为产权界定及其交易规则的社会化选择,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所不同。如果说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产权制度的话,那么,这种产权制度也只能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意识形态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组合、劳动力结构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新行业、新事物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在企业发展与人员配备方面出现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所难免。所以,下岗、再就业是市场经济进步的表现,而非弊病,关键是如何做好转岗分流、减人增效工作。这就需要从思想深处改变人们的择业观念,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开拓内外市场中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做到: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张红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国家金融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职能行使与自身发展的双重考验。多年来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运作观念和体制,正接受着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实践表明,在较高程度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商业...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功能与结构李明生我们党经历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历程,终于抛弃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这个历史性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依据。但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市场经济的体制功能及其结构,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相似文献   

12.
陆铭 《学术月刊》2022,(3):58-71+109
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伴随着从计划向市场、从传统向现代、从半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并在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深化改革。但也应看到,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体制和观念也制约了高质量的发展。以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目标为目标,中国必须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中国既需要在国内为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凝聚共识,又需要在国际交往中说明中国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不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时并没有深入地研究什么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留下了对市场经济的诸多误解,包括对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混同.站在21世纪的高度,从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可以明确指出:商品经济只有一个市场,即只有商品交换市场;而市场经济有两个市场,即商品交换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商品经济不存在生产要素市场,而市场经济存在生产要素市场.与传统的市场经济相区别,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还远远没有到位,并且没有抓住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4.
弘扬“大庆、铁人、北大荒精神”(以下简称“三大精神”),对于加快我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三大精神”形成于5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前半期。当时的经济体制、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在新形势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第一,经济体制不同。大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三大精神”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产权结构、经营主体、资源配置方式、产品分配方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第二,价值取向不…  相似文献   

15.
党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主要强调计划经济或以计划经济为主,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或市场调节相结合;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八大主要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过程,就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认识和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逐步实现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不能抛弃计划经济。如果抛弃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也建立不起来。要抛弃的只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本文就此谈点拙见。一、恢复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和调节职能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历史趋势,是共产党人的信念。因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能提供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这种优越性能否充分的发挥出来,还要看社会主义国家用何种经济管理体制和调节方式。这种体制和方式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至关重要。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反之就阻碍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和发展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特定历史时期,因而市场参与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要从制度创新上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本市场发展客观要求的运行规则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类型的经济体制,都是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即使在同一经济形态下,由于其发展阶段不同,与此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也有所不同。商品经济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其经济体制也相应地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到有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我国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必须尽快地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体制的转换。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有商品,就有商品交换;有交换,就有市场,因此,市场与商品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是,从商品经…  相似文献   

19.
经过 2 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发生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 ,市场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开始起基础性作用 ,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正在向公司制转轨。但是 ,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 ,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到处可见。随着近期我国将加入WTO ,建立开放的适应WTO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期和调整期只有 5年左右。因此 ,面向新世纪 ,我们需要继续加紧推进改革 ,扩大开放 ,并着重在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的突破 ,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继续提高国民经济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集体经济的发展史中,其曾先后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接,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对接,还是一个新的命题.集体经济作为微观经营主体,只有与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接,才能建构起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进而促进集体经济更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前,部分集体经济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成长起来,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模式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使其很快融入到市场经济之中,从而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分户经营的农村集体在市场经济引导下,也重新组织起来,以更好地实现与市场经济的对接.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对接,集体经济需要由身份集体向利益集体转型,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以更好地面对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农民权益受损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总的来说,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对接,无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集体经济完成自我转型与创新实现形式的主体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