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崇 《天府新论》2016,(3):15-21
政治权威建构直接影响权威主体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既有研究多立足单一主体视角,探讨权威主体控制、动员、嵌入权威客体以建构政治权威的过程,对于从政治回应角度建构政治权威尚缺乏深度分析和足够重视。在考察三种典型权威建构方式的基础上,将政治回应的中国实践划分为三种类型——诱致性回应、主导性回应和本体性回应,以政治回应建构政治权威,契合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现实诉求和整体趋势,有助于增强政治合法性,保持政治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由于受到经济体制转型、政治权威合法性转换及民众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等因素的影响,政治信任面临流失的困境。因此,如何修复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信任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三方面修复政治信任:一是基于归因理论的民众认知修复,二是基于社会平衡过程的关系修复,三是基于情景因素的制度修复。  相似文献   

3.
孙莹 《理论界》2005,(6):33-34
政治合法性在政治社会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合法性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政治统治或政治管理的效度甚至成败。政治合法性基础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仅从有效性入手从理论上分析其与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一些学者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人的解放理论诉求中破坏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建设。然而事实是马克思主义否定的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建构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统治的合法性。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是人民主权与受托的公共权力的关系,因此以公共权力保证人民统治权利的实现,以公共性为逻辑起点建构公共权力的法治与德治的治理体系,以为人民服务的信任检核和制度伦理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体系,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对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建构图式。  相似文献   

5.
章兴鸣 《江淮论坛》2003,(4):146-150
本文简要考察了清末民初君主统治权威合法性支持的丧失以及近代民主法制权威逐渐获得合法性的过程,并从中厘出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的民主与法制在中国移植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的政治生活中都存在着政治统治与被统治、政治权威与政治服从(或命令与服从)、政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相应的政治秩序.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既需要政治权力的塑造,更需要政治合法性的维持.因此,对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区别、功能进行研究即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政治秩序如何持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费税改革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这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稳定了农村基层政权。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费税改革的实行客观上影响了乡镇政府财政收入,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乡镇财政更是“雪上加霜”。这很容易导致基层政府普遍的抵触情绪。农村费税改革已经远远超出经济范畴,并对乡村秩序、政治关系和权威结构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乡镇政府生存合法性面临的“两种危机”合法性指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当人民对终极权威…  相似文献   

8.
朱彦明 《兰州学刊》2007,(12):37-39
在多元性和变化性的参照系中构筑政治合法性,必须超越传统上经验主义依靠大众对统治服从的经验,也不能局限于规范主义对永恒正义的抽象思辩.合法性是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统治秩序的有效性也依赖于自身事实上被承认.转型期的中国,如果要保持政治稳定,消除合法性的危机,就要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规范、意识形态、治理绩效和认同机制。法律规范既是建构合法性的对象和内容,又是评价合法性的标准和依据。意识形态能为合法性提供道义诠释和正当说明,将政治权力转换成权威和影响力,实现社会共同政治理想与价值信念的重建,但意识形态对合法性的支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意识形态"祛魅"的进程也在加速。治理绩效是统治集团获取民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手段,持久的治理绩效可以巩固和提升政治合法性,但治理绩效不能取代其他因素,更不能等同于政治合法性。认同机制是统治集团与民众之间进行政治沟通和政治对话的一种制度设计,政治合法性的切实巩固和有效提升,有赖于认同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演进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统治行政特性是行政权力支配一切.统治行政的政治哲学基础可以从其政治价值取向、政治合法性和政治功效角度加以理解.统治行政的政治价值取向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正义,王权、神权和君权神授则是统治行政合法性的根源,而统治行政的基本功效是克服普遍的混乱、维持基本的社会政治秩序和强调道德.统治行政存在许多值得反思与批判的缺陷:法治缺失、运行非理性、公民权利衰微等.探讨统治行政的政治哲学基础,对于旨在完善学科体系的公共行政学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