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代的“产茶额”和“买茶额”中所记载的数字 ,是我们了解宋代茶叶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材料。然而 ,“买茶额”和“产茶额”究竟代表什么含义 ?如果我们从字面来理解 ,显然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而以此为根据对宋代的茶叶经济作出的推断也就不准确。本文从对宋代榷茶制度及其运作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北宋时期的“买茶额”和南宋的“产茶额”的含义作出解释。认为 ,所谓“买茶额”是指国家的榷茶机构买纳产茶州县政府收购上来的部分好茶 ,以供大茶商长途贩运到北方地区进行销售的茶叶数额 ,而所谓“产茶额”是指产茶州县“批发”和“住卖”的茶叶数 ,也就是官府控制下茶叶在全国的销售总额。  相似文献   

2.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与缅甸、印度接壤,是西藏偏远边境县之一。植被丰富,地势险要。20世纪初叶,在高山密林之间曾居住着许多部落族群。据相关史料记载,程凤翔于1910年进军桑昂地区时,在桑南发现了一种数量巨大(多于滇茶和川茶)而价格低廉的茶叶:“倮茶”。夏瑚于1911年到当地考察时,又在深山密林中见到了茶树。关于“傈茶”的迷雾就此形成。在“倮茶迷雾”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倮茶”的实质是英国殖民主义扶持下,印度阿萨姆地区生产的专门供西藏察隅边境地区“保人”等部落族群消费的一种劣质茶叶,妄图以此打压中国内地茶叶,切断以茶叶建立起的当地部落族群与内地的有机联系,蚕食中国国土,以实现其殖民主义之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张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二十一日,休宁县官府发给屯溪茶厘局的“移文”,内容是关于英国商人来徽州经营茶叶的相关事宜,可谓是见证徽州茶叶外贸的一份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4.
论北宋入中茶法中的“加抬”“虚估”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北宋入中茶法中的“加抬”“虚估”及其后果孙洪升茶业是唐代农业、手工业领域的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入宋以来,茶叶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繁荣兴盛的局面。宋政府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形势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茶利,频繁变...  相似文献   

5.
始于17世纪中后期的中英茶叶贸易历经近两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到19世纪呈现出派繁荣景象。其中,在1868—18ffe年的18年中,输英华茶都在100万担左右。但同时,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衰败的危机。从70年代开始,中英茶叶贸易逐步走向衰败。1894年,出口到英国的华茶只有307505担,占中国对英出口商货总值的90%。面对着极其激烈的国际茶币竞争,当时一位英商曾指出:“锡兰茶每年产如此之多,而印度茶产数仍然不减,则华茶在英国市面不能不退”,陷入“无人过问”①的困境。华茶在世界茶市上独占鳌头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②。茶叶是中国重…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5日,中国茶叶博览馆馆长王建荣向媒体介绍瑞典“哥德堡号”沉船古茶样时说:茶样十几年来一直深藏中国茶叶博物馆库房内,从未公开露面。茶样是1987年从瑞典“哥德堡号”沉船中打捞起来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有幸保存了两份;一份是前副总理田纪云转赠的,一份是瑞典驻上海大使馆赠送的。1745年9月12日,瑞典“哥德堡号”在驶入瑞典哥德堡港口时沉没,当时载有370吨中国茶叶,数量最多的是安徽休宁地区的一种松萝茶。“据记载,这是安徽休宁的松萝茶,属绿茶类”。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8,(5):44-45
2005年中国安徽(国际)徽商大会上,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被评为“历史徽商”十大代表人物,其玄孙,现在的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一平在大会上领牌,代表新徽商做了精彩的演讲,并向世人宣告了“谢裕大”人一定种好茶、做好茶、卖好茶,誓将“谢裕大”做为中国茶的代表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8,(1):65-70
薄荷片推荐: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从古至今,杭州便是人们公认的茶都,尤其是西子湖畔的龙井茶更是茶中的极品。在深厚茶文化的积淀下,中国唯一的以“茶‘为专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浙江中国茶叶博物馆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宋代福建茶业生产述论勾利军宋人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①。福建早在唐代就是贡茶产地之一②,宋代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福建建州茶有“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之称③,被士大夫视为极难得的佳茗,代表了宋代茶叶生产的最高水平。因此,有关福建茶叶的栽...  相似文献   

10.
“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是晋代诗人张载写的咏茶名句。到唐宋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著名诗人写的传颂一时的咏茶诗篇就更多了。茶是我国的特产,饮茶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病作用。《神农本草》等书对茶叶的药用价值记载颇详。因此我国很早就有“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的谚语。苏东坡甚至说:“何  相似文献   

11.
有人对天竺茶楼黄总说,你这个茶楼题名天竺,除了给人以异国风情与徽文化美妙结合之外,“天竺”二字合起来是“笑”字。主人笑口常开。笑脸迎人,正应了中国生意人一句老话叫“和气生财”。  相似文献   

12.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2):I0003-I0003
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基地兼旅游度假村,取名极有诗意:雁南飞。这是一个茶园,总面积450公顷。雁南飞度假村按照“茶园风光、旅游胜地”的发展思路,通过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艺展示、咏茶诗词,茶园歌舞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和醇美的客家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武都——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巴蜀茶叶集中到成都,再运到武都卖给西北游牧部落。成都和武都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茶叶和丝绸是中国最主要的特产,历史悠久。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早在公元前六百多年,在《诗经》和《尔雅》中已有关于茶的记载。唐朝陆羽著《茶经》更明确地说:“茶者,南方之佳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西汉时,茶叶生产在接近云贵高原的四川已有了相当的发展,茶叶成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交换物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西北高原地势高寒,不宜稼穑,西北少数民族部落逐水草而居,游牧为生,布帛、食盐、茶叶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目遇72毒,得茶而解之。”茶叶,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干多年,是世界上种茶最早的国家,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一、程朱阙里 一代儒商 我的祖籍江西婺源(史上隶属徽州“六邑”)。我的叔公祖辈就迁居屯溪。历代经营外销茶叶,是屯溪茶叶世家。抗战前我的叔公继承祖业,在屯溪观音山开设怡新祥茶号,精制“屯绿”。以沪港茶栈转手外销。外销精茶的品种有“特珍”、“珍眉”、“特贡”、“贡熙”等,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优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8,(5):58-59
北京瑞丰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7月,位于著名的“中国特色商业街”、“京城茶叶第一街”马连道。“鸿志”为企业注册商标,主要经营安徽茶叶有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六安瓜片、屯绿、祁红、黄山贡菊、大生堂紫砂壶,兼营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全国各地名优茶叶、  相似文献   

17.
说到中国绿茶,不能不提及徽州松萝茶。徽州松萝在中国绿茶史上,至少有四个无与伦比的制高点。一是始创炒制技术,被誉为“炒青鼻祖”;二是具有独特药效,人称“绿色金子”;三是最早的外销茶,曾随哥德堡号演绎出中国茶叶的传奇;四是统领江南名茶,一度为南方绿茶的总称。  相似文献   

18.
辛人 《家庭科技》2006,(7):34-35
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云:茶为万病之药。《神农本草》亦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能祛病健身, 古人早已知晓。他们以茶叶为原料,制成各种茶菜,并视为珍品。早在春秋时期,就曾有过将茶叶制成菜肴来招待客人的记载,且被当时的上层人士所看重。唐宋以来,各种以茶为原料的茶点、茶菜更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9.
清中叶以来,徽州各县及其毗邻浙赣两省交界区域所产茶叶,大部在屯溪集散。茶季的屯溪街,茶号、茶庄、茶行林立,茶叶加工精制与运销贸易均盛极一时,“屯绿”名茶亦应运而生,饮誉海内外。至清末民初,为“屯绿”外销之鼎盛时期.屯溪也因茶业兴盛而赢得“茶城”之誉。  相似文献   

20.
在明治维新之初,日本茶业界技术基础薄弱,日本政府积极承担起技术引进的角色,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设置传习所、聘请中国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一套传习制度来推广学习到的红茶等制茶技术,改制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红茶、砖茶等,努力提高茶叶的出产品质,以达到与中国、印度等国家竞争的目的。此外,日本还积极“走出去”,派遣专业人员到中国、印度等调查,汲取外部技术并带回国内,为技术传习和知识扩散提供了丰富资源。日本所开创的这套劝业、传习和改制的技术传导机制,给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中国以深刻影响;日本吸收技术、广泛扩散、共享共谋并结合本土实际有所创造的技术变迁路径,至今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