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和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下农民工回流的基本现状、回流原因,以及农民工回流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回流农民工,进而探索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农业现代化知识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环境下农民工回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回流现象.本文依据2009年吉林省农民工返乡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微观计量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流动距离对农民工回流具有正向影响,务工时间、务工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回流具有负向影响,建筑业和制造业中的农民工回流概率较高;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回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农民工回流的概率增加了40.46%.  相似文献   

3.
回流农民工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回流农民工创业激励机理的探讨发现,只有激励约束相容才能真正实现创业.回流农民工自身素质低、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环境差以及创业政策缺失等内外因素共同制约了回流农民工创业的发生和发展.政策、金融支持、风险防范等激励机制是引导回流农民工创业的主要途径.为鼓励回流农民工创业和培育创业激励机制,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6):230-235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量的农民工从东部地区回流返乡,社会总体上认为这是一种被迫式的回流。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回流农民工对回流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农民工回流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有效建设方面与东西部地区相比,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研究显示:中部地区农民工回流经历了由初期的"推(被动)"到近几年"拉(主动)"的过程,这一趋势与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十分吻合。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中部地区政府要以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为抓手稳住回流农民工,要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条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外流浪潮,中西部地区也同时出现了大范围的劳动力区域回流现象.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往往归咎于身份认同、家庭照顾或经济危机等外部压力之下的被迫选择,忽视了其内生性因素.本研究基于全国7个城市2361名农民工的调查,试图揭示农民工区域回流与职业福利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回流农民工的职业福利虽然同比外流农民工仍然存在整体劣势,但是部分中西部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区域回流吸引力,新生代农民工业已成为区域回流的主体影响人群.研究认为,未来政策应当深化外流农民工的职业保障体系,提升中西部企业的职业保障能力,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在未来职业福利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若以年龄为标准.目前农民工群体可以粗略分为中老年农民工和青少年农民工两个亚群体.在市民化的进程中,两者表现出了明显的代际差异:中老年农民工倾向于兼业型就业与回流,呈现出"去城市化",进而"去市民化"的倾向,而青少年农民工则大多采取"完全离农型"的劳动力转移方式,非农就业和"市民化"特征突出.农民工的市民化应该是个代际实现的过程,农民工市民化的主体是青少年农民工.但是,由于现实的种种约束,当前的青少年农民工只能被称作"准市民",青少年农民工完全市民化的实现将是一个较长时期和多维度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行动式"路径呈突显趋向,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与理性行动;"回流式"路径呈扩散趋向,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对自身能力和生活境遇的评估,选择回流到中小城镇实现市民化;"非均衡式"路径呈强化趋向,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先赋差异、能力差异等主客观因素而选择不同的市民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行动式"路径呈突显趋向,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与理性行动;"回流式"路径呈扩散趋向,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对自身能力和生活境遇的评估,选择回流到中小城镇实现市民化;"非均衡式"路径呈强化趋向,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先赋差异、能力差异等主客观因素而选择不同的市民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泽莉  薛珂凝 《理论界》2020,(5):63-67,75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农民工的流动呈现出新的特征,返乡回流趋势日益明显。行为理论认为,农民工返乡回流是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是在追求一种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工的返乡回流实质是一种上向流动。而这种流动背后,也进一步反映了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能,因而本文认为农民工的返乡回流与乡村振兴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考察人口流动问题,就是坚持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来观察现实,是研究我国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人口学、经济学分别从人口迁移、劳动力配置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人口流动问题,却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农民工回流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户籍制度障碍、政府的政策效应、城镇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是农民工回流的外部社会原因,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性别、健康状况、技能和家庭事件等是农民工回流的个体原因,农民工回流即是这两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个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回流是农民工自主性的一种体现。虽然城乡户籍制度的二元区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的回流,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以及农民工对现实的考量才是回流产生的根本原因。主动回流与被动回流给农村社区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如何将这种农民工回流的能量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与智力,需要制度扶持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