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回溯《公羊传》里“三世异辞”的脉络,经由汉代董仲舒与何休等人的疏解,明确三世的要旨,从时间与义理两个层面重新把三世放回三统之中,以恢复三世说的本来面目。这一“恢复”有两重意义:一是澄清三世的含义,明了世与统的关联,拒绝以三世来独立描述《春秋》的历史时间;二是将三世重新放回三统之中,进化含义相应减轻,而三统中的承续意义便凸显。以三统观三世,旨在技术时代重新理解奉天法古之意,这对于重今天之“进步”而轻古今“承续”的现代思维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2.
《型世言》奇花重芳,改变了晚明话本由《三言》、《二拍》,色领风骚的既定格局,形成了“三言、二拍、一型”三峰耸峙的新局面。较之《三言》、《二拍》,《型世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更广阔,叙述方式和叙述技巧继承唐宋以来的白话文学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晰的“有意为小说”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杨德炳在中国历史上,秦、西晋、隋都是经过长期分裂才实现统一的朝代,但统一不久又都二世而亡了。本文仅就西晋二世而亡的主因、门阀在“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中的处境和动向略抒己见。关于西晋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秦王朝时,曾使“天下之士斐然乡风”,甚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秦始皇也踌躇满志,自称为始皇帝,准备“二世三世立于万世,传之无穷”。①然而,历史偏偏嘲笑了他,传之二世而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促的王朝之一。原因何在?古往今来的探索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暴政。最直接感受到的是当代人陈  相似文献   

5.
惠休以诗名世,文辞斐然,与鲍照一起引领了大明、泰始文学的俗化风尚,于后世文学、文士影响深远。经考,其于大明二年(458),因“自非戒行清苦”而被孝武帝“敕令”还俗;平生所结交之文士有鲍照、徐湛之、吴迈远、谢超宗等。  相似文献   

6.
论六朝诗坛的锤炼警句之风陶易刘勰《义心雕龙·明诗》云:“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钟嵘品评二谢,说谢灵运“名章迥句,处处间起”;谓谢眺“奇章秀句,往往警道”...  相似文献   

7.
告孟皆有知言方式以修身知世,告子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即以“义”制心,以“义”判言,不理他人心;孟子应对之,提出“知言”,即以心知言,知言求心,要求正人心。概言之,两人知言方式的差异焦距于二:(一)“义”“心”是否分离;(二)是否应拨正他人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秦、西晋、隋都是经过长期分裂才实现统一的朝代,但统一不久又都二世而亡了。本文仅就西晋二世而亡的主因、门阀在“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中的处境和动向略抒己见。关于西晋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门阀悖礼伤教,祖尚浮虚,清谈误国。东晋名臣卞壶在斥责贵游子弟多慕王澄、谢鲲放达时说:“悖礼伤  相似文献   

9.
秦灭六国、统一“诸夏”,华夏族因此而改称“秦人”。但由于秦朝二世而亡,“秦人”还未能成为华夏族的普遍称谓。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大一统时期,“汉人”便逐渐取代诸夏或华夏之称,成为民族共同体的一个固定和普遍称谓。秦汉时期的文化认同意识,还使得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先祖,这标志着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汉民族已初步形成,并铸就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巨大凝聚力。而“华夷之辨”则形成文化、生产方式和血缘三方面的判断标准,其民族意义和“群”的差别备受关注。在以夏变夷的总方针下,汉代胡汉一家的思想及实践亦具有巩固统一和推广汉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述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太子时期对中国和日本的访问始末,同时说明这次“东方之行”与他继位后俄国称霸远东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贝克特遇刺事件是亨利二世时期英国政教关系的一个缩影。其根源在于从诺曼征服到亨利二世统治时期,在王权日益得到强化的同时,教权也逐渐成长起来,王权、教会之间矛盾尖锐化,加上罗马教皇积极干预英国政治,政教关系由联合转为对抗。但由于英国王权与教会这种“二元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亨利二世与贝克特的政教冲突以教俗双方的相互妥协而告终,但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普世价值”被看成是一种超验的、自在而在的“价值自性”或“绝对理念”,其实普世价值根本上只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根源于人类现实生活所形成的一种普世性的价值共识。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其存在具有共识性、全球性、自发性、时代性和原则性等主要特点。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它为全球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提供共同的价值前提,也为每一时代的人类生活提供基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12,(1):40-41
LALA:世:“一年一度的圣诞狂欢,怎么可以打扮的普通呢?萌得—塌糊涂才是这一天的要务!红色圣诞帽虽然不错,不过真是太普通太out了,这次就来变身糜鹿大作战吧!LALA二世的法宝——麋鹿帽。来来,守彻彻也来戴一个吧。”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6):60-61
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哪里? 巴比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千米处,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并称四大古国。一般认为,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幼发拉底河东面,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千米,为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604年-前562年)所建。千年古都巴格达曾是阿拉伯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向来以文学艺术和雕塑绘画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论戴名世与司马迁俞樟华司马迁和戴名世都是颇有成就的文史学家,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评论,这在清代就已开始。江灏称戴名世“才匹龙门”[1]方正玉说戴名世“具盲左腐迁之识”[2]戴钧衡则盛誉戴名世之文,“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  相似文献   

16.
说“闾左”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陈涉、吴广以次当行。” 古人对“闾左”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居于里门之左; 2、平民;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兴起于21世纪初地质学界关于“人类世”这一地质年代新概念的广泛讨论,是国外(广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时代性检视并力求将其与跨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的讨论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即关于人类世时间起点定位及其批判意义的讨论、关于人类世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观如何“版本更新”的讨论、关于人类世的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的讨论。“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的出场与展布标志着人类世范畴及其知识产物的影响力跃升,同时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绿色议题介入上的理论活力,构成了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蒙一向以其独特的语言才华著称于世。但自从他起而捍卫王朔力倡“躲避崇高”以来,其文风却发生了变化。他的′95随笔的新的文体特征是:(一)“躲避鲜明”;(二)“力求圆通”。这并非偶然。而其根子,是在于王蒙因其“往昔记忆”所生的“内心恐惧”所导致的“直面俗世”倾向,在“躲避崇高”问题上连他自己也感到“理亏”、心虚”、“力乏”、“气弱”。故其′95随笔,恰似“坚硬的稀粥,给人以“江郎才尽”之感。  相似文献   

19.
现在社会上对于“普世价值”的争论颇多。价值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普世价值”的提法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历程、内容体系与精神实质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本身不仅不是“普世价值”,而且是从根本上反对“普世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