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双推双考(推荐报名和自荐提名、面试考评和组织考察)作为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其科学化和公信度问题备受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关注。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回应人们对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质疑,继续推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主要形式的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其中有些地方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定向竞争性选拔机制。所谓不定向竞争性选拔,就是集中多个空缺的领导岗位,不明确具体的选拔职  相似文献   

3.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已成为不少地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的  相似文献   

4.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已成为不少地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既是关系政治设置的重要举措,又是涉及社会公平的重要活动。习近平指出,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这既是对当前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破解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命题与测评一系列问题的指针。处理好活力创新与秩序规则之间的天然矛盾,把好干部选准用好,是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考评活动良性运行的重点所在。一、活力创新与秩序规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干部选拔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坚持干部选拔的价值取向,完善干部选拔的标准条件,扩大干部选拔的民主程度,健全干部选拔的制度规定诸方面改革完善干部选拔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7.
时下,竞争性选拔干部常见诸报端和各类媒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像29岁当选湖北宜城市市长的周森锋、25岁出任镇长的牟阳等更是引来如潮热议,已然将竞争性选拔干部推上了风口浪尖.显然,一个"赛场选马"的平台之所以如此吸引眼球,主要是公众对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满怀期待.由此,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公信力,进一步推动竞争性选拔工作健康有效开展,是当前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干部竞争性选拔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领导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实践,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的重要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从技术内涵上说,干部竞争性选拔属于公共人事选拔制度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干部竞争性选拔指的是以适当的能力和素质测试、测评和比选择优为关键环节,从公民中挑选符合职位资格要求的领导干部的公共人事选拔制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董杰 《办公室业务》2012,(12):38-39
公推公选领导干部,是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干部群众普遍认可的改革举措.近年来,监狱机关深入贯彻中央要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推公选、后备干部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来选人用人,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为监狱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要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毫无疑问,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已成为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从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原则以及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方针出发,理解和探讨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相关因素并将报告中的指导原则及方针内化为工作透明度、机制可信度、群众公认度三个主要相关因素,描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三方面因素出发,形成解决问题优化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公开选拔制度(简称公选制度)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即"根据领导职位的条件要求,面向社会通过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检测手段,筛选出领导干部人选的制度(萧鸣政,2011)"。公选制度为选拔优秀领导干部,实现干部队伍优化提供了可能。同以往的干部选拔方式相比,公选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扩大了人才选拔的来源和范围。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公开  相似文献   

12.
<正>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调,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理论界和组织人事部门对此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如何正确处理工作实绩与群众公认的关系,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研究,采取得力的措施进行彻底的解决,切实提高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3.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修订,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干部工作的规律认识,而且为今后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科学指南。准确理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廖奠坤 《领导科学》2012,(21):45-47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指在选人用人中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广义上竞争性选拔干部包括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公推竞岗五种方式,狭义上竞争性选拔干部指的是公开选拔干部,其内涵集中体现为竞争理念的民主性、竞争标准的科学性、竞争程序的规范性、竞争形式的适应性和竞争方法的多样性。近年来,各级各地对竞争性选拔干部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认识误区。如何有效规避竞争性选拔干部中的认识误区,提高选拔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干部选拔任用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如何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一直是各级党组织认真探讨的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  相似文献   

16.
实施和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党的干部制度改革和创新的重大突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树立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正确导向,促进了选人用人观念的转变;坚持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机制;实现了对干部更加全面的德才比较,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了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人失察,关系全局。建立和健全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责机制,真正使"问题官"淘汰出局,让好干部脱颖而出,是贯彻落实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整治一地用人不正之风、树立风清气正选人用人导向、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的治本之策。针对当前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责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和学习中的体会,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长江  卢山 《领导科学》2012,(36):44-45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竞争性选拔打破了长期以来干部选任理念和方式的单一化、封闭性倾向,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鲜明导向,实现了选人用人从笼统主观化决定向精细客观化运作的重大转型.当前,竞争性选拔的制度优势和实践成效已经得到认可,调查显示,竞争性选拔方式被干部群众评为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从宏观层面来看,竞争性选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选人用人制度逐步优化的理性尝试;从微观层面来看,这种理性尝试转化为客观成效必须借助于干部选任过程中的精细化操作.在推进竞争性选拔不断科学化的进程中,需要深入探索的关键问题,即在于如何在宏微之际的视角交替中实现竞争性选拔目标方向与方法路径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李煜 《经营管理者》2012,(11):88-89
"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给企业的选人用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程序、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选人用人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改领导干部晋升的传统模式,广泛采用的是"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竞争性选拔任用方式。竞职演说是竞争上岗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时下兴起的"一分钟竞职演说",因其简单高效而渐成"新宠"。最近,广东省某司法单位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因报名人员多,在基层民主测评前要求报名者做一分钟亮相演说,笔者现场聆听了几十名选手的"竞职宣言",真切地感到要在一分钟展示精彩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