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志远 《老友》2012,(9):15-16
有人说:“人都退休了,不中用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则认为:作为老同志,如果还能为社会做些事情,人生就更有价值。夕阳无限好,黄昏也灿烂!  相似文献   

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古诗流传已久。但对老年人来说,未免有点消沉与悲伤的感觉。如果改成:"夕阳无限好,生活更精彩。"便有了心态乐观和追求健康之意。完整的人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从童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再到老年。童年时期,虽然无忧无虑,但学习紧张,作业繁多。青年时期,既要升学深造,又要立业成家,正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人到中年,工作事业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3.
璀璨的晚霞     
黄其庄 《老友》2012,(1):1-1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登乐游原》,其中两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同代诗人刘禹锡认为这样令老年人伤感的诗句不可取,于是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中针对性地写道:"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朱自清在晚年时将李商隐的诗反其意进行改造:"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还将这两句诗写在纸上并压于书桌玻璃板下,既自勉又励人。  相似文献   

4.
吴云霞 《老友》2008,(10):38-38
许多人常常在想,自己老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两鬓斑白,坐在摇椅上晒太阳?如果精力允许的话,再出去走走,欣赏一下祖国的壮丽山河,不时地哼着《夕阳红》,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是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的许多咏老诗,思想深刻,境界高远,读来令人振奋不已,成为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人老了,有人喜欢高唱“日落西山红霞好”,有人却喜欢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对后者,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颇有微词:“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样一改,就变低调为高昂,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精神风貌。人老了,心未老,不服老,立志老有所为,是历代咏老诗的主题。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道出了许多老年人的心声,极受后人赞赏,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  相似文献   

6.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现代文豪朱自清先生这两句诗,正是张瑞芳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女士是北京人,中共党员,今年八十七岁高龄,但她的身板却十分硬朗,依然终年累月忙忙碌碌,奉献不止。皱纹里爬满了欢乐,脸盘上洋溢着喜气。她晚年生活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会见外宾,开会,聊天,干家务活,锻炼身体,收藏  相似文献   

7.
“最美小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是的,夕阳柔美、平和、安详、灿烂,携落日余晖,织满天羽锦,在自在中点染黄昏,在静谧中燃烧自己。她于默默中幻化出人生的壮丽,于悄悄中演绎出生活的凄美。一抹就是一首诗,一道就是一幅画。当夕阳绽放出她特有的瑰丽,会比朝霞更加璀璨,当落日喷薄出她最后的余晖,会比黎明更具诗意。因此,她倍受文人骚客青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是诠释了人生的缺憾吗?  相似文献   

8.
感悟年龄     
许金达 《老友》2012,(2):1-1
日前,我去拜访一位久违的朋友。年近知天命的他对岁月的蹉跎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他说,童年时的许多趣事仿佛发生在昨天,蓦然回首,岁月已把生命之树的年轮雕刻得密密匝匝。他还说:“人生在世80岁也不算太短,但即便能活到80岁,那么我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谈吐间,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总是萦绕在我俩的周围。  相似文献   

9.
“黄昏恋”与“黄昏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们爱把人全的晚年比喻为“夕阳”,把老年人的再婚称为“黄昏恋”。长期以来由于守旧观念作祟,大都不赞成失伴老人再婚,当事人也无冲破重重障碍的勇气。而今老人再婚者日益增多,司空见惯。但令人忧虑的是,不少再婚者总难逃出“两快”(结得快,离得也快)的婚姻悲剧。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我以为其关键在于再婚者忽视了“黄昏恋”的那个“恋”字,其结合多数只能叫做“黄昏联”。  相似文献   

10.
果弘 《新天地》2017,(5):32-33
一些人进入老年后,错误地认为自己成了社会的包袱和家庭累赘.尤其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年人,更是明显感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于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冬夏与春秋","宅"在家里,成了"孤家寡人".其实人老心不能老,人的衰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衰老,一种是心理衰老.生理衰老是人类所无法控制的,而心理衰老却是可以人为延缓的.心理不老的人,不管生理上如何衰老,他(她)依然葆有青春.  相似文献   

11.
晋玲  美琦 《山西老年》2009,(8):64-65
"我的老爸老妈,魅力老爸老妈;释放你的热情,我们一起来吧;美丽的夕阳,永远绽放光芒;美丽的黄昏,依然精彩无限……"6月20日晚,在熟悉的旋律声中,第二季"魅力老爸老妈"总决赛在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一颗独放异彩的明星。他只活了45岁,却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典丽精工,幽深婉曲,寄慨遥深,独树一帜。当人们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动人心魄的诗句时,谁不心灵震撼?毛泽东最  相似文献   

13.
珍惜夕阳     
人到老年,就是夕阳了。夕阳虽近黄昏,但仍光耀大地,余热尚在。这时,我们更要抓住夕阳尚有余热的珍贵时光,珍惜夕阳的分分秒秒,"不用扬鞭自奋蹄"。学未学过的东西,做未做过或未做完的事情夕阳的关就体现在这种不停的追  相似文献   

14.
读残阳     
夏夜,夕阳渐渐西落,好似要被黑暗所吞噬。我望着它,若有所思的样子,久久不曾离去……那是在几天前的傍晚,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霞光散在云朵上,格外的耀眼、美丽。小妹突然从房中跑出,也来看,我望着这看似普通又意味非凡的落日。“你还在失落吗?”小妹问我。也正是她的一句话,勾起了我的浮想联翩,要走出绝望的低谷。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是黄昏时,才能反映出残阳的那种内在精神,内在的美。黄昏的太阳似一个被抓住、要关进笼子的老狮,不停地挣扎,但不同的是老狮最终会被驯服,而残阳则会一直抗争到最后一瞬。…  相似文献   

15.
黄家学     
凤凰岛美丽的暮色让我寻到了心灵的平静,阳光洒在湖边的三棵树上,诗情画意。天空大面积的色彩,是人生之五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种感悟,让我们离本源愈来愈远的都市人,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寻求心灵的慰藉,发现自我的存在,我思故我在。每一个笔触,是我心灵的体验,用心画好每一张画,用此单纯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述求,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16.
熊子永 《老友》2012,(9):21-21
篆隶楷草尽挥毫, 耄耋花甲气势雄。 幸得夕阳霞彩照, 纵近黄昏意未穷。  相似文献   

17.
陈良灯 《老友》2011,(8):17-17
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我仰望着天边夕阳上的一抹云。手边的《老友》已读过近半,杯中的香茗正袅袅地飘着香……老伴在厨房“丁丁当当”地精心准备着晚餐,小孙子在客厅专心致志地看图画书。我不由想起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虽然一度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但却掩盖不了日益没落的事实。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敏锐地感到了这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现象的存在。诞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小说《歧路灯》虽然没能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弊端,但它在为挽救日益没落的封建社会寻找灵丹妙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歧路灯》是作者为扭转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命运而开出的一剂药方,但由于小说是一部封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江河日下的年代,因仕途多舛,命运偃蹇,于是他用忧郁和感伤的调子,喟叹世运的衰贫和身世的沉沦,把心灵的创伤、生活的磨难和痛苦的经历浓缩在一首首抒情诗中。透过这些诗作,可以窥见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晚唐帝国的影子。这就超出了一己之悲而赋予诗篇以一定的社会容量,使悲美具有了深沉而宽广的内涵。“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悲美具有多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无奈的感叹声中,多少人归隐田园、修身养性,多少人于孙绕膝、享受天伦,但在古都武陵,却有一个年逾六旬的健者,百折不挠,执著锺情地在黄昏岁月里开拓著他的黄金事业。他——一就是湖北洞庭药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陶元章。1985年,是刚刚步人而立之年的洞庭制药厂灰色的一年。产值、销售、利税都是可怕的负两位数把这家小厂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在人们困惑、迷茫的目光中,陶元章卸下盈利企业厂长的担子,在洞药走马上任了。两个月默默无闻的跟班生产使他拿准了企业严重滑坡的肺搏,随即一环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