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跨文体写作的出现 ,是后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本文从文学自身的特性、后现代的社会图景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创作主体的自觉性追求等方面 ,探讨和论证了跨文体写作的合理性及其在后新时期出现的必然性 ,展望了跨文体写作的总体发展趋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在世界文学格局中所处地位、文体倡导之利弊和文体界限的逾越尺度三方面审视跨文体写作——只有用顺其自然的写作状态促进文类和谐相处,从理论上厘清是非功过,在接近全球文化审美尺度中塑造自身文化个性,中国的跨文体写作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科塔萨尔短篇小说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的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中,作家运用"跨体写作"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主题迥异的生活指南。这些生活指南表面上是实用类文体,实际上却一方面通过融合指涉性语言与诗性语言冲击了指南文体的单义性,另一方面又以描述无功利对象的方式消解了指南文体的实用性,最终建构了一种极具异质性张力的实验性文本。同时,作家的这一创作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探索,其写作目的是希望通过陌生化的创作手法,重新唤回读者对于日常生活的感受,引发人们对于机械化现代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跨文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来已久的跨文体写作 ,在跨越数千年的文体学史上始终未能成为作家普遍的追求。然而 ,在世纪之交的文化语境中 ,跨文体写作犹如横空出世 ,于不期然间构成了文坛的一道独特风景 ,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学失语与孤寂的部分现实。可以这样说 ,作家艺术创新的强烈愿望 ,再加之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催生与推动 ,无疑是导致一批极具先锋意识的中青年作家勇于打破既定的文学和艺术体裁之间的疆域 ,超越传统文体规范 ,尝试让更多的艺术样式共同进入同一个文本的话语运作的主要原因。尽管跨文体写作目前的现状极为驳杂 ,理想的文本也尚未出现 ,但它不落窠臼、图新求变的艺术精神是值得首肯的  相似文献   

5.
伯吉斯《莫扎特与狼帮》中的跨文体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体写作是 2 0世纪兴起的一种独特手法 ,其特征是作品文体的不可归类性。以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 1 992年新作《莫扎特与狼帮》为例 ,通过对该作品中几种形式迥异的文体的解析来说明 ,在跨文体写作中 ,不同文体表现与各自相配的内容 ,从而达成完美体现作者复杂意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萧红跨文体写作打破传统小说学的限制,融合多种文体与非文学因素,注重场景的象征性铆接、风俗的审美性表现和氛围的艺术性营造。跨文体写作和小说文体的融合能力、接受主体的审美需求以及萧红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关。萧红跨文体写作开创了现代小说诗学的新路向,创造了小说的新形式,促进了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该文是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的总纲,梳理了跨媒介文体的演变与跨媒介文学写作理念的产生,指出了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价值与意义,提出了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的思路及总体构架,可让人们对跨媒介文学文体研究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并为跨媒介文学文体的写作实践者、写作理论研究者和写作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韩少功的赞赏和批评,往往归因于其小说写作蕴含的三大言说矛盾:一是在言说文体上,跨体写作的先锋性与现代读物的大众性相结合;二是在言说方法上,叙述节制的理性化与思辨冲动的激情化神奇共生;三是在言说立场上,非文学性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与文学知识分子的描述性此消彼长。这三大矛盾是韩少功小说的魅力源泉,也显示了韩少功及中国当代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吕新长篇小说《掩面》的"跨文体"叙事夺人眼球,这种小说与诗歌文体的杂糅是吕新采取的重要叙事策略。诗歌文体的抒情性、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性、音乐性与形式上的分行艺术,有利于小说更好地言说寻父少女对父母的思念、对未来的恐惧、对革命的质疑和对现实的不满等多重内容,也有利于实现作者探触历史真相、对革命进行理性沉思的叙事目的。同时,诗歌文体的嵌入还与作家身上散发的诗人气质息息相关。应该说,《掩面》的"跨文体"叙事是一次成功的文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各种相对定型的文体,在写作中长期被作为与特定"内容"相匹配的形式规范;而当下互联网上和纸媒文学领域出现的"实验文体写作",却正显示出打破固定规范的文体变革趋势;究其动因,是由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现代人更趋丰富多元的心理内容,需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体形式予以表达."实验文体写作"是时代发展导致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的艺术创作不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体现,还受到西方文艺的深刻影响.而其描写的复仇情节,则是西方文艺的思想元素和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小说写作手法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伊斯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分析,从而说明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在内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在乔伊斯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威廉.戈尔丁的道德寓言小说创作使他在现代派作家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笔者认为他的个性特色在于戏剧式反讽式象征。本文对由戏仿、象征、反讽三个层面构成其显著的个性特色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上,科学性历来都为史家们所看重,但是,建国之后文学书写的科学品格却一度失落;与科学性相比,文学史书写的人文性更是一直未引起史家们的足够重视,只有少数的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体现出文学史书写的诗性特质,而闻一多、林庚等人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 ,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 ,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 ,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 ,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 ,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以一种民间的参与精神捕捉到了文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应用写作中的智慧美集中体现了作者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克服种种种困难、解决种种问题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作者苦心出异、出新、出巧、出彩的能力,它使人们在应用文中发现了远比大千世界的有形存在更深刻更内在更绚丽更动人的美。应用写作中的智慧美使应用文产生了强烈持久的心理折服和精神魅力,纠正了人们对应用文的偏见、我们赏析应用写作的智慧美,为的是赏析和创造应用文更多姿多彩的美。  相似文献   

17.
应用性本科办学定位,对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之文学史教学,如何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是一个重要问题。从学术立场来看,文学史的权威性在多元化理论体系中不断被弱化和消解,文学史教学不断被文学教学所取代,读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从文学教学实践来看,写作成为文学教学最具有应用性的目的和任务,能够直接为社会输送应用性的人才。因此,把文学史教学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条可以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唐代尚史之风弥漫于文坛,造就了小说家特定的知识结构,从而赋予他们以突出的"史才";而许多唐代小说又多与当时的政治现实密切相联,为能自由地抒情言志、寄寓褒贬,于是源于历史叙事传统的"春秋笔法"便成为唐代小说家重要的叙事谋略."春秋笔法"的内涵为:作者不作论断,而是将自己的主观褒贬暗寓于客观冷静的叙事之中;叙事隐晦深曲,讲究匣剑帏灯、旁敲侧击.此二法在唐代小说中得到了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19.
英语写作策略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 ,写作的综合性最强 ,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写作基本知识 ,而且需要掌握各种有效的写作策略 ,创造性、合乎逻辑地表达思想。语法策略、母语策略、文学策略、语感策略、思维策略等五种写作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的美学要求应追求真、善、美的标准.所谓真,不仅仅是生活真实,也应在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下,追求本质真实甚至渗入艺术真实的某些写作元素,如想象力在新闻叙述中的应用.所谓善,即新闻写作不应是冷冰冰的客观叙述,而应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主观价值取向,充满人性的光辉.美,则表现为叙述语言、结构等书写形式中表现出的美学特征.真、善、美的统一是新闻写作的美学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