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鲁迅和嵇康:越文化的同源同质同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用.鲁迅对先哲的有意追摹,使其得以承续先贤又超越先贤,成为现代中国最卓著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革命的斗士. 相似文献
3.
4.
同源字与同源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源字研究发端于许慎的字原研究,宋元明清学者一脉相承,有继承也有发扬。受现代语言学影响,同源词研究兴起,但学者对同源字、同源词有所混淆。从文字学角度区分同源字与同源词,应从造字人手。分析同源字,首先要抓住字的形体来源,同源字必须要有个共同的造字之源,即字源。其次,还要注意字的意义联系,同源字的意义要与字源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6.
李玉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6)
清代小学研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对假借字的研究尤为突出。这一研究开始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王力先生曾予以很高评价,说:“这一学说标志着中国语言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摆脱了文字形体的束缚,把语音跟词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做实际上是纠正了前人把文字看成是直接表示概念的唯心主义观点。”(《龙虫并雕斋文集·训诂学上的一些问 相似文献
7.
8.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江苏社会科学》2005,(2):240-240
“同源异境三方言百年演变比较研究”,是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4BYY033。该课题是一项跨国语言(方言)研究,课题负责人刘俐李教授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课题研究对象为“三方言”:陕西关中方言,新疆焉耆方言,中亚东干语。东干语分布于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孜别克斯坦。东干语内部有两种方言(陕西支和甘肃支)。东干人的祖源系清末移居中亚的我国西北回民。课题涉及的东干语(陕西支)和焉耆方言是130年前关中回民移居现址所形成,二者是关中方言的裂变体,因此东干语(陕西支)、… 相似文献
9.
三苗氏是从北方移居到江西的最古老的族群,在连年与尧舜禹的争雄过程中,逐渐衰落下来,一部分与其他族群融合,一部分成为后来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史籍在对尧舜禹歌功颂德的同时,三苗氏被大肆贬斥.但在江西远古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三苗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3.
14.
在"百度"上搜索"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得117000篇。在"谷歌"上搜索"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得28900篇。并非只有从中央到地方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计生委")官员在报告中把"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挂在嘴边,并非只有农民的墙壁被乡镇或街道计生办刷上"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标语,从各级官员到平民百姓,从报刊、电视到互联网,从大众传媒到学术刊物,从"左派"学者到"右派"学者,都有大量的人在传播着"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观点,甚至有人把"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当作学术论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5.
1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