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统计和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三个梯度.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技术水平落后以及投入比例较小则严重制约了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2014—2020年我国14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了显著推动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内生性问题、缩尾处理及剔除直辖市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文体财政支出力度大的地区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是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丰富社会生活、满足人民健身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体育产业发展自身的规律和国内外体育产业实践看,发展体育产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发展浙江体育产业,既是建设浙江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体育产业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浙江体育产业调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方面为整个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其蕴涵的巨大商机已日益显现,有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在我省,体育产业方兴未艾,出现跳跃式的增长态势。为了比较准确地反映浙江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客观地把握浙江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从浙江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体育产业范围界定、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一、体育产业界定的国际通行法则及测算方法(一)体育产业的典型界定。对于体育产业,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  相似文献   

6.
体育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北美、西欧、日本,其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列.1999年美国体育产业的排位己从第三位向第二位急升.体育产业化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超过其它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九十年代,国际体育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体育运动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体育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各国政府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推动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采取的积极政策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并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体育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势头,被人称之为当今社会具有广阔前景的永远的朝阳产业.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预言,体育产业将成为世界ZI世纪四大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的战火横扫西方发达国家,危机带来的"阵痛"愈演愈烈.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集中影响爆发于2008年末,即使经历了2008年诸多事件的洗涤,我国体育产业还是呈现增长态势,可以说是全球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消费需求变化已经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消费升级推动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文章在分析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和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导向战略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体育卫星账户是以国民经济账户的中心框架为基础,对所有涉及体育的相关活动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它可用于扩充中心框架的分析功能,以便更加系统地厘清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文章首先依据《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界定的体育产业统计范围,基于投入产出表对所有涉及体育的相关活动进行剥离,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然后,构建价格换算系数以编制可比价体育产业投入产出表;最后,从产业层面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关键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建立了包括19个因素的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集,通过对156名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提炼了5个公因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了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假设模型并进行了量化检验;依据模型对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带旅游产业的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展开,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关系到区域经济、区域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如何构建和发展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就是要解决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义"理论都不能很好指导当前的江苏沿海发展.采用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形成的点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则是一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自主创新绩效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方法,计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及其内部36个城市的自主创新投入、自主创新产出和综合得分值,分析了区域整体和内部城市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整体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不高,核心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内部城市间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一、体育产业治理的概念与内容   体育产业治理是指体育利益或非利益团体及其行为方式的组合,通过它,相互依存的经济行为人(需求方、供应方、中间商、工人、体育协会以及国家机构)自愿地协调和层级制地控制其自身行为和相互行为.……  相似文献   

15.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动力源。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为避免产业同质竞争而引致的低效,在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上,需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运用投入产出测度方法,通过对现代服务业效率的比较,探讨适合于浐灞生态区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可行模式与经济发展可持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与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说明广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鉴此,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重心演变路径模型,对广西在东、中、西部这三大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水平和人口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的重心空间演变路径,进行测算和比较,探寻广西分别在三种区域划分视角下核心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广西在区位选择上应该划入中部地区,才是目前广西核心化的最佳选择.各项经济社会重要指标改进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齐头并进,才是广西跟上中部地区实现核心化目标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事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一方面,体现民族进取精神和身体素质的竞技体育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群众体育运动日益普及,满足人民发展需要的体育社会化服务事业应运而生。体育在为提升国家和民族形象,增强国民体质作出贡献的同时,对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正产生着新的作用。本文根据国家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结合四川省体育局和四川省企业调查队对四川体育产业的调查资料,就四川体育产业基本现状作出初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爱萍  王瑜 《统计研究》2002,19(12):37-38
 中国成功加入WTO,这表明中国将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一场以世界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是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部分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各产业协调配套、竞争优势显著的区域产业系统。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系统中的经济主体和骨骼,能否正确的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合理的确定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区域经济得到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9.
黄勤  陈瑶 《四川省情》2022,(9):47-48
<正>增长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引擎,一个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必然有一个或几个增长极,在这些增长极中,既有对区域经济发展全局起着关键支撑和龙头带动的“第一极”,它们规模大、能级高、经济实力强、辐射范围广,也有次级的“第二极”“第三极”,其规模和影响力虽然不及“第一极”,但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并未使淮海经济区迅速崛起,反而因战略边缘化、行政壁垒、要素外流、观念落后、交通闭塞、核心城市带动性弱等原因,致使这一区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南北两个经济隆起带之间,淮海经济区被挤压成一个经济发展断裂带。通过对淮海经济区现状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合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完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视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加快城市群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