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运用多种控制权强化机制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是终极控制权配置的重要特征,按照所使用的控制权强化机制计算和分解两权分离度是比较不同控制权强化机制的经济后果的重要依据。按照终极控制权配置的控制层次划分,文章在直接控制层次计算了超权股、投票权协议和单一控制等强化机制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在间接控制层次计算了金字塔结构和董事会席位超额控制等强化机制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种控制权强化机制运用下的终极控制权两权分离度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终极所有权结构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2004~2008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应用OLS方法经验检验终极所有权结构的四个特征变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终板控制人性质为国有控制的公司,相对于其他非国有企业而言,其权益资本成本较低;(2)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3)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4)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越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2~2006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1439个观察值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负债融资不会造成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的稀释,且扩大了其可控制的现金流,便利了它们的攫取行为,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提高资本结构杠杆水平。终极控制股东的超额控制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  相似文献   

4.
杨红  张栋 《统计与决策》2015,(2):179-181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终极产权异质性、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引入控股股东终极产权性质后,国有控股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有着更强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中央部委控制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比地方政府和一般国企控股公司更低。且股权制衡度增加引致所有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下降,股权制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有抑制作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其他大股东持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上市公司与西方公司在股权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西方国家公司股权比较分散,很少有股东能够利用所持有的股份控制公司,真正能够控制公司的是管理者,不是股东,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代理成本.此外,因为股东持有的股份较低,所以他们很少有积极性去监督股东的行为,大部分股东都期望"搭便车",最终导致管理者只受到低程度的监督,于是股东用要求公司无能为力付现金股利的方法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融资问题一直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点。在债务融资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方面,如对税盾作用、债务破产风险等问题的考察。近年来,西方学者发现,债务融资除了财务效应之外,还应当具有治理效应。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始于Jensen(1986),他认为债务利息支出的强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者的无效率行为,如无节制在职消费、非公允关联交易、过度投资等,从而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同时,负债的还本付息压力亦减少了公司内部人可自由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降低了管理者的投资能力。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治关系的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从政府与市场的制度环境、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行政级别和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三个方面考察了政府关系对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政府关系对企业债务融资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印证了我国改革的政府主导特色.由此文章推断优化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应在理顺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债务融资是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其不仅是一种融资工具,而且对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文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短期债务均具有治理效应,并能够形成可观测的经营绩效;但治理效应的大小受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债务对可观测经营绩效的作用程度大于短期债务.  相似文献   

9.
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政府作为终极控制股东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普通多元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其公司业绩表现越差;终极控制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业绩越差,也就是说终极控制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不利于公司业绩水平的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本文的研究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控股公司在业绩表现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企业价值,不同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Willamson(1988)认为,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就是控制和治理结构.我国民营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起步晚,企业治理普遍不完善,以资本结构作为完善民营企业治理机制的切入点来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力,与其他改革机制相比成本较低,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也较小,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全样本和分样本进行多元回归,探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及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不同程度地受到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三个指标的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降幅尤为显著。此外,数字金融的广泛覆盖累积的大量融资数据,使得授信程序得以简化,从而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不同地区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影响机制表现出了差异性,东部地区以及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由于股权融资活动较多,因此受益于数字金融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差异和绩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股东进行分类,在追寻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二分响应逻辑斯蒂线性概率模型(DRLLPM),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1、就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抉择而言,规模因素和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股票流通度与股权集中度有不稳定的显著影响;而行业因素仅在少数行业中有显著影响;抵押资产和成长性两因素则没有影响。2、就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而言,规模因素倾向于选择债务融资,盈利能力、股票流通度与股权集中度三因素则倾向于选择非债务融资。3、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行为可用融资工具选择理论的最优财务结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深市和沪市2006—2009年2 9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连锁董事关系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当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是政府,且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连锁董事关系的存在能促使其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而且对于异常审计费用为正的子样本,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国有性质、连锁董事关系对非标意见的签发概率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异常审计费用为负的子样本,国有控制公司更容易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研究表明,政府控制、连锁董事关系能增强审计师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1-2003年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负债比例与公司治理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债务融资治理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负债的结构不合理和银行缺乏监控企业的动力,应当采取深化国有银行的公司化改造,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等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蔡强 《统计与决策》2016,(17):186-188
中小型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基于技术创新投资的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问题,关系到企业投资新技术的成本、可持续性以及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构建中小型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基于技术创新投资的期望效用函数,得到期望效用最大化下,可再生能源中小型电力企业的新技术研发、债务期限结构以及额外融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其债务期限结构与额外融资成本之间的均衡关系,求解得到可再生能源中小型电力企业基于技术创新投资的最优债务期限结构选择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控股股东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公司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股利支付水平显著正相关,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股利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股利分配政策为控股股东所操控,成为其获取私有收益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偏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持股比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才会选择"隧道效应"行为;上市公司利润水平越高,"隧道效应"行为越严重,公司治理越好,"隧道效应"行为越轻;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隧道效应"行为的偏好程度降低;此外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会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降低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文献比较丰富,但缺乏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鉴此,以沪深市场2007—2008年度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回归模型考察股权结构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显示: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控制链层级对关联交易规模产生显著正影响;制度环境的改善能抑制终极控制人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所引发的侵占动机;终极控制人为自然人时,对公司的侵害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2):114-121
现有文献较少从制度环境的角度探究公司股权控制的成因。为此,结合中国省际层面腐败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工具变量方法,研究了地区腐败对股权控制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虽然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不因腐败程度的地区差异而显著变化,但其所有权随腐败加剧而显著降低,进而导致两权分离程度随腐败加剧而显著增加;终极控制人的股权控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对所处制度环境的一种理性选择。结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为反腐败政策的实施和深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