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子成  邓江年 《统计研究》2016,33(10):75-82
农民自筹资金或通过“集体劳动”的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一直充当重要角色,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外出给这一模式带来了一定冲击。基于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在引入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文章检验了劳动力外出对村级自筹公共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外出对村级自筹公共投资产生显著负效应,采用面板估计、公共投资项目数和分类公共投资规模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而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和鼓励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可能是未来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疆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四元Probit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GHK模拟估计法对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供需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识别,估计出影响因素对两类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效应,发现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估计结果稳健。研究发现:(1)对农村正规金融需求而言,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等的影响为负,户主是否汉族、是否拥有技能等的影响为正;(2)对农村正规金融供给而言,居住地距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距离的影响为负,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纯收入等的影响为正;(3)对农村非正规金融需求而言,家中劳动力人数和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为负,户主是否汉族、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等的影响为正;(4)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供给而言,是否处于南疆的影响为负,家庭纯收入、家庭获取礼金和获赠所得总额等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动能。在此背景下,探究金融科技对家庭基金投资的影响,对于提高家庭金融福利和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作为准自然实验,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家庭基金投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增加了家庭基金投资的广度、深度和投资金额;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户主教育水平较高、位于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的家庭,基金投资的概率更大;金融科技发展导致家庭资产配置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现金和银行存款显著减少,但是银行理财投资所受影响较小。机制分析显示,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加社会互动,促进家庭的基金投资。因此,要认识到金融科技并非万能良药,也存在局限性。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也应重视完善配套措施。应充分发挥基金公司和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作用,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提高资本市场包容水平。  相似文献   

4.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传统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然而由于政府财政投资的不足和金融支持的低效性,致使现有的各种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要,如何化解此融资困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创新性金融支持模式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公共品供给特征及公共文化产品投资决策所蕴含的期权价值,阐述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景下的政府与公共文化产品项目建设者间的决策行为,并试图得出两种情境下的各自最优投资临界值.研究显示,公共文化产品项目建设者有高估公共文化产品投资期权价值的倾向,这将可能导致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项目立项投资不足,进而降低公共文化产品投资决策临界点.即使如此,相比于信息完全对称情景,该临界点仍有所偏高.所以,信息不对称条件的公共文化产品决策将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品供给效率损失.为此,应促成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上要形成政府与营利组织对公共文化产品的联合供给,以抵消不确定条件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效率耗散.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金融规模的增长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剩余方面均具有正向影响.实证分析发现,金融系统中存贷款比率上升对城镇化具有负向的影响,表明我国存贷款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会对城镇化推进不利,应加强存贷款比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小康建设".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以及供给不足的原因,提出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固定效应、门限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了财政体制纵向失衡与地区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财政体制纵向失衡程度加深将抑制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检验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财政体制纵向失衡会通过挤出财政科技支出、分散注意力以及削减公共物品供给对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经济激励、财政审计和预算透明能够影响财政体制纵向失衡与创新能力的相关关系。随着失衡程度的递增,财政体制纵向失衡对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先降低后提升。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估计了中国省际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当期影响效应,并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人均基本建设支出和人均文教科卫支出的增长提高了当地经济增长率。但是,基本建设支出的间接效应不显著为正,远远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而文教科卫支出的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其直接效应。从长期来看,空间外溢性的存在,使文教科卫支出对整体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更大,远远高于基本建设支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同时并存的状况,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由于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民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过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滞后;另一方面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农民负担,因此在有限的资金筹集范围内,如何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供给效果是政府在财政支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1949~2008年之间全国农业总产出及全国财政支农总支出的数据和财政支农总支出的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研究财政支农的主要组成部分各自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再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解方差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农业总产值与财政支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各项支出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效率不同.相对支农支出、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对农业总产值影响显著,对其波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公共产品式"扶贫为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减贫效应的结构性特征,试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不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减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对农村减贫效果最佳,其次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分区域来看,不同类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减贫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减贫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农村减贫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选取江西省21个县45个村作为样本,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ODM(Ordered Dependent Model)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自身状况,比较突出的是年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其他如性别、家庭人数、劳动力数量等相对不明显;二是农民对各项公共产品如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生活垃圾处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的满意度;三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制度性因素,包括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农民参与决策程度、农民对筹资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的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由投资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和传导效果。文章首先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财政支出、外汇储备、金融机构贷款、股票筹资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方法分析了进一步揭示了货币政策对于不同资金来源渠道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性质和力度。  相似文献   

15.
区域财政行政支出的测算与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体制转轨进程的不同步性,中国不同地区的财政行政支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过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转轨进程对财政行政支出的边际效应系数,可以对各地区财政行政支出的离差进行因素分解,将其形成机制划分为四种类型,从中可以分析出它们不同的政策含义。由此对现行公共管理方式进行反思,提出公共管理二次创新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继兵 《统计与决策》2007,(17):107-108
农村公共投资是有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渠道,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研究和讨论"三农"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公共投资的效率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从国内现有文献看,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为解决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带来了契机。本文在剖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了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匮乏已经成为农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公共产品匮乏问题进一步凸显;有效的供给农村公共产品,需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制度创新,构建新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时间序列角度(1978~2008)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整体情况和结构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较为有益的结论,并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结构角度考察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根据分析,得出三点推论:①我国的农村公共支出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定.推论②我国广大农村在科技基础上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在现阶段,农业科技费用占的比例比中西部农村要高,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支农支出比例较低.推论③农村发展性投资(支农支出、农业科技投资)在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长期来看,边际效用降低,如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将会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利率与股市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宏 《统计研究》2004,21(2):46-4
一、研究背景 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该日起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各项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由2.07%下调为1.89%.中国人民银行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54个百分点.这是自1996年开始连续7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第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