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渠道营销背景下,零售商提供的服务同产品本身的特性一样影响着顾客需求。由于双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之间存在服务搭便车效应,文章考虑服务成本和渠道价格竞争关系,研究不同实体和网络渠道关系下双向搭便车行为对产品售价和服务努力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零售商最优服务努力水平的决策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中,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间的定价策略与协调问题.首先比较分析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策略;探讨了分销效率对各均衡解的影响;提出了四种收益共享契约设计.通过算例验证了第四种契约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双重分销渠道的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子直销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的价格竞争,本文把零售渠道的服务附加值投入考虑到供应链之中;通过对比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决策下,供应链的利润、电子直销渠道定价、零售渠道的定价与服务附加值投入等差异,阐述了在Stackelberg主从对策的分散式供应链中,拥有电子直销渠道的制造商通过合理调整批发价格就能解决渠道冲突、实现两种渠道并存,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在线上线下统一定价并且进行服务合作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分别分析了仅零售商具有公平关切、仅制造商具有公平关切和双方都具有公平关切的三种情况下公平关切对双渠道供应链决策及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关切会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和效用水平;收益分享率随着公平关切度的提高而提高;当仅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关切时,由其提供的服务水平并不会受到自身公平关切的影响,而是保持与绝对公平时的水平相同;相比较于其他两种情形,当仅考虑制造商的公平关切时,制造商的公平关切度增加过程是一个供应链成员效用的帕累托改善过程.  相似文献   

6.
再制造有利于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其重要性已引起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分制造商和零售商Nash均衡博弈、制造商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Stackelberg博弈三种情况,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向归纳法,考察具直接销售渠道和间接销售渠道、直接回收渠道和间接回收渠道的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回收和利润等问题,并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了零售商主导型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比较了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与不合作的收益,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双方进行合作,才能使得绿色供应链上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进而建议零售商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链上企业知识的流动,使得知识溢出的效应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文献对供应链混合销售渠道、混合回收渠道交叉领域的协调机制研究的不足,运用契约理论和博弈论,研究了网上直销和线下销售并存,经销商和第三方回收商共同回收的双渠道销售与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表明:与集中决策相比,在分散决策下销售商零售价格增加,第三方回收企业回收价降低,供应链系统总利润降低,因此分散决策不能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当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补偿契约—成本分摊契约可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以家电企业为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验证了补偿契约—成本分摊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供应链结构下,信息不对称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不同,供应链成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下的收益判断是否合作.文章针对由单个生产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利用非合作博弈的方法研究了在渠道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并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生产商和零售商期望收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成本信息共享是双渠道供应链的均衡选择.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订货策略以及渠道选择问题。当制造商生产能力充足时,供应链成员根据最优订货量订货;当制造商生产能力受限时,供应链被分为合作与非合作两种模式展开讨论。利用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理论模型结合数值算例进行了分析,表明,制造商生产能力充足时供应链成员获利水平最高;制造商生产能力不足时,零售商应选择非合作模式供应链,制造商应选择合作模式供应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许多零售商在闭环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产品零售价格与废旧品回收价格等拥有理性决策权。诸如电脑等产品其市场销售与废旧品回收通常分阶段进行,因此主导零售商应当依托预测技术对产品零售价格与废旧品回收价格等进行系统动态决策,以使多阶段累积期望收益最大。文章构建了需求不确定条件下,闭环供应链中主导零售商的两阶段系统动态决策模型,并利用数值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碳交易和碳排放纳入碳管理范畴中,以Lagrange对偶理论和变分不等式理论为基本研究工具,建立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在传统实体店交易渠道和网上电子商务渠道的双渠道环境下,考虑原材料转化率、政府规定的再制造率和缺陷产品再制造率等因素,提出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需求市场和回收中心组成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分别对系统中各成员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得到各层级和整个供应链网络实现均衡的条件,并建立相应的不等式模型,在证明其解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具有存在性和唯一性的基础上,说明求解变分不等式的修正投影算法.  相似文献   

13.
李芳  马鑫  洪佳 《统计与决策》2020,(9):176-180
文章设计了政府、制造者、零售者、第三方回收者和消费者的三阶段博弈决策模型,以政府奖惩政策对混合渠道各利益主体的定价策略和效用影响,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节点成员决策进行解析,构建收益费用共享契约机制实现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最优规制水平下制造者对零售者和第三方回收者的收益费用共享契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再制造产品的竞争优势,平衡消费者的不确定需求。协调后的闭环供应链的系统利润达到集中决策标准,节点成员的效益均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2010—2015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东主体多样性、股东深入性和股权混合度三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国企混合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并基于国企分类改革的现实背景,将总样本分为商业竞争类和特殊功能类,进一步分析和巩固原有结论。研究发现:股东主体多样性和股权混合度具有促进企业经济绩效、削弱社会责任的作用;四类股东对于双重任务的作用取决于其主体身份,同时这种作用会很明显地受到股权混合度的交互干预影响;混合股权结构对双重任务的作用在商业竞争类企业中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购拍卖下混合回收渠道的闭环供应链奖惩契约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下,应用采购拍卖和奖惩契约研究零售商和第三方混合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针对市场中存在m个制造商、1个零售商和1个第三方回收商的情形,分析目录拍卖-双重奖惩契约机制协调供应链的影响,证明当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目录拍卖-双重奖惩契约机制能够协调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两种不同介入程度(高介入与低介入)与两种零售商类型(网络零售商与实体零售商),利用独立样本t检定,以两两相比对的方式分析了价格离散程度的差异。t检定的结果显示,消费者高介入产品价格离散程度小的假设不成立。网络零售商价格离散程度大于实体零售商的假设成立。消费者高介入产品,其在网络零售商呈现的价格离散较实体零售商小的假设不成立。消费者低介入产品,其在网络零售商呈现的价格离散较实体零售商大的假设成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3年第三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两种渠道对经济的影响力.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两种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均有影响作用,信贷渠道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反,而货币渠道长短期对经济增长作用一致,并且分别与经济增长呈现单项因果关系.这说明信贷渠道对经济增长短期促进,长期不利.货币渠道虽然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是当前还没有起到带动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盈利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公司对融资工具的选择.文章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上市后融资结构变化趋势以及盈利能力对融资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知识共享对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企业间知识共享这一因素引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博弈过程,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研究三级供应链中零售商分别与分销商、制造商进行知识共享时知识共享量与企业信用风险水平和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强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数值分析.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上的知识共享有助于降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知识共享的企业间信用风险传染强度随着知识共享量的增加而增大;企业进行知识共享比不进行知识共享时受到其它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业结构特征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中国57家商业银行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就中国银行业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着重考察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资本规模和流动性等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这三个结构特征指标中,资本充足率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有着显著且最强烈的影响,其次为规模特征,最后是流动性。同时发现在资本管制下的外资银行并没有表现出与中资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