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黎光明是顾颉刚在中山大学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也是民国时期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学人。顾颉刚与黎光明的师生情谊与学术传承,虽辗转粤、京、赣、川多地而未曾稍衰,体现在引入学术研究之门、奠定学术成长之基、"拉回学术研究之轨"等方面。文章根据《顾颉刚日记》《顾颉刚书信集》及相关史料,略述顾颉刚与黎光明的师生交谊,再现一代文史大家如何对待和培养学术传人的生动过程,展示传奇回族学人黎光明的人生轨迹与学术历程。 相似文献
2.
经白寿彝介绍,王静斋与顾颉刚结识,他不仅在《禹贡半月刊》上发表《五十年求学自述》,而且应顾颉刚邀请,在燕京大学演讲。在顾颉刚的引荐下,他主动接近政要,在国内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华民族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凝聚人心和力量。同时,他希望前往中东宣传我国的抗日战争真相,希望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但终未成行。 相似文献
3.
4.
顾颉刚与李安宅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学人,在各自学科领域成就卓著,且都关注边疆问题。两人交谊因国学研究而结缘,因边疆研究而深化。两人均长期在燕京大学任职,均因抗日言行不宜久居北京,且先后到西北考察。两入在西南期间,都参与了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中国边疆学会、中国边政学会的工作。二人在思想和学术上和而不同,都钟情学术但关心现实,精研高深学问也注重社科普及,学有专攻但兴趣广泛,重视文献也注重实地研究。在边疆研究方面,顾颉刚重点关注边疆史地和民族整合问题,而李安宅侧重边疆社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近代中国,“中国民族是否确为衰老,抑尚在少壮”堪称是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受时代的影响,忧心民族前途的顾颉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建立了“中华民族尚在少壮”的民族理论。从学术渊源的角度来讲,顾颉刚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民族理论,受到了梁启超、杨度、李大钊、孙伏园等相关论述的影响。但是,这一理论并非前人论述的简单延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而且具有指导现实的品格。可以说,顾颉刚“中华民族尚在少壮”理论的建立,不仅增进了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还完善了关于中华民族现状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创阶段,人类学的发展远赶不上民俗学。性人类学研究的推动者首先是一些知名的民俗学家,而不是人类学家。总的说来,中国早期的性人类学研究深深地打上了民俗学的烙印。先驱者们的性人类学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却给刚刚引入中国的人类学的本土化发展留下了宝贵的一页。当时的性人类学研究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很深,甚至还有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发言指出:林耀华先生是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的重要开拓者,林耀华先生本人既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界泰斗,也同时是一位值得称道的教育家和学术播种人。林耀华先生的一生,在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借鉴国外思想进行中国本土的文化观察与解说,以及重视经世致用的现代应用人 相似文献
10.
一、六盘山天高云淡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使宁夏南部山区的六盘山名闻遐迩,不但中国知名,世界也知名。毛泽东这位伟人,横空出世,遵义会议之后,率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铁流奔驰,过雪山,越草地,斩关夺隘,以少胜多,战胜并且摆脱了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并于1935年10月5日进入宁夏的六盘山麓,翻越六盘山前,毛泽东先后在单家集、张易堡宿营,各住了一天。毛泽东同张闻天等专门到单家集清真寺,看望了这里的阿洪和回民群众。当夜红军都露宿在街边,不住群众房屋,不干扰群众生活,尊重回民风俗习惯,严守红军纪律,深得回民群众的拥护爱戴。7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自中国民俗学复兴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民俗学学术危机依然存在.为帮助中国民俗学走出困境,我们应当加强田野作业,力求把民俗学建设成"经世济民"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西部一所民族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与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为例,结合西部地区大开发阐述了目前民俗学/民间文学在我国某些高校中文系的教学现状与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时间"的民俗与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生动的实例和田野调查材料, 论述了从时间民俗的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的结构、认识中国文化的特征以及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当代的中国民俗文化学有许多特点和不可取代的学科优势 ,但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许多人都处于知之不清、似知非知或只知其昔而不知其今的状态 ,其他社会各界更是如此 ,再加上追求“大、洋、玄、奇”的社会心态 ,使这一学科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因而提出要从学界自身开始从实求知 ,对中国民俗文化学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民俗变异与民俗学者的立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今中国的经济变革正在引起包括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上的民俗的复杂变化。作者认为民俗学者应当站在学术、社会和人文的立场上来对待、研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西方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史的脉络中梳理并探讨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学在不同的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对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影响,说明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状况.民俗学是不断运动的动态发展过程,理应结合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不断产生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梳理钟敬文先生著述中有关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观点入手 ,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 ,概述了钟先生在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