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2.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3.
圆西藏梦,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期待。今年8月,为去西藏已慢跑两年的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准备了一些进藏必需品,便准备择日出发了。由于爱人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每次出去,孩子都只能让父亲带着。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至今已8年。其间,许多人劝他再找个老伴。只是,每当看到我和妹妹一脸不快的样子,这件事他就再没提起。我和爱人曾多次让他搬来同住,他说已习惯了老房子里的一切,不搬了。母亲在我怀孕3个月时因  相似文献   

4.
父亲是去年10月去世的,医生说送他终老的病是脑溢血,但我总觉得我们兄妹6个才是父亲的催命鬼。如果他不是养育6个孩子,他就不会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那铁塔一般壮实的身体就不会倒下。父亲是个苦命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3岁时就死了母亲,成了没娘的孩子。家境的贫寒,严重影响了他的婚姻,我的母亲双目失明,其家世比父亲更糟。当年,母亲嫁给我父亲的目的就是找一碗饭吃。父亲用勤劳与坚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完整的衣服,饥饿与寒冷是他常年征战的两大敌人。为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相似文献   

5.
为了父亲,我献身给母亲的情人我出生于1970年,是父母的独生女。记忆中的父亲宽厚仁慈,他在武汉的一所大学任教。在他休息的日子里,总要抽出一个又一个下午陪我在楼前的草坪上玩蚂蚁。每天从学校归来,父亲都是揽下全部的家务,而母亲则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报纸。母亲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工人。在我14岁以前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从未红过脸,我对双亲十分孝敬。我们的小家庭是那么的平静、温馨而又幸福。1984年6月,父亲由于车祸卧床不起。最初,母亲为父亲的不幸遭遇落了不少泪,精心地在父亲的床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年后,当医生宣布父亲  相似文献   

6.
马朝兰 《老年世界》2011,(15):30-30
终于决定去北方念书了。为了能去那个冬天有雪的世界,我和母亲坐在昏暗的书房里争执了很长时间。家庭会议,父亲给我投下了决定性的一票。当母亲板起脸来,他无奈地笑笑,“算了,孩子大了,别老替他做决定,他也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心     
一天清晨,一个婴儿在美国纽约市一家医院里呱呱坠地了。“我可以看看我的孩子吗?”孩子的母亲幸福地向医生请求道。随即医生就把裹着婴儿的小被包递进了她的怀里,移开包被,看见了婴儿的小脸,她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医生不忍心再看,迅速转过脸去。原来这个婴儿生来没有耳朵。终于有一天,孩子明白了自己实际上是残疾人,因为没有耳朵,他感到自卑,再也不愿去学校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不敢走出家门。父母为此感到十分苦恼。爸爸去请教一位熟识的医生:难道孩子的缺陷真的一点补救的办法都没有吗?”“如果能得到一双耳朵的话,我相信我可以…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16岁的母亲被一顶换亲的花轿,抬到了豫东平原上这个小小的黄河滩村。我的父亲是个粗鲁无知的人,如花似玉的母亲在他的醉骂殴打中凋落了青春。父亲的一位渔夫朋友看不惯我的父亲,他常常呵护我的母亲,训斥我的父亲:有本事多打几网鱼,种好滩里的庄稼,喝酒打老婆算啥汉子……这个渔夫14岁死了爹娘,没亲没故,多  相似文献   

9.
陪母亲逛街     
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一个人过。虽然小弟与她在一个城市里,但小弟也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关键是小弟得了一种很难治愈的病——股骨头坏死。电视里经常播这种病的恐怖镜头广告,一看到那些大腿扭曲的病痛者,我就会想到小弟。小弟其实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别说照顾母亲了。  相似文献   

10.
父女情深     
那年父亲节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我和弟弟们多数时间在医院照顾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八年的父亲只能由保姆照顾,一次,我走进家里,感觉气氛冷清了许多,我的心情也异常沉重和焦灼。父亲已经失去了语言功能,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从父亲的举止和神态中,我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对母亲的依恋。母亲不在家,父亲总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个屋看看,那个屋瞧瞧,我知道,那是在寻找与他相依相守多年的老伴儿。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觉得母亲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不仅事事都要依靠父亲,让他拼命地为这个家挣钱,还要满足她无休无止的愿望。就连挠痒这样的小事,她也咋咋呼呼地跑来找父亲,一屁股坐在父亲的腿上,指挥着他的手上下左右地抓挠,丝毫不注意一个母亲应有的端庄优雅的形象。所以我常常不怎么在意她  相似文献   

12.
劝母亲再婚     
李春香 《老年人》2013,(12):32-32
母亲命途多舛。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她的两次再婚都是因为丈夫亡故,第一次我坚决反对,第二次我则全力支持。母亲是12岁时以童养媳身份嫁到我父亲家来的,和我父亲共生育了4个孩子——姐姐,哥哥,我和妹妹。我5岁时,先是哥哥夭折,不久父亲又因病去世,母亲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心灵受到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父亲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母亲要养老抚小,放牛、养猪、织布,哪样重活脏活她都干过。在我父亲病故3年后.母亲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决意嫁给他。  相似文献   

13.
乔鲸 《当代老年》2010,(7):37-38
1966年,父亲被下放到张家口进行改造,母亲日夜牵挂,犯上了哮喘病。我当时只有10岁,虽然还很小,但作为家里的老大,我想都没想,开始正式承担父亲的职责。可这场文化大革命却声势浩大起来,很多人不堪凌辱自杀。我也和母亲一样,担心父亲会想不开,下午放学回家,我就着昏黄的灯光,参阅着毛主席语录和最新的政策,一笔一划地给父亲写信,鼓励他坚持下去。好在父亲还算乐观,  相似文献   

14.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家庭主男"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这项研究共进行了12年。研究人员对从婴儿到十几岁之间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排除处在不同的阶层这个因索,他们发现,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力高于平均水平。专家们认为,那些宁愿在家里照看孩子的父亲要比一般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而一位母亲下班口家后总是对孩子的生活更感兴趣。罗伯特是一位电脑分析员,自第一个孩子罗萨丽出生后,他就辞职在家。如今,罗萨丽已经12岁了,第二个女儿爱玛也10岁了。罗伯特的妻子…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的外婆,并不是我母亲的母亲;外公,也不是我母亲的父亲。1967年酷暑,母亲背着4个月大的婴儿下村,从事路线教育。她晚上去生产队开会,宣传党的政策;白天挽着裤脚,背着婴儿与群众一起下田劳动。8月的骄阳,如芒刺背,人们热得大口喘息,母亲背上的婴儿更是焦躁不安。  相似文献   

16.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17.
正我对躺在医院里的你说:"屠叔,我妈病了。"你的诚实烫伤了我的虚伪父亲去世三年后,你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你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  相似文献   

18.
医生告诉他:如果你配合治疗,或许还能活两年,否则性命难保!然而,他还是放弃了住院治疗,他要在最后的日子里为一双儿女打工挣学费。他叫朱和良,家住湖南双峰县朝阳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朱和良一生坎坷,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是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38岁那年,亲戚出面撮合,他与表妹李月秀结婚成了家。李月秀也是一个苦命人,8岁时死了母亲,两个弟弟后来也先后死去,留下她和父亲及姐姐相依为命。也许同是苦命人,他们格外珍惜夫妻缘份。当3个孩子相继出生后,他们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养家糊口,生活艰难,朱…  相似文献   

19.
父亲辞世后,母亲因悲伤过度患上脑萎缩在母亲的“懵懂”暮年里,陈佩斯放慢了生活和事业的脚步,像呵护初生婴儿般呵护着老母亲,他知道。对于老母亲来说,他的陪伴,是最真的爱、最好的孝!  相似文献   

20.
那个女人     
<正>笑与哭之间,我听见岁月的车轮,温情地缓慢划过,载上她,还有中途才想起上车的我。她怀上我的时候,并不像别的母亲那样喜悦,忙碌着置办婴儿穿的衣服,想着这个孩子会像父亲还是母亲,是男孩还是女孩。事实上她那年不过刚21岁,她根本无视我的存在,依旧偷偷地抽烟喝酒,并在和父亲吵架后,离家出走,随便住在一个陌生男人的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