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致散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致散文特点有三:其一,在精确再现客观世界和关注人性的内里方面和法国的新小说派有相似之处.其二,在宏观的线性结构基础上横向插入相关的枝节性内容,组成了树形结构,同时又用象征和对位的方法,使叙述内容与景物描写共同构建起多层面的表达空间.其三,以泛灵论为表现方法,通过词语的重组与错位营造"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真情实感"在散文创作研究中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许多人更进一步认定散文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体,"真情实感"是散文的基本特征.而从散文的实际状况看,"真情实感"是一种倡导、追求,是自律的而非规定的,是"应然"而非"实然"的.一味强调散文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体,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阅读遮蔽.  相似文献   

3.
喧闹的九十年代散文创作,备受研究者关注.繁荣的表象之下潜伏着衰惫,尤其是散文的命名,更是随意拼装.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命名操作的探讨,力求探析十余年来散文发展"史"的脉络,从而对新生代散文的生存状态作一客观描述.  相似文献   

4.
郭璞与葛洪是两晋时期的重要散文学家.郭璞的主要贡献是在<山海经叙>中提出了"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的观点,以为不能因为自己未曾亲眼目睹某个对象就断定它是虚妄的.这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之作的重要理论基础.葛洪在散文学上,重子书轻诗赋,重实用轻文采,在表与里、美与善、体与用两端,非常明显地站在里、善、用一端.然而,在通变的维度上,他又持"文胜于质,今胜于古"的观念.总体而言,他的散文学思想多元而有矛盾.这种矛盾与他强烈的批判性与包容性有一定的关联.葛洪的散文学与王充的散文学一脉相承,在理论的体系性与深刻性方面有所不如,但在丰富与多元方面则有超越之势.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来的散文界,高手林立、佳作如云;而奇怪的是,一位光临人世仅只二十八年的散文家梁遇春(1904-1932),却以两册薄薄的集子——《春醪集》和《泪与笑》——竟也能卓然独立其中,令人至今不忘.唐韬说过:"我喜欢遇春的文章,认为文苑里难得有象他那样的才气,象他那样的绝顶聪明,象他那样顾盼多姿的风格."梁遇春的散文,确乎象彗星一般放射着异样的光芒.他的散文,单是标题就显出与众不同:《人死观》、《醉中梦话》、《谈"流浪汉"》、《"还我头来"及其他》、《"失掉了悲哀"的悲哀》、《一个"心力克"的微笑》、《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观火》、《吻火》.而他那种意出尘外的议论和灵动飘逸的文体,更是世所罕见,人们展读它,便可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滔滔不绝、纵横自如"的气势,文句如瀑布奔流而下,使读者的感情随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的文化个性,表现在"大我"的湖海豪气和山河乡心.其散文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第二次启蒙的产物,使我们处处感受到中西结合的多元文体张力和深厚的内容,及严密的逻辑构造和思维逻辑.余光中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借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菲华散文创作香火不断,形成了一支菲华散文闽籍军团.不但在菲华文学史70余年中单篇、个集与选集收获最丰,且质量也相当高;题材触角广及大陆、菲律宾、香港、台湾乃至世界物事,尤以刻划"中华情结"并进而探索世代"旅人"的复杂心理主题见长;散文文体类型丰富,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和令人难忘的文本.尽管菲华散文还有不少缺点需要改进,但在整个东南亚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和散文创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书华 《人文杂志》2008,(1):135-138
庾信与颜之推是北朝散文学的重镇.庾信以创作见长,颜之推的理论有特点.庾信的散文写作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写作以官体文为主,后期作品由前期的轻美流丽一变而为沉重深情,境界幽深而阔大.名作<哀江南赋>更是将骈文的抒情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将骈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颜之推为人谨重,散文学浸润了深浓的经学思想,他看到了文学"标举兴会,发引性灵"的特性,但对此常抱戒备提防的心思,要求约束控制,以求趋利远害.这样的认识与萧纲的文学观点正好相反.在儒家文化语境中,这样一种观念同样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中国当代散文大家的名单上,"杨朔"是一个赫然闪光的名字.他曾经拥有众多的崇拜者和令人羡慕的读者群.然而,在以开放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审视文学史的今天,对于杨朔,许多人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质疑.笔者赞同这种可贵的怀疑精神和求实态度,也认同这样的见解:杨朔散文的确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但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风靡一时的对杨朔及"杨朔散文模式"的推崇,蕴含着时代环境的因素;杨朔的"散文大家"地位属于历史.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心",即散文的立意或主题,是散文的灵魂,它包藏在散文的血肉之中,是散文美的第一要素.散文美的另一个要素是含蓄.<20世纪中国散文大系>体现了这两个要素,也体现了20世纪散文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朱自清散文中的人伦思考带有极强的时代特点与个性色彩.在对父子、君臣之伦思考中,他超越传统伦理规范,认为父子、君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应是对等的.在对朋友之伦的思考中,他不是从"诚信"、"责善"之类的概念出发思考交友之道,而是从人的具体生活情景出发,以互惠、价值多元为交友原则重新解读这些传统概念,从而增强了他散文的思想含量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和出版情况进行了整体性分析.文章认为新时期以前的大陆散文创作受到大一统文化规范的极大影响,导致了散文的文化思想一体化和文本结构的模式化;新时期以后出现的"大散文"的创作和出版,既是对新时期以前大陆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及其审美模式的反拨,又表现为文化思考的活跃与多元;其间,"文化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色彩和浓厚文化意味的大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则是"文化散文"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文章分析了大散文创作的文化背景,并对大陆和台港"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原 《中州学刊》2005,(2):183-189
"五四"散文是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的标高和标志性的存在.作为一种显著地有别于传统散文的现代品格,"五四"散文的现代性,既表征为主体精神的开放,自主和独立--作品主题取向的鲜明的个性主义倾向和强烈的批判性,是这种精神的具象,又体现在散文语言的自由化以及与此相关而生成的现代散文的文体型态.有多种历史性的因素造就了"五四"散文的现代性,其中媒介的因素和晚清的因素,是甚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散文批评坚持以"自我"为本位,倡导"心体说"心"指散文家的"个性"、"个人","体"指"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心"体"关系是以"心"求"体","体"为"心"用.力主"智"情"合致.  相似文献   

15.
<庄子>散文"重言"是<庄子>"六言"之一,也是<庄子>散文文体特征之一."重言"之"重",当读如"众".重言可溯源于先秦文化典籍中的尊古、稽古传统.它名义上是尊老、长者之言,实际上是借这些人之言说而为庄子代言.这些人包括传说中的人物如黄帝,以及历代君巨、道家、儒家人物.重言的特点是巧设语境、形象生动,开门见山,直起对话.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散文"研究,就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相对理性而准确地重估其基本成就与不足.在"当代散文"研究中应该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明确"当代散文"的讨论边界;确立整体与系统的史学观念;建构以"现代散文"为参照系的"当代散文"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散文热"是20世纪90年代突出的文学景观.可与之相比,散文的理论批评却显得分外冷寂,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缺乏必要的界定和辩证分析的前提下一味片面强调散文的"自由抒写",否定散文文体规范和章法技巧的积极作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散文写作总体质量的下降和散文理论研究及散文教学的混乱.所谓"自由抒写"应是相对的,要正视文体规范和章法技巧并积极地予以继承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庄子在他的散文中描写了许多丑的意象,其中有畸形残废丑陋的人物,也有怪异无用的事物.庄子创造的这些丑意象阐明了他的富有深刻智慧的"道"通为一的美丑观,强调了衡量事物的美丑不在事物的外形,而在是否得"道".事物虽众,但"道"通为一,美丑是相对的,相互可以转化.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以后,随着资讯社会情境的整体转换,"新都市文学"与"四度空间的‘历史社会'观"应运而生,台湾超现实散文也表现出新的特质.杜十三的超现实散文有着折扇形的超现实时空形式,并遵循"美的戏剧性"原则;张启疆、林耀德等人则凭借幻觉和虚构创造变形与象征的超现实时空,其意义结构既有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潜意识的二元对立,也有对都市荒漠化生存情境的整体象征.这与传统写实散文单一的意义指称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