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从推理机制还是从前提构成看,二难推理实质上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而需要遵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所谓二难推理属于选言推理因而需要遵守选言推理规则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概念的划分是通过揭示概念的全部外延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国内现行的许多传统逻辑教材都介绍了这种逻辑方法,但是关于概念的划分规则,其说法不尽相同,而且有些说法带有片面性。究竟怎样的划分规则才能反映概念的划分的全面情况呢?我认为应当从概念划分的实际出发,对概念划分进行全面考察,才能总结出符合实际的规则来。本文将立足于概念划分的实际,从分析国内现行的一些传统逻辑教材中对概念的划分规则的表述内容入手,谈谈概念划分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二难推理与假言选言推理这两个概念之间,既不是逻辑学界多数人所认定的种属关系,更不是少数人所坚持的同一关系,而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即假言选言推理是“体”,是逻辑上的普遍形式;而二难推理则是“用”,是假言选言推理这一“逻辑上的普遍形式”在论辩场合的具体运用。换句话说,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二肢选言前提组成的假言推理的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形态,而决不是推理形式。故任何时候,形式逻辑都不应围绕“二难推理”正面展开。据此,国内现行逻辑教材尚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许多传统形式逻辑教科书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条件转换很少提及,或者提及也未作条件转换的逻辑规定.另外,关于假言命题的有关推理,如假言易位推理、假言选言推理、假言联言推理、假言联锁推理等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中的内容有所研究,而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推理的研究却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形式逻辑中的关系推理李小虎在传统形式逻辑(普通逻辑)中,关系推理被确认为是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与直言三段论推理并列,从属于演绎推理。现行的传统形式逻辑教科书,无以例外地介绍了关系推理的内容、其实,传统形式逻辑难以解释关系推理的逻辑性质问题,也难...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对形式逻辑作一初浅的界说,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几个有关的问题.一、形式逻辑及其研究对象17世纪末,波尔·罗亚尔的逻辑问世,这是一本修道院学生用的逻辑教科书.该书论述了名词、命题、推理等.在推理中既包括了三段论,也包括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此外还论述了方法论,其中涉及到了归纳推理.这本书对以后逻辑教材的编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式逻辑,既包括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也包括归纳推理,这似乎可以说是从波尔·罗亚尔逻辑开始.这种形式逻辑是一个教科书体系,演绎与归纳虽是不同的科学体系,但作为教科书,没有什么不可以把它们编辑在一起的.本文所要界说的形式逻辑就是这种包括传统演绎与归纳在内的,教科书体系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现行形式逻辑读本错误地用纯真值函数的蕴涵重言式表达能从已知获取新知的传统逻辑复合命题推理。含蕴涵怪论的蕴涵重言式的本质特征是纯真值函数,其整个命题的真值取决于它的支命题的真值。除了假言易位推理和联言推理而外,传统逻辑的其他所有复合命题推理用蕴涵重言式表达后都出怪论。  相似文献   

8.
推理规则是用来分析推理正误的。正确而完善的某种推理规则应该能够分析某种推理的任何一种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而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比如:(P∨q)∧p→q、(p∨q∨)∧p→q∧r等都是无效的选言推理形式,但运用流行的选言推理的规则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所以,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是不完善的,应该修正或做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的一种。假言选言推理就是由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作前提所构成的推理。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二肢选言前提组成的。许多逻辑教材都介绍了这种推理形式,但是涉及到二难推理的规则的语言表述却很不相同,并且有不够严密之处。笔者在本文中对有代表性的几种表述内容的局限性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同时对二难推理的逻辑规则试图作出严密的语言表述。关于二难推理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朴基珉同志的《论换位推理的规则》一文(载《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版,1991年第3期)以为,现行的形式逻辑理论主张的换位推理的两条规则,“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没有普遍的有效性和规律性的强制作用”,并提出了三条新的换位规则及其“三条优点”。拜读了此文(以下简称《规则》),我们为它的主要论点及其论证建立在对一些逻辑基本概念及换位规则的误解之上。因此难以成立。而且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逻辑研究中诸如此类的“探讨”时有所闻,理应引起逻辑界的注意,因为它们对逻辑学的健康发展有害无利。  相似文献   

11.
二难推理新议——关于二难推理本质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把传统的二难推理混同于一般的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是一种假言选言推理,但假言选言推理并不就等于二难推理。本文试图对二难推理的本质作出一种历史的逻辑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法律推理的非形式逻辑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研究主要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讨论法律推理问题,但是,随着学者们对非形式逻辑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在法律推理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形式逻辑特征。文章从法律推理的非单调性入手,分析了非形式逻辑与形式逻辑、形式化的关系,通过案例总结法律推理的基本特性,试图论证法律推理的非形式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13.
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被视为复合判断推理的三大类型,作为逻辑教材必须正确地给出定义。但是,逻辑教材至今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其中有些教材甚至下了一些错误的定义。所以,关于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定义,仍有探讨的必要。 几乎所有的逻辑教材都认定,“复合判断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是复合判断的推理形式。”(准确的提法应是:复合判断推理就是前提有复合判断或结论是复合判断的推理形式。)既然如此,那么在给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下定义时,就不能悖于这个定义的规定。然而,我们从一些逻辑教材所给出的联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假言推理的定义中,却明显地看出与上述复合判断的定义是不一致的。以选言推理的定义为例,其代表性的表述有: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的形式逻辑理论认为在性质判断换位法直接推理过程中违反规则就不能必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凡是违反规则的推理形式都是无效式。依这种理论看,区别有效式和无效式的逻辑标准是这些形式是否符合换位法的两条规则。如果遵守换位法的规则,那就是有效的推理形式。如果不遵守其中的某一条规则也就不能成为有效的形式。本文作者认为现行的换位法的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三方面讨论现行形式逻辑教材对命题逻辑的引入:一、现行教材中复合判断及其推理部分存在的缺陷;二、现行教材复合判断及其推理部分引入命题逻辑改进自身之不足;三、进一步做好“引入”工作,切实改进复合判断及其推理部分。  相似文献   

16.
对现行传统逻辑读本中命题逻辑推理的几点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形式逻辑中,除“联言推理”和“假言易位推理”外,其它复合命题推理,凡用数理逻辑符号表达出来的式子全都是涵衍式,包含蕴涵怪论。真值表方法是判定作为真值函数的重言式的方法,不是判定推理式有效性的方法。所谓“反三段论”,只有当其中的基础命题为传统直言命题时才有效。数理逻辑演算技巧精确严密,但它是数学,与向人类提供从已知获取新知识的。具的逻辑科学殊异,不能用它来“改造”或“取代”传统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17.
现行逻辑学教科书,象措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形式逻辑》(华东师大出版社)等,讲到选言命题时,都是先依据选言命题的选言肢是否能并存,而把选言命题分为相容的选言命题与不相容的选言命题两种,然后分别讨论,给出各自定义、表达式、逻辑特征以及真值表等。给出相容的选言命题与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真情表分别如下表()、(2):①我们认为,表()确实能反映出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为真当巴议当至少有一个选言肢为真,并且各选言可以同真。因为可以归纳证明,对于任何一含有l。个(fi为整数且fll>2…  相似文献   

18.
形式逻辑的现行理论一致认为简单性质判断中的SOP判断即特称否定判断不可能进行换位推理。这种观点认为如果SOP进行换位推理就违反换位法。“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下面简称为换位法第二规则),不能必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认为这个根据是不符合思维的实际事实,限制思维范围的理论。应该提出符合思维实际情况的新的理论。SOP判断同其他的简单性质判断一样也可以进行换位推理。在这一篇文章中只准备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提出这种理论的根据是什么,二是SOP判断怎样进行换位推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一些逻辑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在两种选言命题的定义及其推理形式与推理规则的论述上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辩说和探讨 ,指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阐述了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推理,在此主要是指演绎推理。关于推理规则,现行的逻辑教科书谈之甚少。有的涉及了这个问题,认为,“要使一个推理有效,必须首先保证其所由以构成的概念、判断合乎要求,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要求来联结。各种推理的规律、规则,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编《形式逻辑》第145页)而一些数理逻辑著作却论述较多。譬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