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王安忆特别注重对人物“生存情绪”的渲染,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女性情感的迷失、性的苦闷和困惑等“存在之烦”的描写,对女性(也是对整体上人)的基本生存问题的领会、关注和思索贯穿于她的创作之中.王安忆善于刻画人物的那种无所不在的刻骨铭心的孤独感.她试图在作品中通过话语交流和思想的沟通,通过人类本原的交流形式来缓解这种孤独.这非但不能消解反而加重了人物的孤独感.正因为孤独,人总是要不断地寻找“生存之根”,以寄托飘浮的命运.王安忆作品中所表达的这种对生存情绪的渲染和对孤独、寻找等存在主义哲学命题的叙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存在主义思索和一定的存在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
孤独感是作家沉潜的内心情绪体验 ,它产生于自身与宇宙与他人及自身的矛盾冲突中 ;它属于拥有坚强意志和创造能力的人 ;凡是富有孤独美的作品其内容的深刻性是不同凡响的。  相似文献   

3.
在契诃夫创造的“沉闷”人物系列中,导致他们“沉闷”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思想意识的超时代性他们在自我存在方式中首先领略到了20世纪的人才普遍领略到的孤独感。他们的孤独一是表现在他们与其所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二是表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的超卓拔群;三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沟通。而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作者孤独的心灵观照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学生感到孤独、寂寞、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筑起一道墙,与别人、与世界隔离开来,就像蚕那样作茧自缚,尔后却又在茧中哀叹。学生要摆脱这种寂寞孤独,就要他们自己拆除那道墙,咬破那重茧,从中走出来,走到群体之中。而学会"合群",就是他们要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孤独感与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有孤独的人未必一定信仰宗教。但孤独感的确是一些人皈依宗教的心理根源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因为如此,孤独问题就成了宗教心理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 如同难以给幸福感、焦虑感等主观感受下定义一样,给孤独感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也是比较困难的。简要地说,孤独感是人对自身孤单或寂寞的一种心理感受或体验。人的孤独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和内  相似文献   

6.
生活总会以各种方式考验着人们。文中的主人公,内心孤独、压抑,时而被人冷落,时而被人施以无以附加的爱。相同的际遇,使友情之花在他们心中悄悄绽放。从此,两颗孤独的心灵不再孤单。即使在这一天,林小北又一次转学,他们也坦然接受。两个主人公都会在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为自己疗伤,不再自寻烦恼。  相似文献   

7.
骆一禾和海子被视为一对具有共同诗歌趣味和诗歌追求的诗人,其诗歌主题也多有重合。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在骆一禾和海子的诗歌书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但其中体现的诗人的心灵向度却各不相同。在情爱主题上,骆一禾把情爱视为通向世界的桥梁,最终走向了宗教性的"无因之爱";海子则把情爱视为一个封闭的天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之爱。在孤独主题上,骆一禾一开始把孤独视为反思的对象,相信人不止拥有一个灵魂;海子则一直沉溺于孤独的体验中,最终走向了石头似的自我封闭。体现在情爱主题和孤独主题上的这些深刻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深层心灵构造的不同纹理,呈现了各自鲜明而难以混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孤独感之一:我独自反抗你们全体孤独感,是五四小说中最强烈的情绪之一,当你看到五四小说界中高高树起的人的自由、尊严的旗帜的时候,你同时也会发现,五四小说家连同他们笔下的先驱者,在挥手告别过去,踏上新的历史地平线的时候,他们却势单力孤而处境艰难,几乎都陷入一种孤苦无助的境地。一种强烈而浓重的孤独感,弥漫在小说之中。对于这种孤独感,人们往往被它的凄凉、低沉,甚  相似文献   

9.
唐诗“心”字探索[越]阮氏碧海文兵译彭庆山校补中国,因诗歌艺术的卓著成就而被誉为"诗国"。中国人视诗为文艺之"巅"。这和中国人历来重视心灵世界直接相关。这种心态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特别重视以诗人自身的内心感触、体验为对象,即以"抒情"为主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0.
阮籍《咏怀诗》中的鸟意象,不仅描绘着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凄凉,同时也构筑着诗人遗世独立的理想世界,传达着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鸟意象既是诗人内心的挣扎、向往和反抗的写照。也是整个时代有着忧世情怀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悲情色彩,诗人借助孤独之鸟、高洁之鸟与卑微之鸟的不同意象进行了隐晦的传达。  相似文献   

11.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是其叙述视角的孤独色彩.作品孤独的叙述者之构成主要取决于作品实际上的第一人称的内心体验这一叙述角度,与之相联系的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虫形人心这一矛盾。第一人称内心体验独特叙述视角是虫形人心所决定的,而虫形人心这一矛盾又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加以调节。在这种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完成了作品的中心题旨和显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2,(4)
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也许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和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消除孤独感。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孤独感呢? 一、克服自卑 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从而造成孤独状态。这如同作茧自缚,  相似文献   

13.
<正> 情绪孤独是老人常有的一种心理反映。孤独感是个体对群体的离异,是友谊理解等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离退休干部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孤独感,探讨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及排遣方法,有利于老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离退休干部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第一,工作和生活的变化是产生孤独感的直接原因。 不少老干部离退休后,难免有失落感和孤独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老干部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原来担任一定工作到离退休后不上班,从过去本单位的同志、社会上的同事变为现实的亲属朋友,从社会交往范围缩小到家庭的小圈子里,从以工作岗位和社会关系为主转向单一的、简单的家庭关系为主,因而加深了思想的变化和苦闷感,尤其是当孙子送去幼儿园、儿媳都去上班,屋里冷冷清清,老人最容易产生孤独、空虚、无聊等消极情绪。 第二,商品社会的巨大冲击强化了离退休干部的孤独感。 老年人随着生理上机体的衰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着特殊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当前社  相似文献   

14.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写于1921.5.作品集中地抒写了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内心要求,塑造了一个染有“时代病”的青年形象.他酷爱自由,有着多愁善感的性格,耽于幻想;他热爱生活,渴求自由和爱情,却不被人理解;追求而不可得,于是想麻醉自己,但良心又自谴自责;整天过着沙漠般孤寂苦闷的生活,处处受到歧视和欺侮,但又没有与黑暗不合理现实进行搏斗的勇气,感到非常委屈,正如作品第一句就点出的“他近来觉得孤独得可怜”.满以为离开喧闹的争斗的环境就能摆脱这种可怜和孤独,谁知不然,  相似文献   

15.
试图整理欧文·雅洛姆有关存在孤独这一终极关怀的心理治疗理论,并尝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存在孤独是比人际孤独、内在孤独更深刻的孤独,人在面对死亡、自由以及经历成长时就会体验到这种孤独感。人际关系是对抗孤独的重要力量,成熟的关系具有一系列特征。但如果将他人当作逃避孤独的工具将产生人际精神病理,导致失败、扭曲的人际关系。治疗师可以利用存在孤独的概念来帮助病人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面对孤独。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抒写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是叶丽隽诗歌一以贯之的创作主线。她在诗歌中始终坚持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使她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内心深切的孤独感。回归自然,回归童年,是叶丽隽诗歌中消解孤独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皮陆的个性以及他们的友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二人因为松陵唱和以及唱和诗集<松陵集>的编纂而被合称皮陆.皮陆二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相通的傲诞、慵散的个性,所以他们得以相交.作为沉沦下僚的寒士,他们又有渴求文名的焦虑心态,所以他们的唱和一触即发.其唱和诗题材自由而小碎,体裁"由古至律,由律至杂",各体齐备.他们让其个性和友谊得到了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一个成熟的人:孤独时,他可以找感兴趣的事做,让孤独感驱散。寂寞时,他独享寂静中的缄默。他庆幸灵感来自内心那一刻的寂寞。  相似文献   

19.
刘亮程的散文中有一个并非全部"人化"的孤独者谱系,他们是作者与世界的纠葛关系中体验最为真切、自然和随性的那类孤独感受的具化形象。孤独者最终体验的向度是死亡。在作者的心目中,不仅生者的灵魂是孤独的,甚至连死者的灵魂也是孤独的。对自然生存的思索,契合着刘亮程心灵中关于反抗孤独的主题。刘亮程散文以"注定孤独"的理路和"反抗孤独"的意识凸显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0.
存在孤独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整理欧文·雅洛姆有关存在孤独这一终极关怀的心理治疗理论,并尝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存在孤独是比人际孤独、内在孤独更深刻的孤独,人在面对死亡、自由以及经历成长时就会体验到这种孤独感.人际关系是对抗孤独的重要力量,成熟的关系具有一系列特征.但如果将他人当作选避孤独的工具将产生人际精神病理,导致失败、扭曲的人际关系.治疗师可以利用存在孤独的概念来帮助病人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面对孤独.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