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春秋中期始,楚人牲、人殉习俗迅速发展,春秋晚期达到鼎盛,战国之世开始衰落。楚人牲包括三种形式,即献俘祭社、祭河神和奠基牲。根据殉人身份不同,楚人殉分为三类,妻妾从死、嬖宠从死和奴隶从死。与秦文化区相比,楚人牲、人殉习俗较为少见,这与楚国进步人士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俑葬的兴起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人殉小议     
人殉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有对享有崇高威望的家长从死义务的习俗。进入阶级社会后,人殉则是为使死去的统治者在阴间能继续驱使其妃妾、奴仆为他们服役。奴隶制度的残酷、野蛮,不仅仅表现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上,更表现在对奴隶的一切暴行上,而最为野蛮的又莫过  相似文献   

3.
墨家与人殉     
关于如何评价墨子及其学派,这在学术界历来是众说纷纭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墨子“是一位顽固的守旧派,反抗时代精神的复辟派.”①他对墨家的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几乎是一概抹杀,认为无一可是之处.他在《墨子的思想》一文中说: 他(墨子)的思想充分地带有反动性——不科学、不民主、反进化、反人性、名虽兼爱  相似文献   

4.
人殉初衷考     
人殉本是古人食人礼俗的延伸,故其初衷是为死者提供肉食,但其中又隐含着两大目的一是征服异族,所以大量杀殉异族奴隶;二是推动本族进化,所以同时也杀殉本族老弱病残者.因此,人殉虽极野蛮,但在当时亦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位大福晋乌喇纳喇氏(史称大妃)殉死是清初疑案之一。它直接关系满族史和清朝开国史所涉及的许多重要事件、人物的研究和评述。长期以来,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大福晋是皇权斗争的牺牲品。本文就此提出大福晋亡命于满洲人殉习俗一说,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八月在广州象岗山基建施工中,发现了南越文王墓葬。此墓距今约二千一百年,是目前已知的岭南石室墓中最大的一座。是年十月份笔者有幸被邀请前往现场鉴定该墓中的遗骸,了解了墓葬的一些情况。现仅就该墓葬中的人殉问题作一些介绍和论述,以就正于诸专家、学者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孟子》这本书,记载了孔丘反对俑葬曲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先用陶偶和木偶来随葬的人,是要断子绝孙的。)孔老二为什么反对俑葬?孟轲的解释是:“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就是说,孔老二是反对人殉的,所以连用象人的俑随葬也反对。两千多年来,孔孟之徒都根据孟轲这种解释,把孔老二打扮成一个大慈大悲的“人道主义者”,并且竭力宣扬“仁者爱人”的骗人鬼话。一个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复辟狂,竟会反对作为奴隶制重要特征的人殉制度,岂不是咄咄怪事?历史的真象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形成于中国独特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生育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发展进行考察,认为父权制社会的宗法制度是其形成的根源,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造成的性比例失调问题也是这一观念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齐国的官学     
齐国的大(太)学,自西周以来即被称为稷下学宫。春秋时齐桓公称霸,齐国官学趋盛,稷下学宫从此成为研讨和传播管子之学的基地。战国时田氏代齐,稷下学宫复盛,逐渐发展为汇聚百家的学术大本营。齐学波及秦、楚,对汉初思想界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墓葬制度中,人殉是一项重要内容。人殉现象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墓葬中,不仅屡有发现,而且殉人数量众多。本文对于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墓地遗址里的秦公及夫人墓之殉人状况,以及嬴秦先人的起源和西迁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堡子山墓地遗址所揭示出的重人殉之风应是嬴秦先人原有的一种文化特色,其人殉特征体现了殷商文化的遗风。  相似文献   

11.
<正>时下,一些单位在招用人才时公开声明"非‘985’‘211’毕业生不取",这种"以校取人"的做法显然有悖社会公平。虽然我们承认人的学识水平、才智能力有大有小,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则必须是均等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存在和生活状况的文章甚少,为系统了解这个时期的各阶级、阶层,本文详细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奴隶的来源、役使范围、生活状况,进而论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奴隶反抗斗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边塞诗人岑参除了歌咏唐代西域边疆的壮丽山川和奇异风物外,尚有不少作品记载了来自西域的胡人.本文初步探明,这些胡人属于粟特昭武九姓、葛逻禄和突骑施等西域民族.  相似文献   

14.
“逃人法”是清朝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在清初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清初“逃人法”逐渐成为史学界关心的课题之一。我认为:我们不仅要了解“逃人法”的形成和演变,还应该弄清它的性质和作用。譬如:“逃人法”作为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到底是奴隶制的,还是农奴制的,抑或二者兼有?“逃人法”对经济基础,是否有一个从基本适应到不适应的过程?弄清这些问题,对认识满族的社会性质和清初的社会矛盾不无裨益。因此,本文仅就清初“逃人法”的形成、性质、作用和演变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5.
对王阳明善恶观理解的不同,是阳明弟子分裂为几个学派的内在原因。“王门四句教”是阳明哲学之浓缩,也是最易产生歧义之处。阳明的心体善恶观表明其心学不是求善的学术,而是发善的哲学,这就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终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的进步儒学是众所周知的,不过,在观察王安石经世致用的学术观点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他的儒学思想与韩愈本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韩愈在若干问题上都曾对他有过重要影响。 可能有人会问,韩愈的儒学倾向传统,王安石的儒学倾向现实,既然如此,那韩愈的儒学思想怎么可能会对王安石产生积极影响呢? 其实,韩愈的儒道观念并不完全是唯心抽象的,其中也有学儒致用、重视现实的一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一北宋中期,一颗闪耀异彩的流星闯进了词坛,使历代读者都为之翘首仰望,这就是眉山苏轼的“长短句之诗”。它最先引人注目的,是那横逸斜出、超越常轨的气势。这是因为宋人沿袭晚唐五代花间词人的遗风,对词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词以倚声谐律为本色,以清丽婉约为正宗。所以,苏词的“铜琶铁板”之音,便被宋人讥为“皆句读不葺之诗耳”。真正的艺术珍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到了清代所谓“词之中兴”时期,一些学人把词提到了与诗同尊的地位,强调“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于是,这颗流星那迷离  相似文献   

18.
齐国经略东方浅论张明东宁光庆太公、周公之分封于齐、鲁,绝非偶然,这是周王室稳定东方的重大举措。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前车之鉴,使周人对东方不敢掉以轻心。所谓东方,概指今山东东部、东南及淮海一带,是东夷、淮夷之集聚地。齐、鲁两国地处夷周前线,就面对东方的问...  相似文献   

19.
论贞观之风     
[“贞观之风”一直被后人称颂,而什么是“贞观之风”?专论者少,本文将之概括为“诚信待人,兼听纳谏”八字,作者认为“贞观之风”是唐太宗取得辉煌的武功和文治的主要原因。因其诚信待人,故得人心,竭力为其打天下治江山;因其兼听纳谏,故能集众智成大事,取得贞观之治。“贞观之风”对后代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太公与管仲是齐国社会发展史中的两位最具影响力的大政治家,其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带有鲜明的齐法家特色,不仅与周公、孔子等儒家有原则区别,而且与三晋法家(秦法家属于三晋法家)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