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战略转向,"全面两孩"政策的正式实施,必然要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通过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梳理,分析了不同类型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结合"全面两孩"政策调整提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应当坚持"老人"老办法,增设"新人"生育奖励计划、强化计生家庭福利保障和风险补偿政策为基本走向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农业产业化政策实施状况的实地调研发现,利益相关者在参与和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具体行动往往受到结构性制约因素的影响.在结构性制约下,各主体以利益平衡为行动导向,形成各自不同的应对策略.由于各主体具体行动对政策预设目标的偏离,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实施不断消解在各主体利益平衡的过程中,政策反射利益不能完全惠及于农民,并不断呈现出“外溢”的趋势.研究表明,为了有效克服政策落实过程中结构性制约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政策的“顶层设计”需要有对结构性制约的充分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在基层需要有协调不同政策之间竞争的具体机制,整体安排不同政策之间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是激励农村家庭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一种利益导向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利益导向机制与新时期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的产物。在落实的农村独生子女政策的过程中要克服困难,从独生子女家庭的利益出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连云港市构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这类地区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可采取如下途径: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求突破;在完善法定奖励制度上求深化;在优生优惠政策上求完善;在扶持救助政策上求拓展;在强化制度保障上求实效.  相似文献   

5.
农村独生子女政策是激励农村家庭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一种利益导向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利益导向机制和新时期计划生育政策结合的产物.在落实的农村独生子女政策的过程中要克服困难,从独生子女家庭的利益出发,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农业产业化政策实施状况的实地调研发现,利益相关者在参与和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具体行动往往受到结构性制约因素的影响。在结构性制约下,各主体以利益平衡为行动导向,形成各自不同的应对策略。由于各主体具体行动对政策预设目标的偏离,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实施不断消解在各主体利益平衡的过程中,政策反射利益不能完全惠及于农民,并不断呈现出"外溢"的趋势。研究表明,为了有效克服政策落实过程中结构性制约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政策的"顶层设计"需要有对结构性制约的充分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在基层需要有协调不同政策之间竞争的具体机制,整体安排不同政策之间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日益加剧的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构建起和谐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要承认和尊重社会物质利益的差别,要坚持以公正的原则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当前,必须要改变过去协调利益矛盾政策滞后的状况,颁布切实有效的、和谐的协调利益矛盾的政策;要构建和谐的利益表达与实现机制;要实现社会利益调节法治化;要建立和谐的社会利益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其意义十分重大 ,其演变进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统包统分阶段、由供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演变历程表明 :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密切相关 ;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反映出国家主导利益取向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需要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合作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洞头县近年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政策外生育现象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发现,洞头县近期政策外生育数量有所上升,政策外生育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以流动人口为主体,且主要集中在二孩生育上,并以生男孩居多.究其原因,主要与人们生育意愿尚未彻底转变、利益导向机制效果不明显、政府缺乏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有关.据此建议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行政执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因。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背后的动因就是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本文以美国在非洲最重要的三项利益——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为分析框架,将二战以来的美国对非政策划分为冷战时期、冷战结束至"9·11"事件爆发和"9·11"事件以来三大阶段,梳理在各个时期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及据此推行的对非政策。基于美国在非洲国家利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判断,本文认为尽管特朗普的对非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自"9·11"事件以来确定的美国对非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新中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所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所实施的多项国家政策,包括城乡隔绝政策、农村经济政策、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消极的人口政策,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使本来贫困的农村变得更加贫困;改革开放后,尽管上述政策有了极大的改变,但其恶劣影响暂时还难以消除,对农村发展依旧发生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村经纪人事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纪人的主要工作是为促成他人交易而对涉农商品及项目进行中介服务,他们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经纪人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业务培训、行业组织、政策扶持、品牌培育、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出台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对于我国之前实施的社会政策,该政策具有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和程序创新等创新性特点,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根据实地调查的分析,得出“奖扶制度”仍存在覆盖面不广、养老支持力不大、政策可塑性差、政策风险大等问题,从而也影响了政策在当前的生育导向作用。因此,提出将“奖扶制度”并入“新农保”,建立“三权分立”的新制度,将能有效避免奖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政策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在新时期的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农村土地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介绍了土地流转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法律构建不健全;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在流转过程中政府的干预不当;农地流转后非农化现象严重等。最后结合最新的农村土地政策提出一些建议: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赋予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等属性保证;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农村教育制度尽管在不断完善,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农村教育政策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主要的问题有政策与行为的不配套带来的行动相对滞后;教育与经济的不对称,导致出现经济发达教育却相对落后的现象;中央和地方的不协调,致使中央政策落实困难;农村教育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政策具体落实和政府的扶持出现偏差和不到位的情况。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政策,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非常必要,包括制度设立和制度选择方面的保障,加强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提升教育部门的绩效考核,加强调整农村教育教师投入力度和政策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具体实施中应做到有效对接,注重协调性,实现契合发展。西方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应遵循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制度完善的阶段性规律,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制度化,以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契合农村社会结构,实行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整合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与运行机制,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文献综述,结合多年的农村调研实践,文章回顾了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演变历程,梳理了有关中央文件的出台过程,提出我国农村政策决策的形成存在8种模式,借助案例比较法,就8种决策模式的形成机制及政策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公众参与模式和多元化智囊型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农村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式,农村政策决策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调研,发现政府管制直接或间接增加了互助社的成本;互助社缺乏来自财税部门的支持而无法享受足够的财税优惠政策;互助社缺乏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而无法开展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虽是个案,其意义却未必只是个案,本该被"鼓励"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受到了不小的"抑制"。政府适当放宽监管、加大扶持,才能使农村资金互助社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节约土地资源、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两项重要政策,在目标导向、参与主体、政策对象等方面存在部分叠合一致性,但在价值观念、政策资源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又存在冲突与不协调性。按照协同学观点,应建立多主体参与机制、有效资源整合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以实现政策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拉动经济发展,我国自1999年以来采取了以积极增加政府主导下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扩大内需政策。这种公共型投资有其正面的影响,但极易产生“挤出效应”,加之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和没有配套有效的政策应对,使得投资乘数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且产生了一些非经济效果。而回流民工创业,从投资主体的形成和创业的效果来看,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公共型投资产生的弊端。它符合和满足了乘数作用的机理及其基本约束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投资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