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发表了张薰华同志的《论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的基本公式》一文,读了以后有些看法,现写出来供张薰华同志参考并请读者指正。(一)张薰华同志在文中提出,应该用以等式表现的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公式I(V ΔV m/x)=Ⅱ(C ΔC)取代以不等式表  相似文献   

2.
1991年《社会科学》第6期载孙引同志的《对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公式的探讨》一文,读后颇受启发。文章强调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即Ⅰ(v+m)>Ⅱc,这是正确的,但文章认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公式只有一个,否认有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的另一个公式,即Ⅱ(c+m-m/x)>Ⅰ(v+m/x)也是前提条件的公式,并断言这个公式是有问题的,这一结论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关于再生产理论问题的探讨中,有些同志鉴于消费资料的平衡对整个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具有不能忽视的重要作用,认为过去政治经济学文献中把Ⅰ(v+m)>Ⅱc 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公式,不足以表现第二部类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要有所谓“第二个基本公式”的意见。这“第二个基本公式”是:Ⅱ(c+m-m/x)>Ⅰ(v+m/x)我在今年2月26日《光明日报》“论所谓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基本公式”一文中,认为第二部类在扩大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应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并不需要把Ⅱ(c+m-m/x)>Ⅰ(v+m/x)提到与Ⅰ(v+m)>Ⅱc 并列的地位,也当作扩大再生产的一  相似文献   

4.
扩大再生产基本公式问题,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与巫继学合写的《关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初步作了探讨。此后,学术界不少同志也就此发表过多种见解。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撰此拙文,一方面为了将该问题向前引申。另一方面,籍此作为对革命导师的怀念。  相似文献   

5.
《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发表了许精德同志的《研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应如何计算积累和消费》一文,该文提出,“资本家实际得到的不是本部门或本企业工人创造出来的m,而是平均利润”,“当我们实际考察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现实运动时,就不应该再按  相似文献   

6.
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提出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理论,但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和总量平衡条件公式是两部类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公式所包含的内容,它以特殊方式实现了与社会再生产学说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公式的某些内容的沟通.对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或平衡公式加工、整理变形使之总量化、简化、动态化、长期化是对马克思两部类扩大再生产理论进行引申、拓展研究,建立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学同志在《如何在扩大再生产的图式中反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见《江汉学报》1962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依据马克思的一般理论,把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剩余劳动率的提高这一因素,纳入由马克思提出的、并由列宁发展了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正如实学同志所说的,“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剩余劳动率的提高这一因素,引入扩大再生产图式,不仅是再生产理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问题。”我读了实学同志的这篇论文后,感到如何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现在,我想对实学同志的文章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并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请实学同志及读者们指正。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经济学会政治经济学组最近对扩大再生产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什么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公式?有些同志认为,当前经济学界对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公式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无论把 I(v m)>Ⅱc作为基本公式,或是把Ⅱ  相似文献   

9.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二要素论之探讨——与骆耕漠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学报》1962年第3期发表了骆耕漠同志《关于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问题的研究》一文(以下简称骆文,凡从该文引证的话均不另注明出处)。骆耕漠同志在文章中批判了生产力二要素论,主张生产力三要素率。骆耕漠同志的文章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但是,对于这篇文章所持的基本论点和基本论据,我个人抱有不同的看法,谨提出来就教于学术界和骆耕漠同志。  相似文献   

11.
《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来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吴江同志又就这篇文章写了《关于目前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表示了他自己的意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本文打算就社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总第七期)发表的陈漱渝同志的文章《关于〈敬业学报〉第六期》,首先引用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撰写的《周恩来同志的中学时代》(以下简称《中学时代》)一文中如下一段话:“《敬业学报》是敬业乐群会的刊  相似文献   

13.
何新同志的《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本来涵义及其演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0年第4期),对新编《辞海》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辞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少意见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纠正了何新同志对形而上学看法上的缺点,但回避了新编《辞海》这两个辞目的不足之处。这里,我也想就形而上学的概念,谈两点看法。(一)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理所当然地说,它是研究灵魂、上帝、自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底,我写了《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问题》一文(刊《江汉论坛》1979年第2期),对当时我所看到的国内外有关论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张怀瑾同志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关于艺术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是“过时”了吗?》(《文艺报》1959年第4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第1期)。本文拟专就张怀瑾同志发表在1981年第4期《学术月刊》上的《再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兼答何国瑞、刘世钰诸同志》一文(以下引张的话未注出处者,均见此文),与张怀瑾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李光灿、罗平同志是我国法学界的老前辈,最近在《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2期)上发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刑法理论的基本问题初探》,(上)从理论上阐述了刑法和犯罪的一些基本问题,是法学研究日益深化的表现。读了文章之后,  相似文献   

16.
丁宝兰同志一九七九年在《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了《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以下简称《实质》),认为柳宗元世界观中“唯心主义的东西”是“主要方面”,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三期发表了柯兆利同志的文章,对丁文的基本观点提出商榷。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十一期又发表了丁宝兰同志的答辩文章《略论研究柳宗元世界观实质的方法论问题》(以下简称《方法论》),再次坚持“柳宗元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文字论述的货币流通规律,怎样用函数式或方程式的形式加以表达,自五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表达形式:第一是教科书中通用的形式,可简称为“除法”;第二是王惟中、洪大璘两位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一文中的表达形式,可简称为“减法”;第三是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资本论〉中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18.
刘克鉴同志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一文(载《人文杂志》1981年第1期)对黄振奇同志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一文(载《红旗》杂志1980年第2期)提出了不同意见,读后很受启发。但是,对于刘文中关于否定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意见,我们却未敢苟同,现在谈几点看法与刘克鉴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1990年2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邢贲思同志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的若干问题》一文,去年《哲学研究》第5、6期又连载了邢贲思同志关于国内哲学热点问题的文章,其中一节即是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这后者是前者的缩写,两者表现了邢贲思同志一致的哲学倾向,而笔者抱有与之不同的哲学倾向,现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