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籍增华 《新天地》2011,(10):185-185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德育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全面渗透德育,进而高中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从德育渗透、情感培育、突出"主体"、强化参与等方面来探索与构建素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出发,分析德育渗透的优点,提出德育渗透的一种合理手段,给出了在数学教学环节中设计德育渗透的几种方法,其中三个案例提供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教育途径主要是"五个课堂",即以"两课"教育为主体的基础课堂,党团活动为主体的辅导课堂,专业教育为主体的渗透课堂,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的熏陶课堂和以"三育人"为主体的育人课堂.本文阐述了如何抓好五个课堂的教育,并形成教育合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普通中学化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以教材为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现状,发现:德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受到重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本文指出德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两条依据,然后分析了德育的两个特性和六大功能,为提升德育在外语教学中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工科类英语教学,尤其在职业院校,学生被动学、教师被动教的状况普遍存在,又常常简单地归因于教学主体或教学媒介的问题.该文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性,从教学组织和教学主导层面提出工科类英语教学重组,从而摆脱工科类英语教学"双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人本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人本化 ,必须从德育主体、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入手 ,实现三个转变 ,即德育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变 ,德育过程由忽视学生主体需要向关注学生主体需要转变 ,德育方法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变 ,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靠教材内容所含德育内涵来实现,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个人道德观念。本文主要探讨外语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几种途径,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并巩固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书法教育者要善于挖掘书法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因素,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和艺术修养的熏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书法教育中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