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纯卦有八,唯《坎》卦冠之以“习”。对此,古人解释歧异颇多。今通行本《周易》多遵循《彖传》中“习坎,重险也”之释,省却“习”字而直称《坎》。本文通过梳理阐释历代注家对《习坎》卦名之“习”的不同解释,尝试结合出土文献资料、故训资料来综合论证《习坎》卦独加“习”何为。文章结尾回归“坎为水”的意象,点明“习坎”于人而言的深刻义涵。  相似文献   

2.
《周易》作为百经之首,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其中尤以《临卦》“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最能体现中国哲人的政治理想。深入分析《周易·临卦》下卦“兑”诸爻的两个“咸临”和“甘临”,上卦“坤”之“至临”“知临”“敦临”,可得出“仁爱”“兼爱”“诚恳”“理性”“敦厚”为中正的管理之道,巧言令色不可取。《临卦》体现的管理目标、原则和艺术对当代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核心强调“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3.
《屯》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屯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屯”是“春”之古字,从文字学上“屯”“春”一也,在哲学上《周易》经传都是从春天的角度阐发其哲学意义的。根据古代春天尚生的原则,又从婚姻礼俗学与《周易》结构学证明,《屯》卦是从天地人三方面完整地表现了春天的风貌:自天言之,描写的是春天雷雨之象;自地言之,是春天草木破土之形;自人言之,表现的是春天“劝生”之俗。《屯》卦阐释的“生”的意义正是由春天的意义引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人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终极关怀问题,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哲学美学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为“弥纶天地,无所不包”的《周易》,其精光所聚之处亦在于此,纵观《周易》,蕴涵着深沉的生命忧患意识,又扬溢着超功利价值的审美精神,其卦序的排列即隐喻着生命运程的周期,从象征艰难忧患的屯卦到象征生命有终无成的未济卦,概括了整个人生之旅,《周易》对这一悲剧性的“性命之理”作了超越性的审美观照,启示我们从自我的局限性中超拔出来。  相似文献   

5.
最近,山东齐鲁书社出版了刘大钧同志的一部新著《周易概论》。堪称我国易经研究的新成果。此书,不但可以帮助初学《周易》的同志学到《周易》的基础知识:成书的历史,“经”与“传”的关系,“卦爻辞”的解释,“象”、“数”、卦变的概念与方法,《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等。作者并列举《左传》、《国语》的具体例子,简要生动、深入浅出,把古今卜筮从哲理方面作了论述。我们作为初学《周易》的人,十分赞许刘  相似文献   

6.
《周易》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经,称为《易经》;一部分是传,称为《易传》。两部分合称为《周易》。《经》中包括由八卦推衍出来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积变而成的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传》中包括对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论述注释性的说明又称为“十翼”,包括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相似文献   

7.
《周易》“用九”“用六”探析陈柏华《周易》是一部披着卜筮外衣而蕴含却十分丰富的文化典籍,它集中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深刻的思想蕴义已愈来愈多的为当今的人们所理解和重视。该书由八八六十四卦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每卦六爻,卦有卦辞,交...  相似文献   

8.
《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在困难面前,《周易》是主张“知难而进”而不是退缩回避的。同时,这种“知难而进”又不是那种盲目蛮干的匹夫之勇,而是强调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只有这样,人才能在这个充满困难和危机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拟在从《坎》卦入手,认识《周易》中对待困难的基本态度———“知难而进”,并通过对这一处世原则的分析,得出一些对今天有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帛书周易》邓球柏本文是我多年来研究《帛书周易》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将其汇集起来公之于世,以求教于大雅方家。一论“火水相射”与“水火不相射”《帛书周易·系辞》有这样四句话:“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酹(薄)。”今本《说卦传》作:...  相似文献   

10.
说“乾”     
《周易》首卦的卦名题为《乾》,“乾”字的本义为日光气。“龙”即日光气的创想物,虹是龙的变言。《乾》卦经文可能为古之巫史筮占日气的记录。《坤》卦经文“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与古籍中龙蛇昼合、虹昼降是一回事,皆为不祥之兆。《乾彖》“大明终始”即是对《乾》卦经文六龙潜跃的阐释。从“乾龙日气——乾元阳气——乾天”这一词义演变的轨迹中,可以发掘出丰富的人文意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共分为四小节,第一小节对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疏释《老子》七章, 以“老子操持权术”为结论,提出商榷意见。第二小节对传统观念以《老子》三十六章为阴谋权术观点,提出反驳意见。第三小节对韩非通过增字和改字篡改《老子》原文,将《老子》理论改造成君王御臣之术的做法,进行了清理和批判。第四小节通过对老子“三宝”观念的疏释,结合王弼的注,论述老子理论中醇厚的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诗歌审美意象说包含情景交融论和审美直觉的“现量”论。其意象说的审美意义受道家,特别是老子美学“道法自然”、“大象无形”论的影响。王夫之审美意象说蕴含深邃的价值形而上学色彩。  相似文献   

13.
老子关于"不争"的思想是他社会治理的根本原则。与不争相联系的是柔弱、锲而不舍、包容一切、不敢为天下先等精神。老子讲的"不争"并不是一种高明的争,他不是在提倡君王南面之术。老子说"不争",是指"不去占有",他说"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指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结果是无人可比的。老子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给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老子《道德经》中“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句的解释存在诸多歧义 ,关键是对“刍狗”一词如何理解。本文通过分析考释 ,认为王安石、王父子的解释最符合老子原意 ,从而纠正了此前的一些错误解释。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无为思想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既有着重大的影响 ,又面临着种种误解和曲解。从切实理解老子无为学说的本意出发 ,对与老子政治哲学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如老子无为思想与“人君南面术”、阴谋术、愚民哲学、黄老之学的关系做了深入的考察 ,从而对老子提倡无为主义思想的政治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而老子的“不仁”则一直没有定论 ,郭店战国《老子》竹简本的出土 ,使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本文通过分析孔、老“仁”与“不仁”的观点的提出 ,阐释他们各自观点的哲学内涵 ,说明他们提出各自观点的背景 ,寻找他们观点的相辅相通之处 ,然后得出孔、老相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即"物"的危机,其根源就在于人对"物"本原意义的遮蔽.如何为生态危机寻求一条更好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使生态伦理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原则,使人能够以"为物去蔽"的方式待物.老子哲学开辟的不仅是一种对物的认识纬度,更是解决"人"、"物"矛盾的生活纬度.<老子>中关于人与"物"如何相处的真知灼见,无疑给现代人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思想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老子战略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老子哲理思考的脉络,涵盖了人本思想、反战慎战、后发制人、“柔胜”、有限目标、内修外与、权力均衡等内容。老子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