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建构主义视角谈高校课程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以高校课程的三种传统价值取向为基础,分析建构主义下的价值取向,以期更好的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师定课程”是教师对法定课程内容重构后所形成的课程,既涉及到接受、选择,又涉及到批判和再创造。教师主要通过对课程目标的重构、对课程内容的重构及在教学实施中的重构而形成“师定课程”,其中受到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及社会控制松严程度、教师自身的价值取向及教师角色期待、学生的群体力量及文化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课程观对“现代性”教育理论作了重新思考与批判,并提出许多新教育理念。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的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上都存在着不少弊端。本文通过对后现代课程观的分析,概括出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特征,提出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后现代课程观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期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一步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本文从集约化角度探讨了大型国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可行性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受价值取向的制约。校园文化凝聚国家意志价值取向、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学生个体追求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剖析三层价值取向不趋相同的时弊,以及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片面化的成因,提出当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价值趋同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主要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探析.从课程设计、目标确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强调以“学以致用”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上、在课程实施的环节上、在课程评价的方式上坚持以“应用”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意义的多元发展中,“雅”与“俗”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如何科学认识文化产品的“雅”和“俗”,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大众文化的审美品位,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公共话题。文化有雅俗之分,但雅俗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雅与俗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要做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8.
《材料性能学》是材料及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相关。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实践,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方面对开展该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要求挖掘并有机融合相关思政元素。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本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措施和思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体现出时代特征和个体差异:价值选择多元化、价值取向自我化、价值标准实用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近年来,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上狠下功夫,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培育效果不明显,认识不深,践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目标和形成发展等维度存在高度契合。“雷锋式班级”创建能够强化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管理目的是修己安人。儒家的管理本质是顺天应人。儒家的管理方法是以“通经达权”的变易思想为特点的经权管理。儒家关于管理的总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对管理理论基础的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人的存在的本质属性——“仁者人也”的人性可塑论;关于人的存在的方式——德礼政刑的行为规范论;关于人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修己安人的价值取向论。  相似文献   

11.
以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过程整体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在“聚合酶链式反应”教学案例中挖掘与融入的方法。在教学全过程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增强价值引领,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在调整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中,民法和商法在调节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它们在法律制度的法律实施方向和价值取向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立法角度上又有密切的联系。在立法的价值取向中,民法主要以公平为主要立法角度,而商法的立法角度更多的是效益为主原则,不管民法和商法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但是在法律都是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这一立法角度是永远不会变的,本文通过浅论民法和商法的价值取向异同点,来为我国的民商立法指引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总结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以学为主”,从原来“线下教学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互动,课后线上内化提升三阶段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制定了新的教学考核方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证明,《计算机数学》这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三阶段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教学改革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其中“微课”就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技术,在高校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的分析了“微课”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使用特征,并提出了如何让“微课”在相关课程上发挥出更重要作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一种融入式教学理念。开放大学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育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职业拓展型人才的使命。中央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要求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要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培育德法兼备专业人才。从《环境资源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入手,从教学目标建设、教学设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及策略研究四个方面来加强《环境资源法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达到专业能力和思想素养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于杰 《人才开发》2006,(3):54-54
考核是公务员选拔任用的基础,能否对公务员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直接影响着对公务员的管理和使用,决定着用人导向,影响着公务员的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通过多年的考核实践和深入地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在公务员考核中一定要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17.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资源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人才政策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而人才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则是决定人才政策优劣的关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通过学科渗透、知识交叉、融入拓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人生导向教育,从而实现“三全育人”。《市政桥梁工程》作为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专业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对于土木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市政桥梁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托,探索一种适应于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对于此类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魏晋士人的重情雅量、风流洒脱、崇尚自然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形成魏晋士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涵气质,深刻影响着后世文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人格生成和理想的追求。魏晋名士提出的“圣人有情”、“以无为用”、“崇尚自然”、“得意忘言”、“独化论”等思想对当今大学语文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法律观念和基本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重道德为基础、配之以相应调解制度的无讼法律传统对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作用。无讼传统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逐步完善整个法律体制,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