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类选修课融入思政元素,发挥思政育人实效,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以《环境与新能源材料》课程为例,围绕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发挥自然选修课的思政育人功能,旨在为高校自然类选修课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改革的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教学既是践行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要求,同时还能够增强其思想建设的成果。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各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和渗透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需要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实际情况,探索将思政和体育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路径,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Python项目开发与实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课程学习使用Python语言中数据分析的方法。将思政元素循序渐进融入Python课程的教学各个环节,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此为前提,分析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程评价、学生、教师教学的五大基本要素发掘,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源,并探究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明确有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教学现状,利用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平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主线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并使用“三课五步法”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人文修养,实现立德树人。为实现知识技能目标与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高度融合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经贸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经贸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四型五法六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并通过《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实践,提出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改革具有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外语课程思政的要求与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本文以WE LEARN教学平台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与实践路径,以实现对学生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通过学科渗透、知识交叉、融入拓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人生导向教育,从而实现“三全育人”。《市政桥梁工程》作为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专业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对于土木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市政桥梁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托,探索一种适应于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对于此类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课程,其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水平的教育教学实践上有其独特地位。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经验,在阐述当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有效挖掘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式,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各环节融入思政元素的实现与方法路径,为计量经济学及类似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先总结了在英语专业课--《基础英语》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并针对课程目标,查找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痛点和困境。具体来说,主要有课程思政元素的定位之困、教学方法的选择之困和客观因素导致的时空之困。通过理论探索和实际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计划,完善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寻找课程思政解困之道,探索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课中的融入机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必修课,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以“大思政”格局为引领,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标,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教书育人;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以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知识点的课程建设思路,在明确《中央银行学》课程思政多维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分课堂设计的“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模式,运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将思政寓于课前、课中、课后多环节,从形式上有利于学生内化吸收,实质提升了课程的思政育人、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养塑造效果,同时为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过程整体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在“聚合酶链式反应”教学案例中挖掘与融入的方法。在教学全过程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增强价值引领,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与中药不仅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而且是人与自然及社会文化连接的纽带。为全面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本文对药用植物学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从课程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和实践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利用本草文化、传统中医药文化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教材、课堂、实践教学深化内涵,开设系列选修课程拓展外延,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路径,为培育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物流管理》课程思政的开展能够紧跟新时代课程教学要求,是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基础支撑,有利于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物流管理》课程作为教学案例,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以及具体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细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旨在提高《物流管理》课程任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本文将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和能力培养有机融为一体,对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首先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离散数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必要性,并对课程思政实施途径进行探讨。然后结合课程内容对思政元素从五个方面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具体思政教学案例的融入,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相融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高校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专业阅读课“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并尝试以英语专业阅读课为例展示如何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思政素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旅游接待业”是一门针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四大核心必修课之一。本文旨在总结过往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结合旅游接待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学生的思想和知识体系以实现课程思政视域下“旅游接待业”的教学创新;也希望借助教学创新,将思政与专业课相通相融,进而点燃学生们的思想火花,使课程教学不仅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线,更能在思想传递和精神引领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落实“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推进“三全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作业、课程学习考核评价,全方位、全过程地构筑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路径,有利于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为大学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本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炼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重点;总结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内容的主要展现形式;以驻波和波的干涉为例,展示了如何在大学物理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通过厘清思政资源与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展示不同课程内容中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领悟“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充分挖掘和运用军事理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考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的方法,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思政建设的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