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与人社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全国性平台广泛推动"一网通办"为方便群众网上办事"畅行无阻、全网漫游",人社部开通了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等全国性平台,推动线上服务向全国平台汇聚,并通过平台间的对接,形成跨平台联动,全国“一网通办”的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接受社会监督,有针对性地改进政务服务,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出以下意见。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  相似文献   

3.
林艳艳 《人才瞭望》2015,(6):249-250
乡村社会治理不仅是农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同时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合法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困境和挑战,即领导协调困境、资源短缺困境、政治参与困境、治理理念困境。要想破除这些困境,需要从制度上保障、思想上提高、管理上为民、方式上创新,才能顺利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走进深水区,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在眼前,大学中的体制机制出现很多弊端。大学中官员腐败,资源浪费等现象频频发生。“去行政化”一词,也开始出现在各个刊物文章之中,并且成为众多教育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究竟大学究竟该怎样改革,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该如何实现权力制衡,是我们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治理在转型期是否实有成效,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展.当下,在中国大学治理模式中存在很多挑战与困境,为此,应采取多元的、融合的治理理念,积极回应挑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以期实现大学的卓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强化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使其稳定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强化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实现个性化教学便是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尝试的较为高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个性化化教学内涵、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个性化的必要性以及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希望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刚 《人才瞭望》2016,(11):6-8
与北京的按部就班不同,深圳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走得更远。比如彻底打破医生的“铁饭碗”,在未来3年内,深圳将有近3万医生与编制脱钩。
  以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为标志,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正式启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深圳等地以《指导意见》为指导,在分类的基础上将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推向深水区,“取消编制”“聘用制”“备案制”“养老保险并轨”等一系列“去行政化”改革正在加速展开。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以来,青海省人社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社会保障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采取一系列新办法、新举措,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着力推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转变思想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面对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分布不均、民族众多、经办服务工作人员数量偏少、基层经办网点与参保群众居住地距离较远等省情实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有限的政府”,“有边界的市场”和“有组织的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和良性互动上的多元社会的治理体系,而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要把握全局观念的同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创新整体性思维,实行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将整体性思维运用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中有其可行性,有助于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20,(1):12-13
2017年4月全国统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以来,截至2019年12月底,上海市在外国人来华工作系统内审核通过注册单位3.8万余家,审批通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21.5万余份,其中发放许可通知2.6万余份,发放许可证18.8万余份。在实施过程中,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外国专家局)聚焦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实,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有力推动外国人才服务管理政策举措再创新。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1月15日,李克强总理视察江西省社保经办大厅时指出:“这(社会保障卡)不仅是一个保障平台,还是一个创新创业的舞台,可总结推广。”近年来,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聚焦“人手一卡、一卡多用、全省通用”目标,把社会保障卡作为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卡,将其打造成保障民生的平台、支持创业的舞台。截至目前,江西全省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4458万张,覆盖全省97%的人口,基本实现“人手一卡”。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     
近日,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十大事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十大创新案例发布研讨会在京举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贯彻落实人社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理事会、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自2019年12月中旬起联合开展了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十大事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十大创新案例征集、点赞和发布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对社区治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本身的认可.为此,笔者在阐述公民参与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创新角度入手为如何优化社区治理公民参与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图解要闻     
<正> 01李克强对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1批示强调·要着力支持稳岗,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减负纾困政策,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挺过难关、留住岗位。·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要努力拓展就业岗位,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和服务,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5月7日,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校园民主政治建设亦成为大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功能不断拓展的各类学生组织日益成为参与校园民主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考察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民主建设现状,分析了尚存于学生组织自身管理、民主权利观和学校育人理念、制度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管理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和创新管理机制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今年十月召开的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因此,研究社会治理视阕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故必须进行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以适应各方的发展需要.笔者针对目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与漏洞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必修课,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以“大思政”格局为引领,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标,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教书育人;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愈发广发而深入,本文也在中国模式的视角下来探讨社会治理的相关问题。社会治理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政府主导推进、公众积极参与、遵循公平取向与以法制为保障等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从注重公众需求、实现社会公正,转变工作理念、与公众良性互动,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地方性大学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清晰、学科特色不够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本-硕-博”一体化建设是立足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性大学通过如何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基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基础条件的多位一体推进建设,构建创新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满足地方性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