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表征着人类社会从蒙昧到文明的社会巨大变革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马克思及其继承者的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独立自主探索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之中,冲破了西方世界对现代化话语长久以来的“垄断权”,开辟了一条以“人本逻辑”代替“资本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内容丰富,既紧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又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紧密联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契合性并融入教学,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高校的培养策略中,已经明确地把课程思政教育列为重要的培育内容,对提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帮助。道德的含义就是通过社会舆论、人内心的信息等来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作为规范。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法规意识等高尚的品质,教育大学生们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要团结互助。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当前,思政课教学模式需要走向多元化,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在新时代,教师更需要意识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就高校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宁 《人才瞭望》2016,(4):208-209
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时,第二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挖掘第二课堂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总用,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借助第二课堂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同时提出构建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每个中华儿女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展开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增强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有利于学生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识培养。本文主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二者融入的原则,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落脚点则是学生的自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实践在思政课堂中呈现度较低,成为理论无法渗透生活的原因之一。围绕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堂教育现状,总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课堂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教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寻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路径,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育人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推行“四史”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政治任务的基本政治要求,更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关键举措。高校思政教育同“四史”教育联系密切,二者本质属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契合度较高,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鉴于此,本文应从课程化、活动化与立体化等维度入手,助力“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深度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解决好思政课怎样培养人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参与性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尤为迫切。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注重教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觉悟,单纯的理论知识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注重与社会、企业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百年党史中蕴藏着大量的劳育资源,积极开发系统化的党史劳育资源,是高职思政课劳育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职思政课党史劳育资源的系统化开发应遵循政治规范性、价值引领性、学生主体性、职业训练性的基本原则。聚力线上线下资源库开发,推进多学科协同开发,加强跨界合作开发,注重区域本土化资源开发,是高职思政课党史劳育资源系统化开发的有效路径。通过推进理论性教学、探究型教学、实践域教学、情境化教学、议题式教学,党史劳育资源可以在高职思政课得到创新应用,成为高职思政课劳育建设的重要引擎,赋能高职思政课改革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提升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必然之举。关键在于明确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领航地位,发挥思政课的领航作用。高校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了“何以必要”的问题。思政课能够领航课程思政,是由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所决定的,回答了“何以可能”的问题。构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方法引领、师资队伍引领于一体的现实进路,回答了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课程结构中处于特殊地位。考虑外出安全和出行成本等因素,全覆盖式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鉴于此,高校积极探索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创新课堂实践形式、深入挖掘校内实践项目、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虚拟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实效性,让校内实践教育与学生理论学习相辅相成,不断提升思政课整体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方法,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及学生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者党性修养及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升级,实现教育载体多元化,使得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成有效融通。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密不可分,党的历史是革命传统和精神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想要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作用,为现代化社会建设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改变思政教育途径,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学生认真学习党史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本文分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究党史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通过具体实践发挥出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是认知的主要原动力,验证认知的正确性的同时还持续推动了认知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树立坚定政治观念。因此,高校应摒弃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做好思政教育的改革,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教育的时代地位,积极地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助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道路走向长远。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处于发展的新时期,在此种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升了文化自信的高度,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文化自信最有力的践行者与主要传播者,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虽然部分大学生可自觉且积极的践行文化自信,但是也不排除部分大学生存在缺乏文化自信的情况,所以,各大高校要提升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达成传统文化、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融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等,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建构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等建议,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建构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也有了新的改变。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热议的话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政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先进的网络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在为教育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困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课本身在开展和深入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表明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效应对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成效有待加强、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和学生理论实践脱节。根据成因分析,从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突出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强化教师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对象的特点等方面针对性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思政课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政课不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对于深入探索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阐明了高校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提出高校引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建设,为更好地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再也不可能退回到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了,残余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将进一步被现代文明彻底取代,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潮流;当下中国正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之路上,社会文化里面包含着封建残余思想,许多人不加分辨一味继承,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上也有所反映,影响大学生成为一名良好适应现代文明的公民。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理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的使命。本文是作者多年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通过关注这一问题,倡导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