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背景下,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出高质量技术型人才是高校和企业当前共同面临的课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较为凸显。因此,高校应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资源共享平台以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等方面来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前期“建筑安全工程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优化整理“建筑安全工程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总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为落实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固有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论文提出的新型产业谷共建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出未来高等院校发展之路,高等院校肩负着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任,存在教学模式不适应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合作利益分配不均、产业集聚规模偏小、缺少特色等突出问题,论文创新提出围绕高等教育特色建设产业集聚及共育高地、围绕产业谷建设共商校企合作新高地、围绕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高地、顺应产业需求搭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高地等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宇 《科学咨询》2023,(10):169-17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教育部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采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代表了一种混合教育方法,将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旨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技术操作,并赋予教师辅助教导的角色。学校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寻找最佳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途径,以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产业与教育之间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本文旨在详细分析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产教融合机制下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明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认识到企业在会计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使企业深度参与到会计人才培养中,构建专业与产业对接机制,优化课程育人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以期培育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基于此,文章对产教融合机制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数字化发展形势更进一步,高校在档案管理上也开始融入信息化技术,因此,高校需要做好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让高校的档案管理更为有效,提升工作效果。本文对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当代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首要任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把产业和教学融合一起,成为培养人才、培养技能、培养道德的摇篮。本文通过计算机公共课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方法、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就必须顺应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应用,培养出更多具有先进思想、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物流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力量。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并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向达 《科学咨询》2023,(6):158-160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学历教育相并行的一种类型教育,是广大青年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稳定快速地增长,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产业结构的需求,而且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站位,以最佳状态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的探索,就是我国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倪晓岚 《科学咨询》2022,(6):129-13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近年来,数字媒体专业出现在了大众面前,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因此很多学生选择在中考结束后报考数字媒体专业,打算在以后从事数字媒体相关的工作。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加,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些中职学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同学们的水平和专业素养,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当前中职学校数据媒体专业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熠 《科学咨询》2022,(11):195-197
高职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践行立德树人崇高使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幼师人才,必须重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教学实践,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本文以高职幼管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的钢琴课程为切入点,着力挖掘和探索钢琴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最终实现思政内容有机融入钢琴课程的德育教学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新要求;分析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亚玲 《科学咨询》2023,(4):130-132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体现了职业教育具有产业场域和教育场域二者融合的本质特性,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不仅为解释产教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推进路径,更从人力资本融合、技术资本融合和信息资本融合三个方面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保障,促进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4.
跨境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产生和发展的,是互联网和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是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一种重要的贸易表现形式,并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则刚刚起步,在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把握市场需求,本文以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载体,探讨成熟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合跨境电商企业岗位的高技能、实用型和自主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合作面临的问题,我们探索了开创园校共建实训基地新模式,试图在探索职教跨界教育中学校、企业两个界面的平衡,建立一个融合的对人才培养有效而可控的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6.
胥传瑛 《办公室业务》2023,(24):122-124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火热开展的背景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仍然存在档案管理思维滞后、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先进性、数字化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辨析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必然性,并从转变管理观念、建立现代档案管理制度、建立高素质的基建档案管理队伍、加大基建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等方面探索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字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重塑了商业模式,而且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章以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发展为基础,针对陕西省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优势与劣势分析,构建共建实体、战略联盟、科技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4种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实施路径,以期为实现陕西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力发展"产教融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高职图书馆应通过加强图书馆馆藏专业性、实现图书馆网络智能化管理、加强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图书馆的"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教育发展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产教融合"给高职教育理念带来了重大变革,它能够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赢。本文试图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普遍问题,提出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梁晓芳 《科学咨询》2023,(4):190-19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目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产教融合、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介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