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诱发学生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的思想。尽管自课程思政实施以来,双创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但是由于其本身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双创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不足,学生的思政引导效果并不显著。双创课程该如何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要加强学生价值观引领,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兴趣,多举措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配套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多措并举,加强双创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实现双创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既为创新创业课程“三教改革”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又可以提升育人成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举措。文章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打造一支队伍、搭建两个平台、厘清三条主线、完善多元评价”的实施路径,旨在构建课程思政闭环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与纵深性。  相似文献   

3.
身边英雄人物事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大学生群体充分从身边的英雄人物事迹中汲取英雄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锤炼道德品格、践行英雄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条有效创新途径。当前,面对社会思潮更迭,价值观念多元,以身边英雄人物事迹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高校必须打通身边英雄人物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强化价值引领;创新身边英雄人物事迹的表达方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挖掘身边英雄人物事迹的巨大能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善用“大思政课”,形成以身边英雄人物事迹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立体格局,只有打好这套“组合拳”,才能最终取得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内容,创新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而且可以进一步解决基础护理学专业教学领域的一些问题。目前,有些基础护理课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致使课程思政实施的广度与深度不够,未能建立长效性的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还要进一步开展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改革工作,加强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从而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应用,“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深化。但“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还存在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认知需要提升、忽视思政课教师培训硬件建设、忽视大数据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文章通过“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董晴睛 《人才瞭望》2017,(14):77-78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注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注重高校学生创新精神、能力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之间有着目标上的相通相融性和相互的助推作用,鉴于此,高校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需要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基于多元化的媒体平台构建课上课下思政引导一体化空间,创新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简化课程思政的流程,达到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效果。本文分析新媒体对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重要影响,高校新媒体环境下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达到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提升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必然之举。关键在于明确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领航地位,发挥思政课的领航作用。高校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了“何以必要”的问题。思政课能够领航课程思政,是由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所决定的,回答了“何以可能”的问题。构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方法引领、师资队伍引领于一体的现实进路,回答了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沈冬娜 《人才瞭望》2016,(12):255-256
针对当前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人文素养教育的作用、重视人文教育的支撑、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选修课的平台作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等方面提出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与智育的融合,课程与思政的碰撞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概述了“课程思政”的缘起、内涵和价值意蕴,提出推进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机制、营造思政教育氛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岗位对接、打造思政教育协同框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突破思政教育边界、形成思政教育共同体,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营造课程思政教育生态、提升思政教育迭代效应。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现阶段高校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教学任务。但是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只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创业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畏缩不前、自暴自弃,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造成了不好影响。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思想觉悟和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这一背景下探究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策略,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面临的“数量上供不应求”“质量上有效供给不足”现实困境,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亟需解决大学生“知农爱农为农扶农”的情怀需要增强、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及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大幅提升等问题,提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当注重“思创融合”教育、深化“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等改革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的光辉历史、宝贵的经验和优良的精神传承下去。要充分发挥“百年历史”的教育功能,把“历史”教育与“历史”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行”;坚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党史素养,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贯通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当中,坚持创新教学主渠道,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进行研究,在主体性教育原则的影响下,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解释,建立生活化全程化生态化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理论。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高、课程思政育人认识不够、教师育德能力不强、思政工作贯穿专业课路径缺失等一些问题。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学习认识、顶层设计、组织机制、实施载体、队伍融合、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提出“三个3”的党建学生思想教育育人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办学理念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引领,主要体现了高校发展的愿景。而课程思政建设是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因此将彰显高校教育教学思想的办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高校办学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向,与课程思政存在内在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一致、路径融合、内容互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目前,办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存在教师参与性不高、认知与能力不足、教学资源配备有限、评价方式有待完善等困境,需要教师首先树立将办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将办学理念融入课程各环节、教学各环节、注重实施效果,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真正效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校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的人的关键课程。正确把握思政课教学供给与需求,从供给端进行改革,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解除学生对思政的抵触情绪,更好地接受接纳思政课,让不学厌学转变为想学乐学,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依据协同创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协同创新”模式的内涵与理论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机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高校的培养策略中,已经明确地把课程思政教育列为重要的培育内容,对提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帮助。道德的含义就是通过社会舆论、人内心的信息等来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作为规范。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法规意识等高尚的品质,教育大学生们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要团结互助。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当前,思政课教学模式需要走向多元化,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在新时代,教师更需要意识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就高校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的根本,更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本文通过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着力从教师基本素养、教学能力、育人效果、沟通与合作能力、实践与发展能力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持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二是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三是注重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四是重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通过提高网络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创新网络思政教学模式、加强网络思政课程建设等路径实现,以全面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