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它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先学后教"。本文以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智慧课堂为例,对基于超星学习通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试点项目的研究和实践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为充分的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其他课程构建智慧课堂提供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教育体系也由单一的义务教育转为多元化的教育培养,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以职业教育为例,职业教育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于专业性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所以发展方向与高等教育的方向有本质的区别,即以专业性培养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而研究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践教学的比重也进一步加大,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师生的职业技能,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加大实训教学投入、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备受重视,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教育形式,是促进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翻转课堂教学形式重点发展主观学习意识,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对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以及就业工作能力有着重要帮助。文章立足中职国际贸易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特点,对中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并对实践教学应用措施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凡是缺少教师关爱的地方,学生的智慧都不能充分、个性的发展。师生之间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正确理解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基准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1年国务院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职业院校和专业要加快实现高水平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疫情后国家经济复苏提供坚实支撑.但目前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质量水平良莠不齐、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不高、整体缺乏发展活力等,与政府高度重视形成较...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长效运行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式提升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长效运行,发现其在深度、力度、精度、强度、广度、厚度、进度上的不足,追溯了学校、社会、家庭劳动育人的薄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提出了综合课堂教学渗透、实习实训落实、校企合作夯实、社会实践引导、技能大赛检视、人文情怀涵育、综合评价护航劳动教育的思考,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长效运行思路。  相似文献   

8.
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对研究生学历教育,本科学历教育的一个极大的补充。同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更突出其职业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高职教育职业性与高等教育性相融合的特点,对如何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发挥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及间接,为进一步发挥高职教育特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教育,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当前,高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可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性制定因应之策,推动劳动素养培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积极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为它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真实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精神和智慧潜能,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但同时,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再加上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复杂性,更需要我们对各种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做到胸有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强调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方法指导,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开展实践活动,架起课本与生活的桥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风向、新的理念,理论要走向实践,教育要走向实践,不管是专业课程还是基础课程,都不断发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跟上时代文化进步。体育作为基础课程是容易被忽视的,在普教中,体育给语、数、外让路,在职业教育中体育又给专业课让路,即使被重视起来,也多是因为体育的竞技因素。笔者就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现状作出分析,整理思路,讨论职业教育体育的未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更新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模块,走教学、生产、鉴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其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兴衰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与效能,进而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上明确提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前两个维度反映的是智慧层面,第三个维度反映的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朱永新教授推出"三层六度"和"三性"(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的新教育理想课堂理念,呼唤课堂教学要充满生命活力。从审视生命的高度,提倡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可是就当前教育形势看,由于受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仍然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用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结果使教学的功利价值和社会价值凸显,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自然价值、生态价值和本位价值。因此,情智教学是对长期以来教学实践重分数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等不合理现象的一种矫枉和摆脱困境的追寻,更是构建情智共生理想课堂对教学运行的一种热切呼唤。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人的教育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内含着教师与学生、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等要素的对立与统一。教师作为这种教育活动的主体,推动了整个教学系统的运转。可以说,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围绕发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回顾、主要经验和现实困境,总结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以及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强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杨伟博 《人才瞭望》2023,(15):49-50
<正>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新《职业教育法》都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定位,规定了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的基本导向,明确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立法目标。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努力改善实训条件和育人环境,对于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石,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水平、发展趋势,根据陕能院科技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体现,分析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塑造职业教育新生态,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实现全业务数据治理,为师生服务和校园管理带来全新升级。  相似文献   

19.
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策略。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提出智慧教育赋能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新内涵及其发展目标,并通过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析师范院校可以采取的可为路径,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提出在职前教育阶段更好地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通过顶层设计,从课程教学、教师示范、平台构建、设施完善四个方面来支撑智慧化教学学习和实践环境。打造人机协同作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为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在快速发展,教育也以飞快的速度蓬勃发展,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出了新挑战,职教数学,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当在发展、前进中求得生存。一、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数学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在于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