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晴睛 《人才瞭望》2017,(14):77-78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注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注重高校学生创新精神、能力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之间有着目标上的相通相融性和相互的助推作用,鉴于此,高校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需要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每个中华儿女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展开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增强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有利于学生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识培养。本文主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二者融入的原则,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再也不可能退回到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了,残余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将进一步被现代文明彻底取代,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潮流;当下中国正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之路上,社会文化里面包含着封建残余思想,许多人不加分辨一味继承,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上也有所反映,影响大学生成为一名良好适应现代文明的公民。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理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反封建残余思想教育的使命。本文是作者多年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通过关注这一问题,倡导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封建残余思想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除了在多项规划和意见中强调其重要性外,教育部还出台了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规划。但当前高校的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总量不足、队伍不稳定、高端人才匮乏,不能适应思政课教学形势需要等诸多问题。构建开放型思政师资队伍,通过组建思政课教学组,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可以有效缓解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精华,其涵盖的价值内涵同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具有极强的契合性。就价值层面而言,借助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等同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传播路径,进而切实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此外也有助于激发出大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同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思政课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目标提供不竭动力。就当前高校思政课家国情怀培育现状来看,缺失教育载体、教学内容整合不到位、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问题较为显著。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高校思政课若想切实达成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目标,务必寻求学理性与价值性的协调统一,实践适应与超越相融合的教学路径,引导大学生内化家国情怀,正视生命体验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引导其坚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奋斗的使命自觉。为此,本文将从意义与路径两个维度入手,对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如何实现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身边英雄人物事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大学生群体充分从身边的英雄人物事迹中汲取英雄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锤炼道德品格、践行英雄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条有效创新途径。当前,面对社会思潮更迭,价值观念多元,以身边英雄人物事迹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高校必须打通身边英雄人物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强化价值引领;创新身边英雄人物事迹的表达方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挖掘身边英雄人物事迹的巨大能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善用“大思政课”,形成以身边英雄人物事迹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立体格局,只有打好这套“组合拳”,才能最终取得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高校的培养策略中,已经明确地把课程思政教育列为重要的培育内容,对提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帮助。道德的含义就是通过社会舆论、人内心的信息等来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作为规范。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法规意识等高尚的品质,教育大学生们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要团结互助。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当前,思政课教学模式需要走向多元化,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在新时代,教师更需要意识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就高校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尚云 《人才瞭望》2016,(14):203-204
当前形势下,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严峻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探讨思政课如何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作用,总结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笔者从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出发,总结出高校思政课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一是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二是加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意识形态的宣教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涉农高职院校具有培育“三农”新型人才的职责与使命。脱贫攻坚作为“三农”领域的一次伟大实践,形成了重大成就和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成果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是新时代涉农高职思政课育人的关键内容。从其价值意义上来讲,脱贫攻坚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的情怀与担当,形成贴近高职学情的思政“金课”。在思政课教学中,高职思政课教师要立足高职专业特点和学生学情,综合运用脱贫攻坚经验、精神与先进事迹等方式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短视频开始从众多新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信息获取来源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思政课育人新阵地、发挥育人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实行线上线下育人相结合,就有必要运用短视频开展育人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准学生短视频的创作方向、把控学生短视频的创作过程、把握学生短视频的审核、发布与互动。短视频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知识育人、兴趣育人、价值育人、协作育人、实践育人。并对运用短视频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阶段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专业学科当中,也就是业内常说的课程思政。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合教育和考评体系构建,是为了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如何参透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核,使之与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得更顺畅。在未来的工作中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智育和德育,以二者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此,本文讨论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的创新优势和当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困境,制定并构建适用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等,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建构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等建议,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建构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受到巨大冲击。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程度一直是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难题。适时教学是通过网络工具实现教师和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全程沟通与交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极大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优质完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许宁 《人才瞭望》2016,(4):208-209
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时,第二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挖掘第二课堂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总用,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借助第二课堂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同时提出构建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应用,“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深化。但“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还存在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认知需要提升、忽视思政课教师培训硬件建设、忽视大数据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文章通过“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中国走向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阶段性目标总结和指导意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为党和国家培育新时代人才、促进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举。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应遵循教育以人为本、内容专业系统、体系自我革新进步等原则,要精细化筛选思政内容、打造政治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多元化渠道齐头并进,以更科学、高效的方法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内涵要义在广大青少年中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政课的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如何在新形式与新观念的影响下更好的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实效化,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现状进行有效分析,来进一步实现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不仅要发挥思维传递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要让青年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精髓,继而提高个人的品质修养,做好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使得思政课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体育是高校教育的必修科目,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来实现思政教育,改革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体育文化、评价体系、师资等,还要推动各部门协调配合,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