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广西北生药业、杭州天目山药业、康美药业、辅仁药业、尔康制药和延安必康制药等,这些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让人防不胜防。长期以来,国家有关监管机构非常重视财务舞弊问题,但是财务舞弊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相反,近年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金额方面都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医药制造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往往成为财务舞弊的“重灾区”。因此,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推动医药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2004年至2011年家族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以外聘职业经理CEO为基准,比较分析公司财务舞弊发生后家族CEO更换情况,检验家族CEO更换是否具有明显的壕沟效应,力图找到影响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家族CEO舞弊后更换比例显著高于职业经理CEO;并且,我国家族公司也没有采用为保留家族CEO而更换公司CFO的"替罪羊策略"。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多数家族CEO兼任董事长,两职兼任的家族CEO在财务舞弊后的更换比例又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CEO。这表明在牢固掌控公司控制权的前提下,舞弊后更换家族CEO实际上是我国家族公司应对外界监管和市场压力的权宜之计,是另类"替罪羊策略"的表现。文章最后指出控制权过于集中是造成家族企业财务舞弊盛行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件频发,其中农业上市公司因具有其特殊的行业特征,审计失败案例更是不在少数。银广夏、蓝田股份、绿大地、万福生科以及獐子岛等上市公司无一不是在利用农业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进行财务舞弊。本文结合审计风险模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锡燕 《经营管理者》2013,(24):176-176
本文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念,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探讨了瑞幸咖啡财务舞弊事件,揭示了其背后的成因、手法、影响以及对未来企业治理、投资决策、审计实践和金融监管的启示。通过细致分析瑞幸咖啡的案例,文章首先概述了事件的背景和具体的舞弊手法。其次,从股权结构与管理缺陷、外部审计的挑战、内部人员素质、经营策略与商业模式的缺陷,以及监管环境与法规空间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财务舞弊的复杂原因。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该事件对瑞幸咖啡本身及中国上市公司形象的广泛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投资者提高警觉、审计机构积极履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舞弊案例日益增多。出于种种原因,审计合谋在上市公司舞弊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舞弊手法。因此,保证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舞弊及审计合谋的综合治理。本文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解释了上市公司舞弊及审计合谋的原因和目的,据此分析了上市公司舞弊和审计合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以万福生科为案例提出对上市公司舞弊及审计合谋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高媛媛 《管理科学文摘》2011,(5):141-141,146
财务舞弊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痼疾”。在后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出现许多积极变化,但就财务舞弊而言,全流通环境并没有使之消失,虚假披露或选择性披露等舞弊行为更为普遍,且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紧密结合,舞弊手段更为多样和复杂。笔者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舞弊行为的特点,并由此提出防范舞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经济发展模式等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运用西方理论进行财务舞弊分析需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境。本文以1998年至2022年因财务舞弊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3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扎根理论提出财务舞弊诱导因素模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中国情境从文化、需求和机会诱导因素等方面对财务舞弊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集权式管理、财务指标异常波动、业绩预告不佳、高管薪酬变幅增大、频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等会增大公司的财务舞弊概率;国有股权性质、职位变更、女性参与决策、提升高管学历、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对公司的财务舞弊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资本市场形成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发,致使投资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活动,妨碍中介机构健康发展,也危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扰乱地方经济发展。本文以康美药业为例,通过分析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手段,以及对存在同样问题的上市公司进行总结后,发现行业共性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完善公司内外治理环境、促进中小型股东共同参与进公司治理、完善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上市公司,对我国证券市场秩序的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现象频频出现,不仅打击投资者的信心,破坏证券市场的秩序,更是让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这一群体失去了信任。本文以国美电器总裁黄光裕的事件为例,围绕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对其进行分析,并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对防止和发现管理层舞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超 《经营管理者》2013,(26):89-90
本文以2003~2012年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为依据,筛选出涉及财务舞弊的143家上市公司作为数据样本,从舞弊手段、行业分布、地域分布、监管滞后期、舞弊年度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美国能源交易巨头安然公司(Eron)轰然倒地,进而牵出美国近几年最大的财务报告舞弊丑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趋利本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频繁发生,公司的财务舞弊越来越受到包括投资者及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以来.财务报告舞弊事件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不断发生。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引发了证券市场上的信用危机,影响了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会计准则是舞弊防范体系的核心,有利于健全舞弊防范机制。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施.无论是从会计准则的角度或从企业的角度看,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会计舞弊识别模型并进行初步识别、深入识别和案例分析,运用与行业指标均值比较进行深入识别的舞弊识别方法,弥补了以前只对舞弊结果进行判断而不能判断在哪个指标存在舞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规范的信息披露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根本保证,而会计舞弊却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毒瘤".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国内外舞弊丑闻的不断发生,会计舞弊识别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11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舞弊案例及舞弊手段,构建了会计舞弊识别指标体系,并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及BP神经网络,建立了会计舞弊识别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模型对于会计舞弊的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舞弊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国外机构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应在监督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国证监会还特别强调除此以外的对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审计。本文以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调查为依据,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观察。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维护关联交易的规范性以及确保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等方面没有发挥显著作用。目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是外部制度约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的舞弊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对证券市场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错弊的揭示,是广大投资者,包括债权人、股东、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要求。探究证券市场舞弊的成因,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策略,是遏制证券市场舞弊行为的有效举措,也可以此规范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审计的技术措施。一、证券市场舞弊的形成及其揭示舞弊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一般表现为有目的地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国外舞弊风险因素论认…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场积极发展到今天,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推动其飞速发展最活跃因素,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不健全,会计舞弊现象不断出现。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严重侵害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也因此越来越受到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会计界等各方面人士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种类范围,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会计舞弊方法的研究综述,并对如何治理会计舞弊的方法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指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步建立的指标进行简化和验证,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继2011年绿大地欺诈上市案后,风波尚未平息,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再爆财务造假丑闻,而这次事件的主角演变为深交所创业版旗下的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频发的财务造假乃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我国上市企业的资本真实性,那投资者如何识破上市企业的虚拟利润,便变得十分重要。文章以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为例,着重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利润泡沫的来源,并对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